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78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11、分布式计算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计算中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重点分析了分布式状态观测器的构建与误差动态稳定性,揭示了在不可检测情况下通过扩散耦合实现状态估计的方法。接着研究了涌现集体行为的鲁棒性,表明通过强耦合和平均效应可显著降低个体差异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以起搏器细胞网络为例验证了该理论。最后引入两种非线性耦合机制——边漏斗耦合与节点漏斗耦合,分别实现高精度近似同步,并能产生如取中位数等具有抗干扰能力的涌现行为。文章对比了两类漏斗耦合在对称性、同步精度和应用优势上的差异,为复杂系统的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设计方法。
2025-09-21 11:06:22
22
原创 14、AI 难以取代人类工作:从多项任务看其局限性
本文通过医疗、餐饮、零售、交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AI在自动化人类任务方面的局限性。文章指出,尽管AI在特定领域取得进展,但在需要推理、情感理解、创造力和处理模糊情况的任务中仍面临重大挑战。结合表格与流程图分析,揭示了AI依赖数据偏差、缺乏常识与灵活性等问题,并强调人类在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最后提出,未来应聚焦于AI与人类的协同合作,而非替代,以实现更高效、安全和人性化的发展路径。
2025-09-21 09:17:12
17
原创 13、AI:从游戏到职场,真的能取代人类吗?
本文探讨了AI在游戏和职场中的实际能力与局限性。通过分析深蓝和AlphaGo等AI系统在国际象棋与围棋中的表现,指出其依赖计算而非真正理解;进一步说明AI缺乏泛化能力和常识推理,难以复制人类的反直觉智能。在职场应用方面,尽管存在对AI取代人类工作的担忧,但现实数据显示多个行业的人类岗位不减反增,表明当前AI仍无法替代需要上下文推理、经验与创造力的复杂工作。文章主张理性看待AI发展,推动人机协同进步。
2025-09-20 15:33:13
29
原创 10、分布式计算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设计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计算中异构多智能体系统的设计方法,涵盖多种分布式优化问题的求解,包括最小二乘法、中位数寻找和最优功率分配。文章介绍了基于梯度下降的迭代算法及其收敛性,并扩展到强扩散输出耦合下的系统同步与分布式状态估计。进一步地,提出了适用于一般情况的秩亏扩散耦合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分析混合动态与准稳态子系统,结合奇异摄动理论,给出了系统同步与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相关算法流程以表格和mermaid图示化呈现,便于理解和实现。该框架在电力调度、传感网络估计等实际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2025-09-20 12:37:59
15
原创 39、振动对触摸屏操作的影响及南亚地区飞行机组疲劳管理法规分析
本文分析了振动环境对触摸屏操作的影响,发现增大按钮间距和尺寸可显著降低操作错误并缩短响应时间,同时眼动数据显示振动延长了用户的平均注视时长。此外,文章还研究了南亚八国在飞行机组疲劳管理方面的法规实施情况,揭示各国在飞行时间、执勤周期和休息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航空市场规模和地理气候等因素对法规制定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触摸屏设计及建立区域协同疲劳管理机制的建议,以提升航空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
2025-09-20 10:53:25
17
原创 9、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计算设计解读
本文探讨了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在分布式计算中的设计与应用,通过引入强扩散状态耦合模型和坐标变换方法,构建了系统的混合动力学,并基于定理4.1和4.2分析其同步与收敛性。文章展示了多个设计示例,包括确定网络中智能体数量、分布式最小二乘求解、分布式优化与状态估计,以及耦合振荡器的鲁棒同步,体现了系统的即插即用、分散设计和高鲁棒性优势。同时讨论了非线性耦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如耦合强度优化和复杂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展望。
2025-09-19 13:29:25
17
原创 38、飞行情境意识模型与触摸屏操作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基于情境意识模型的飞行机组警报处理过程,采用目标导向任务分析(GDTA)和模糊认知图(FCM)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与权重计算,明确了各子任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同时,针对驾驶舱触摸屏在振动条件下的操作问题,开展了人机工程学实验评估,分析了振动对操作时间、错误率和注意力分配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按钮布局、增强反馈机制等设计建议,以提升飞行员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效率与飞行安全。
