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对象5【内部类】【异常Exception】【throw和throws】【包package】【import】【jar包】

一、内部类

1、什么是内部类?

     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里面,对里面那个类就称为内部类(或者称为内置类、嵌套类)。

2、内部类的定义格式:

修饰符 class外部类名

{

       //外部类成员

       修饰符 class内部类名

       {

               //内部类成员

       }

}


3、内部类的访问规则:

      ①、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的。

      为什么内部类能直接访问外部类成员?

      之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是因为内部类中持有了一个外部类的引用,格式:外部类名.this.

      ②、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对象。

代码示例:

class Outer  //外部类
{
       private int x = 3;  //外部类成员变量。
       class Inner    //内部类
       {
              int x = 4;  //内部类成员变量。
              void function()
              {
                     int x = 6;  //内部类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ln("inner:"+x);   //x=6 方法内部有,就在方法内部找
                     System.out.println("inner:"+this.x);   //x=4 访问内部类成员变量,用this
                     System.out.println("inner:"+Outer.this.x);   //x=3 内部类访问外部类成员,前面默认省略了“外部类名.this.”
              }
       }
       void method()
       {
             Inner in = newInner();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需要建立内部类对象。
             in.function();
       }
}


4、访问格式和特点:

①、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而且非私有,可以在外部其它类中直接建立内部类对象。

格式: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变量名 =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

       示例:Outer.Innerin = new Outer().new Inner();

 

②、当内部类在成员位置上时,就可以被成员修饰符所修饰。

       比如private:将内部类在外部类中进行封装。

                static:内部类就具备了static的特性。

 

5、静态内部类

当内部类被static修饰后,只能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静态成员,出现了访问局限性。

 

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呢?

建立内部类的对象进行访问。

例如:new Outer.Inner().function();

 

在外部其他类中,如何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静态成员呢?

直接用静态内部类的类名进行访问。

例如:Outer.Inner.function();

 

注意:当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成员,该内部类就必须是静态的。

           当外部类中的静态方法访问内部类时,内部类也必须是static的。

 

6、为什么要定义内部类?

        类是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当描述事物时,事物的内部还有事物,该事物用内部类来描述。因为内部事物在使用外部事物中的内容。


7、什么时候定义内部类?

        当一个类想要直接访问另一个类的成员的时候,那么就将这个类写到另一个类的里面去,并封装起来不对外暴露,而只对外提供方法来访问这个内部类的事物。

 

8、匿名内部类:没有名字的内部类。

     ①、匿名内部类其实就是内部类的简写格式。

     ②、定义匿名内部类的前提:内部类必须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接口

     ③、匿名内部类的格式:new父类或者接口(){定义子类的内容}

示例:

newAbsDemo()
 {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show run");
        }
}

④、其实匿名内部类就是一个匿名子类对象。而且这个对象有点胖。可以理解为带内容的对象。

⑤、匿名内部类中定义的方法最好不要超过3个。因为阅读性比较差,并且调用起来很麻烦。

 

面试题:

没有继承一个类,也没有实现接口,如何通过匿名内部类来调用一个方法?通过代码的形式解答。

class Inn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Object()  //Java中所有的类都有一个Object父类。建立一个Object类的子类的匿名内部类。
              {
                     public void function()
                     {
                            System.out.println(“functionrun”);
                     }
              }.function();
       }
}


 

二、异常

1、什么是异常?

就是程序在运行时出现的不正常情况。(是导致程序中断运行的一种指令流)

2、异常由来: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通过Java的类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描述,并封装成对象。

其实就是Java对不正常情况进行描述后的对象体现。


3、Java异常体系:

无论Error或者Exception都有一些共性内容。

Throwable

      |--Error

      |--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4、异常体系的特点:

异常体系中的所有类以及建立的对象都具备可抛性。也就是说可以被throw和throws关键字所操作。

只有异常体系具备这个特点。

 

5、Java对问题的划分:

对于问题的划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严重的,一种是非严重的。

严重Java通过Error进行描述。

           对于Error一般不编写针对性的代码对其进行处理。(程序中无法处理)

 

非严重Java通过Exception进行描述。

               对于Exception可以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可以通过try...catch进行处理)


