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本质
分离算法,选择实现
概念
策略模式对应于解决某一个问题的一个算法族,允许用户从该算法族中任选一个算法解决某一个问题,同时可以方便的更换算法或者增加新的算法,并且有客户端决定调用哪个算法。
策略模式的结构
(1)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类,通常由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实现。
(2)具体策略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和行为。
(3)环境角色: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例子:某个市场人员接到单后的报价策略。
没有使用策略模式
/**
* 实现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一般开发人员的思路
* 假如,类型特别多,算法比较复杂时,整个条件语句的代码就变得很长,难于维护。
* 如果有新增类型,就需要频繁的修改此处的代码!
* 不符合开闭原则!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TestStrategy {
public double getPrice(String type, double price) {
if (type.equals("普通客户小批量")) {
System.out.println("不打折,原价");
return price;
} else if (type.equals("普通客户大批量")) {
System.out.println("打九折");
return price * 0.9;
} else if (type.equals("老客户小批量")) {
System.out.println("打八五折");
return price * 0.85;
} else if (type.equals("老客户大批量")) {
System.out.println("打八折");
return price * 0.8;
}
return price;
}
}
假如,类型特别多,算法比较复杂时,整个条件控制代码会变得很长,难于维护。
使用策略模式
类图
/**
* 抽象策略角色
* @author mama
*
*/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double getPrice(double standardPrice);
}
/**
* 具体策略角色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OldCustomerMany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Price(double standardPrice) {
System.out.println("打八折");
return standardPrice*0.8;
}
}
/**
* 具体策略角色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NewCustomerFew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Price(double standardPrice) {
System.out.println("不打折,原价");
return standardPrice;
}
}
/**
* 具体策略角色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NewCustomerMany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Price(double standardPrice) {
System.out.println("打九折");
return standardPrice*0.9;
}
}
/**
* 具体策略角色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OldCustomerFew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getPrice(double standardPrice) {
System.out.println("打八五折");
return standardPrice*0.85;
}
}
/**
* 环境角色,负责和具体的策略类交互 这样的话,具体的算法和直接的客户端调用分离了,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客户端独立的变化。
* 如果使用spring的依赖注入功能,还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动态的注入不同策略对象,动态的切换不同的算法.
*
* @author mama
*
*/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当前采用的算法对象
// 可以通过构造器来注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super();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 可以通过set方法来注入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pringPrice(double s) {
System.out.println("您该报价:" + strategy.getPrice(s));
}
}
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ategy strategy=new NewCustomerFewStrategy();
Context context=new Context(strategy);
context.pringPrice(998);
}
}
结果
不打折,原价
您该报价:998.0
策略模式和模版模式的不同
策略模式是对算法的封装,把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封装到对应的类中,并且这些类实现相同的接口,相互之间可以替换。在前面说过的行为类模式中,有一种模式也是关注对算法的封装——模版方法模式。
对照类图可以看到,策略模式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一个单独的封装类Context,它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在于:在模版方法模式中,调用算法的主体在抽象的父类中,而在策略模式中,调用算法的主体则是封装到了封装类Context中,抽象策略Strategy一般是一个接口,目的只是为了定义规范,里面一般不包含逻辑。
其实,这只是通用实现,而在实际编程中,因为各个具体策略实现类之间难免存在一些相同的逻辑,为了避免重复的代码,我们常常使用抽象类来担任Strategy的角色,在里面封装公共的代码,因此,在很多应用的场景中,在策略模式中一般会看到模版方法模式的影子。
策略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1)策略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由于策略类实现自同一个抽象,所以他们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2)易于扩展,增加一个新的策略对策略模式来说非常容易,基本上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3)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如果不使用策略模式,对于所有的算法,必须使用条件语句进行连接,通过条件判断来决定使用哪一种算法,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使用多重条件判断是非常不容易维护的。
策略模式的缺点主要有两个:
(1)维护各个策略类会给开发带来额外开销,可能大家在这方面都有经验:一般来说,策略类的数量超过5个,就比较令人头疼了。
(2)必须对客户端(调用者)暴露所有的策略类,因为使用哪种策略是由客户端来决定的,因此,客户端应该知道有什么策略,并且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区别,否则,后果很严重。例如,有一个排序算法的策略模式,提供了快速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这三种算法,客户端在使用这些算法之前,是不是先要明白这三种算法的适用情况?再比如,客户端要使用一个容器,有链表实现的,也有数组实现的,客户端是不是也要明白链表和数组有什么区别?就这一点来说是有悖于迪米特法则的。
适用场景
做面向对象设计的,对策略模式一定很熟悉,因为它实质上就是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和多态,在看完策略模式的通用代码后,我想,即使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策略模式,在开发过程中也一定使用过它吧?至少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大家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
(1)几个类的主要逻辑相同,只在部分逻辑的算法和行为上稍有区别的情况。
有几种相似的行为,或者说算法,客户端需要动态地决定使用哪一种,那么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将这些算法封装起来供客户端调用。
策略模式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模式,我们在进行开发的时候,会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它,一般来说,策略模式不会单独使用,跟模版方法模式、工厂模式等混合使用的情况比较多。
开发中常见的场景
(1)javase中的GUI编程中,布局管理
(2)Spring框架中,Resource接口,资源访问策略
(3)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
参考http://mp.weixin.qq.com/s/_KBoE7AVdCPbf2Wo7ZOk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