2025-09-19 11:59:38
22
原创 12、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差异与局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直觉、类比推理、视觉理解、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本质差异与局限。通过牛顿、詹纳、弗莱明等科学发现案例,凸显人类直觉与创造力的独特性;对比人类视觉与计算机视觉的处理机制,揭示AI在语义理解、抗干扰和合理性判断上的短板;分析AI在COVID-19诊断失败、模型复用性低及对异常输入脆弱等问题,指出其缺乏深层理解和泛化能力。文章强调数据、信息与智能的区别,提出AI难以将数据转化为真正智能,并总结人类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判断上的优势。最后展望人类与AI协同发展路径,倡导互补合作、拓
2025-09-19 10:47:46
25
原创 54、北极研究:多维度探索与合作的新征程
本文综述了多个北极研究合作项目(ARCPATH、ReiGN、REXSAC)在概念与方法上的创新,探讨了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与局限,并强调了社区参与和研究成果应用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面对北极地区复杂的气候、环境与社会挑战,跨学科协作和包容性研究模式是推动科学进步与政策制定的关键。未来北极研究将深化跨学科整合、加强当地社区参与,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际举措。
2025-09-19 00:54:58
45
原创 53、北极研究的评估、发现与行动路径
本文探讨了北欧国家在北极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创新成果及未来行动路径。围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十大关切,四个卓越中心(CLINF、ARCPATH、REXSAC、ReiGN)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概念与方法创新。文章分析了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与挑战,强调研究人员与原住民社区建立参与性桥梁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经济、社会和合作四大政策发展方向,为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与政策建议。
2025-09-18 16:30:37
51
原创 11、人类大脑:智慧与创造力的源泉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类大脑的六大核心特质:记忆、潜意识、常识、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揭示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源泉。通过科学案例与历史故事,文章阐述了这些特质在推动文明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并分析了其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差异。同时,文章提出了培养这些能力的方法,展望了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强调人类独特认知能力在科技时代的重要价值。
2025-09-18 15:38:20
28
原创 37、飞行驾驶舱人机交互与情景意识模型研究
本文研究了飞行驾驶舱中触摸屏应用对人机交互的影响以及飞行机组在处理警报时的情景意识模型构建。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分析了PF和PM在注视次数、时长及视觉参数相关性上的差异,揭示了不同角色在操作与监控任务中的注意力分布特征。结合GDTA与FCM方法建立了情景意识模型,用于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为优化飞行界面设计和提升飞行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还指出了当前样本规模小、外部环境模拟不足等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在单飞行员操作支持和复杂环境下的深入探索。
2025-09-18 13:22:01
17
原创 8、系统互联与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概念与性质
本文探讨了系统互联与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概念,包括映射连续性、系统可控性、适定互联的定义与扰动影响,并通过示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参数下系统的适定性变化。文章介绍了正则系统的定义及其在保证互联映射连续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积分二次约束(IQCs)在验证系统稳定性条件中的应用,涵盖了标准IQC、延迟-IQC和Sobolev空间IQC等不同类型。此外,还讨论了信号空间的判定方法及可控性证明,并基于引理和定理推导出系统最小稳定性的结论,为控制系统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5-09-18 10:44:37
17