6、Java的异常处理语句格式:

try

{

      需要被检测的代码;

}

catch(异常类异常对象)

{

      处理异常的代码;(处理方式)

}

finally

{

      一定会执行的语句;

}


7、异常处理机制的好处:

     ①、易于使用、可自定义异常类、处理抛出的异常同时又不会降低程序运行的速度。

     ②、可以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效率。

     ③、将问题进行封装。

     ④、将正常流程代码和问题处理代码相分离,方便于阅读。

 

8、对捕获到的异常对象进行常见方法操作:

String getMessage():获取异常的信息。

String toString():返回异常信息,格式是:异常名称:异常信息

void printStackTrace():返回最完整的异常信息。包括异常名称、异常信息、异常出现的位置。

 

注:其实JVM默认的异常处理机制,就是在调用printStackTrace方法,打印异常的堆栈的跟踪信息。

 

9、Java异常处理机制的步骤:

第一步:一旦产生异常,则首先会产生一个异常类的实例化对象。

第二步:在try语句中对此异常对象进行捕捉。

第三步:产生的异常对象与catch语句中的异常类型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执行catch语句中的代码。

 

注:一般在开发中,不管出现任何异常,都可以用Exception异常类进行接收处理。

 

10、throws和throw关键字:

①、throws:在函数上声明异常。便于提高安全性,让调用处进行处理,不处理则编译失败。

②、throws使用格式:public返回值类型方法名称(参数列表...) throws 异常类{}

代码示例:

class Demo
{
       int div(int a,int b) throws Exception   //在功能上通过throws的关键字声明了该功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
              return a/b;
       }
}

③、主方法做为程序的起点,也可以使用throws进行抛出异常,只不过是抛给JVM进行处理。

④、throw关键字:手动的抛出一个异常,抛出时直接抛出异常类的实例化对象即可。

⑤、throw使用格式:

throw new 异常类();

throw new 异常类(“异常信息”);


⑥、throw使用注意事项:

当在函数内部出现了throw抛出异常对象,那么就必须要给出对应的处理动作。

  • 要么在内部try catch处理。
  • 要么在函数上声明让调用者处理。(抛出异常)
  • throw单独存在时,下面不要定义语句,因为执行不到。

注意:RuntimeException除外。也就是说,函数内如果抛出的是RuntimeException,函数上可以不用声明。

一般情况下,函数内出现异常,函数上需要声明。

 

记住一点:catch是用于处理异常的。如果没有catch就代表异常没有被处理过,如果异常是检测时异常,那么就必须声明。

 

⑦、throws和throw的区别:

throws使用在函数上。后面跟的是异常类。可以跟多个,用逗号隔开。

throw使用在函数内。后面跟的是异常对象。

 

11、(多)异常处理原则:

①、处理方式有两种:try或者throws

②、声明异常时,建议声明更为具体的异常,这样处理的可以更具体。

③、对方声明几个异常,就对应有几个catch块,不要定义多余的catch块。

              如果多个catch块中的异常出现继承关系,父类异常catch块放在最下面。

④、当捕获到的异常,本功能处理不了时,可以继续在catch中抛出。

代码示例:

class Demo
{
       int div(int a,int b) throws Arithmetic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声明更为具体的异常,方便具体处理。
       {
              int[] arr = new int[a];
              System.out.println(arr[4]);
 
              return a/b;
       }
}
 
class Exception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 = new Demo();
              try
              {
                     int x = d.div(4,0);                
                     System.out.println("x="+x);                
              }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处理声明的“算术异常”。
              {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被零除了!");
              }
              catch(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处理声明的“角标越界异常”。
              {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角标越界!!!");
              }
              catch (Exception e)     //当异常出现继承关系,父类异常catch放在最下面。放最上面会编译会报错:错误: 已捕获到异常错误xxx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haha:"+e.toString());
              }
              System.out.println("over");
       }
}

强烈建议:在进行catch处理时,catch中一定要定义具体处理方式。不要简单定义一句e.printStackTrace();也不要简单的就写一条输出语句。

 

12、异常处理语句:3种结合方式

①、try{ ... }catch (){ ... }

②、try{ ... }catch (){ ... }finally{ ... }

③、try{ ... }finally{ ... }

 

13、自定义异常:按照java的面向对象思想,将程序中出现的特有问题进行封装。

①、什么时候需要自定义异常?

