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
BBU被拆分为CU(Centre unit 控制单元)、DU(Distributed unit 分布单元),即将高层协议处理(PDCP/RRC)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逻辑单元集中由CU处理,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底层协议处理(MAC/PHY)仍保留在DU站点部分处理。CU和DU为垂直关系,即CU管理DU。
采用CU和DU架构后,CU和DU可以由独立的硬件来实现。从功能上看,一部分核心网功能可以下移到CU甚至DU中,用于实现移动边缘计算。此外,原先所有的L1/2/3等功能都在BBU中实现,新的架构下可以将L1/2/3功能分离,分别放在CU和DU甚至RRU中来实现,以便灵活地应对传输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架构如下:
CU-DU接口协议栈如下:
优点:
- 硬件实现灵活,可以节省成本。
- CU和DU分离的架构下可以实现性能和负荷管理的协调、实时性能优化并使用NFV/SDN功能。
- 功能分割可配置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如传输时延的多变性。
- 有利于实现多连接、高低频协作、简化切换流程、利于平台开放.
缺点:
- CU的部署位置与业务时延要求是个矛盾(越远离DU时延越大),且运维复杂化
应用场景
LTE双连接下数据流在PDCP层分离和合并,随后将用户数据流通过多个基站同时传送给用户,而载波聚合下数据流在MAC层分离和合。LTE双连接是发生在不同站点之间的聚合(通常为一个宏基站和一个微基站,两者间通过X2接口相连)。
5G早期部署,LTE-NR双连接模式下,LTE eNB(4G基站)为主站,gNB(5G基站)为从站,但传统LTE双连接难以满足这种部署方式,主要原因是:由于5G NR的带宽更大,这就要求分离承载的4G基站具备更强的处理和缓冲能力。因此,为了避免4G基站处理能力的瓶颈,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来的4G基站升级,尽可能地降低设备研发和建网成本,LTE-NR双连接另辟蹊径,规定下行数据流即可从5G从站直接传送到手机,也可由5G从站传送到4G主站,再传送到手机。
与LTE对比
NR 和 LTE PDCP 子层的功能和处理流程对比:
其一,NR 为了支持双连接,为 PDCP 子层添加了复制功能,对L3来的同一数据包复制后发给两个不RLC,发给不同小区。主要支持报文较小时的URLLC(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业务,特点是高可靠、低时延、极高的可用性)。
其二,NR PDCP子层处理过程增加了数据缓存功能,LTE实现中也有。
其三,LTE PDCP 子层的头压缩、完整性保护等功能,或只针对用户面,或只针对控制面,而 NR PDCP 子层则无这种限制,根据开关任意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