原创 61、如何将多项式IOP编译为可模拟提取的SNARK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多项式交互式预言机证明(PIOP)与多项式承诺方案(PCOM)结合,通过菲亚特-沙米尔变换编译为具有模拟可提取性(SIM-EXT)的非交互式论证(SNARK)。重点分析了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编译后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无陷门零知识(TLZK)、弱唯一响应(WUR)以及知识可靠性。文章给出了不同安全属性组合下的两个主要情况,并证明了在满足特定PIOP和PCOM属性时,可实现SIM-EXT,为构建高效、安全的零知识证明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09-18 00:18:45
30
原创 52、北极研究评估与展望:挑战、策略与合作之路
本文探讨了北极研究的发展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重点分析了综合研究模型(如IMAGE)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的应用。文章指出跨学科研究面临方法论、文化及组织层面的障碍,并从个人、学科和组织层面提出应对策略。特别强调与北极原住民的‘共同生产’研究模式,倡导尊重传统知识、推动公平参与。通过对NordForsk卓越中心与美国NSF项目的比较,提出加强评估机制、协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最后展望未来北极研究将朝向更综合、技术驱动和国际合作的方向发展,以应对全球性环境与社会挑战。
2025-09-17 12:02:02
28
原创 10、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潜力与局限并存
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LLMs)的潜力与局限,分析其在内容创作、教育、编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同时指出其在数据依赖、计算成本、内容幻觉和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文章对比了机器与人类在创造力、理解力和创新能力上的本质差异,强调人类大脑的复杂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最后,提出生成式AI应与人类能力协同发展的观点,倡导建立合理的监管框架与教育体系,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2025-09-17 11:31:17
18
原创 36、飞行操作中不同操控设备及触摸屏人机交互评估
本研究对比了侧杆、Xbox游戏手柄和触摸屏控制器在飞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在垂直与水平干扰抑制任务中的控制精度。结果显示游戏手柄在两项任务中均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而触摸屏虽存在误触风险且系统可用性评分较低,但仍能支持飞行员完成关键操作。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分析PF与PM在主飞行显示器(PFD)、导航显示器(ND)等区域的注视行为,发现PFD是视觉关注的核心区域。研究还揭示了不同角色间视觉注意力分配的差异及眼动参数间的相关性。尽管当前结果受限于有经验飞行员样本,但为未来优化触摸屏设计、提升飞行人机交互安全性和开展
2025-09-17 11:21:07
19
原创 60、如何将多项式交互式预言机证明编译为可模拟提取的非交互式论证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多项式交互式预言机证明(PIOP)编译为可模拟提取的非交互式论证(iNARG),重点分析了PIOP与iNARG之间的性质关联,包括完备性、诚实验证者零知识(HVZK)、非外推性以及模拟提取性。文章介绍了相关模型、安全定义和游戏机制,并提出了通过随机预言机编程实现编译的关键步骤。此外,还讨论了该技术在区块链、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安全性、效率和实现复杂性挑战,为构建高效安全的SNARKs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
2025-09-17 10:45:51
25
原创 7、输入输出系统稳定性与增益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输入输出(IO)系统的稳定性与增益分析,涵盖了最小稳定性、有限增益稳定性、前瞻增益等核心概念,并阐述了增益之间的数学关系。文章进一步介绍了间隙拓扑下的稳定性鲁棒性问题,提出利用同伦方法从已知稳定系统出发连续变形以判定目标系统稳定性的理论框架。针对系统互联,详细定义了一般互联与经典反馈互联的结构与稳定性条件,并结合实际控制系统示例和mermaid图示说明其应用。最后,总结了同伦方法在互联系统中的应用步骤,展望了未来在非线性与复杂系统中稳定性分析的发展方向,为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支
2025-09-17 09:09:13
23
原创 25、图像与3D对象的秘密共享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像与3D对象的秘密共享技术,包括视觉密码学和基于多项式的秘密图像共享方法,同时探讨了3D对象共享的不同策略及其在社交媒体中的隐私保护应用。文中介绍了多种经典方法及其优化策略,如无损重建、份额大小缩减和数据隐藏技术,并通过示例说明了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分层秘密共享方法来解决多方隐私冲突问题。
2025-09-17 02:54:44
33
原创 35、疫情下航空人员技能衰退与新型飞行控制器研究