        在现实开发当中可能会出现特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未被Java所描述并封装对象。所以对于这些特有的问题可以按照java的对问题封装的思想。将特有的问题,进行自定义的异常封装。

 

②、创建自定义异常的条件:必须要使自定义类继承Exception或者RuntimeException


③、为什么自定义异常类要继承Exception?(异常体系的特点)

     a、为了让自定义类具备可抛性。

     b、让该类具备操作异常的共性方法。

 

④、怎样自定义异常信息?

当要自定义异常的信息时,可以使用父类已经定义好的功能。将异常信息传递给父类的构造函数。

 

自定义异常代码示例:

class FuShu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自定义异常类。继承Exception类
{
       private int value;
       FuShuException(String msg,int value) //
       {
        /*
        如何定义异常信息呢?
        因为父类中已经把异常信息的操作都完成了。
        所以子类只要在构造时,将异常信息传递给父类,通过super语句。
        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getMessage方法获取自定义异常信息了。
        */
              super(msg);     //直接通过super语句将异常信息传递给父类。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定义返回异常数值的方法。
       {
              return value;
       }
}
 
class Demo
{
       int div(int a,int b) throws FuShuException
       {
              if(b<0)
                     throw newFuShuException("出现了除数是负数的情况----- / by Fushu",b);  //手动通过throw关键字抛出一个自定义异常对象以及自定义异常信息。
              return a/b;
       }
}
 
class Exception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 = new Demo();
              try
              {
                     int x = d.div(4,-8);        
                     System.out.println("x="+x);                
              }
              catch (FuShuException e)   //捕获抛出的自定义异常
              {
                     System.out.println(e.toString());   //打印异常信息。
                     System.out.println("错误的负数是:"+e.getValue());  //处理异常,并通过获取数值的方法输出错误的数值。
              }
              System.out.println("over");
       }
}


14、RuntimeException

①、运行时异常:Exception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子类异常RuntimeException。

②、RuntimeException的特点:

如果在函数内抛出该异常,函数上可以不用声明,编译一样通过。

如果在函数上声明了该异常,调用者可以不同进行处理,编译一样通过。

 

③、为什么在函数上声明该异常编译可以通过?

是因为不需要让调用者处理。当异常发生,希望程序停止。因为在运行时,出现了无法继续运算的情况,希望停止程序后,对代码进行修正。


注:自定义异常时,如果该异常的发生,无法继续进行运算,就让自定义异常继承RuntimeException

 

④、异常的分类:

对于异常分两种:

a、编译时被检测的异常。

该异常在编译时,如果没有处理(既没有抛也没有try),编译失败。

该异常被标识,代表这可以被处理。

b、编译时不被检测的异常(即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以及其子类)。

在编译时,不需要处理,编译器不检查。

该异常的发生,建议不处理,让程序停止,需要对代码进行修正。

 

15、finally代码块

finally代码块:无论程序是否产生异常,一定会执行到的代码。

注意:finally只有一种情况不会执行。当执行到System.exit(0);的时候,finally不会执行。

 

finally代码块的作用:通常用于关闭资源。因为资源用完必须被释放。

 

注意:finally代码块是可以省略的。如果省略了finally部分,则在catch处理部分运行结束后,程序会继续执行try catch之后的代码。

 

16、异常在子父类覆盖中的体现:

①、子类在覆盖父类时,如果父类的方法抛出异常,那么子类的覆盖方法,只能抛出父类的异常或者该异常的子类。

②、如果父类方法抛出多个异常,那么子类在覆盖该方法时,只能抛出父类异常的子集。

③、如果父类或者接口的方法中没有异常抛出,那么子类在覆盖方法时,也不可以抛出异常。

       如果子类方法发生了异常,就必须要进行try处理,绝对不能抛。


代码示例:

class AExceptionextends Exception { }

class BExceptionextends AException { }

class CExceptionextends Exception { }

/*

异常继承关系如下:

Exception

       |--AException

              |--BException

       |--CException

*/

class Fu
{
       void show() throws AException   //父类方法抛出了异常AException
       {}
}
 
class Test
{
       void function(Fu f)  //Fu f = new Zi();
       {
              try
              {
                     f.show();              
              }
              catch (AException e)
              {}
       }
}
 
class Zi extendsFu
{
       void show() throws BException  //子类覆盖的方法则只能抛出父类的异常,或者父类异常的子类。
       {}
}
 
class ExceptionDemo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t.function(new Zi());
       }
}


 

三、包(package)

1、包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文件夹。

在Java中,在定义多个类或者接口的时候,为了避免名称重复而采用的一种措施。

2、实际作用:

对类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将java的源文件和类文件相分离)

给类提供多层命名空间。

3、包的定义格式:

package 包名.子包名;    //例如:packagepacka.packb.packc;

 

注意:

①、包的定义应该放在源文件程序代码的第一行。

②、包名中的所有字母都应该小写。(命名规范)

③、当在源文件中定义了包之后,则完整的类名应该是:包名.类名

④、当定义了包之后,在编译时,需要加上参数才可以编译成功

格式是:javac -d文件夹目录源文件名.java

示例:

javac -d . PackageDemo.java

 

-d:表示生成的目录,生成的目录以package的定义为准。

 .:表示在当前目录所在的文件夹中生成。

 

4、包与包之间的访问:

     ①、包与包之间进行访问,被访问的包中的类以及类中的成员,需要被public修饰。

     ②、不同包中的子类还可以访问父类中被protected修饰的成员。

 

5、Java的访问权限

Java中一共存在4中访问控制权限:publicprotecteddefault(默认)private

public:属于公共访问权限。使用了此权限的类或者成员可以在所有类或者包中被访问。

protected:属于受保护的访问权限。使用了此权限的成员只能被本包或者不同包中的子类访问。

default:默认的访问权限。当没有使用任何其它的访问权限时,默认就是此权限。

private:属于私有访问权限。用于修饰类中的成员,只能在本类中进行访问。

 

6、包的权限

包与包之间可以使用的权限只有两种:public 、 protected

使用范围

   public   

   protected   

   default   

   private   

同一个类中

同一个包中

 

   不同包中的子类   

 

 

不同包中的类

 

 

 

 

7、import(导入)

①、import的作用:为了简化类名的书写,便于使用不同包中的类。

②、import的使用格式:

import 包名称.子包名称.类名称; //手动导入具体的类。

③、当导入的包中有多个类的时候,为了避免逐个的导入这些类,可以使用一个通配符*代替。

import 包名称.子包名称.*;       //JVM自动加载所需要的类。

 

注意:如果在程序中同时导入了两个包中的同名类,则在使用时必须明确的写出完整的“包名.类名”,否则编译就会报错。

 

建议:

①、开发中,建议尽量不要写通配符*,需要用到包中的哪个类,就导入哪个类。否则如果将不需要用的类也加载进内存的话,会比较消耗内存资源。

②、建立包名不要重复,可以使用URL来完成包名的定义,因为URL是唯一的。

例如:package cn.itcast.demo

           package cn.itcast.test

 

8、jar命令:

①、功能:将文件或者文件夹打包成一个后缀名为.jar的压缩包。

②、jar.exe这个工具在JDK目录的bin目录下,在dos命令行下输入jar命令就可以看到该工具的用法和详细的参数信息。


Jar命令的常用参数:

   -c  创建新的归档文件

   -t  列出归档目录

   -v  在标准输出中生成详细输出

   -f  指定归档文件名

 

③、创建jar包的格式:

jar -参数目标文件源文件/文件夹1源文件/文件夹2 ...

示例1:创建一个jar包。

jar -cvf haha.jar packa packb JarDemo.javaDemo.class

最终生成一个名为haha.jar的压缩文件。类似Windows中的.rar或者.zip文件。

 

示例2:列出一个jar包里面的文件以及文件夹信息。

jar -tf haha.jar

 

④、怎么使用一个已有的jar包里面的文件?

只要通过设置classpath的方式在系统中注册好次jar文件所在路径就可以直接使用jar包里面的文件了。

示例:

set classpath=E:\java2014\day10\haha.jar  (假如该jar包里面的pack目录下有一个JarDemo.class的文件)


运行:java pack.JarDemo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