本文探讨了新冠疫情对航空业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分析了空管人员因低流量运行导致的技能衰退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如模拟机训练和静态演练方法;另一方面研究了新型飞行控制器(侧杆、游戏手柄、触摸屏)在飞行操作中的可行性与可用性。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飞行员对熟悉控制器评分更高,但游戏手柄在实际表现中误差更小,显示出替代控制方案的潜力。文章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个性化培训、触觉反馈设计和多模态交互融合,旨在提升航空安全与效率。
2025-09-16 16:00:54
13
原创 9、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现状、局限与人类交流优势
本文探讨了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在信息真实性与语言理解方面的现状与局限,揭示了其在制造信息失真、缺乏语境推断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比人类交流的复杂性与AI的机械响应模式,强调了人类在语义理解、情感表达和非语言沟通中的独特优势。文章还分析了Siri、ChatGPT等AI系统的运作原理及其局限,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AI在逻辑推断和上下文理解上的不足。最后提出科技公司应加强内容验证、探索更深层次的语言理解技术,推动人与AI的和谐发展。
2025-09-16 15:58:28
24
原创 59、如何将多项式交互式预言机证明编译为可模拟提取的简洁非交互知识论证:模块化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方法,用于将多项式交互式预言机证明(PIOP)编译为可模拟提取的简洁非交互知识论证(SIM-EXT SNARK)。通过隔离PIOP和多项式承诺方案(PCOM)所需的安全属性,并以黑盒方式依赖现有知识可靠性分析,该框架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实现了高效且安全的zkSNARK构造。文章提供了通用的弱唯一响应(WUR)和无陷门零知识(TLZK)模拟策略,并对Marlin、Lunar和Plonk等具体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展示了其适用性与优势。相比通用提升和特定方案技术,该方法兼具通用性与低性能开销,为
2025-09-16 13:18:56
18
原创 24、秘密图像与3D对象共享技术解析
本文系统解析了秘密图像与3D对象共享技术的发展脉络与核心原理。从1979年Shamir和Blakley提出的经典秘密共享方法出发,深入探讨了(k,n)-阈值机制、完美性、理想性等关键特性,并对比了Shamir多项式插值与Blakley超平面几何方法的差异。文章进一步介绍了分区与多级层次化秘密共享模型,重点分析了Tassa和Belenkiy方法的创新机制。随后,详细阐述了秘密共享在图像和3D对象保护中的应用,涵盖无损重建、视觉密码学等先进技术,并探讨了其在军事、医疗、工业设计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实际价值。最
2025-09-16 13:08:42
144
原创 6、信号空间、系统特性与因果性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包括信号空间的构建、系统的可控性、因果性以及半连续性。文章首先介绍了多种信号空间类型,如赋范空间、扩展L^p空间、索伯列夫空间、光滑空间和加权空间,并分析其结构与特性。随后,讨论了复合信号的处理方法、系统的行为定义及其子系统分类。重点解析了系统的可控性层次与输入/输出系统的因果性本质,指出因果性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一致连续性,并通过半连续性系列概念进行细化。最后结合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理论在实际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2025-09-16 10:45:47
25
原创 51、北极研究评估与评价:现状、挑战与比较
本文系统分析了NordForsk资助的北极研究卓越中心(NCoE)的评估现状与挑战,并通过对比美国科学与技术中心(STCs)和长期生态研究项目(LTER)的评估机制,探讨了优化北极研究评估的有效路径。文章指出当前NCoE在信息报告、资源分配、跨学科合作、性别视角、原住民参与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应加强信息共享、促进跨学科协作、关注多元视角、强化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并借鉴美国项目的分阶段评审、外部实地考察和续签机制等经验,完善评估体系。最终强调,科学、透明、协同的评估机制对提升北极研究质量、推动可持续
2025-09-16 09:02:50
36
原创 RNN应用与变体及AI任务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循环神经网络(RNN)的不同架构及其应用场景,包括序列到序列、序列到向量和向量到序列模型的具体用例。文章还分析了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在机器翻译中的优势、RNN与CNN结合用于视频分类的方法、处理变长序列的技术、RNN的分布式训练策略以及LSTM与自动编码器的相关任务。此外,还涉及强化学习基础、无监督学习任务、决策树与SVM模型优化等内容。
2025-09-15 16:49:15
641
原创 集成学习与降维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讨论了集成学习方法(如装袋、粘贴、提升和堆叠)的并行训练可行性,分析了包外评估、极度随机树、学习率调整等关键技术点。同时深入探讨了降维的主要动机、维度灾难问题、PCA的使用场景及其局限性,以及核PCA等非线性降维方法的适用情况。
2025-09-15 16:38:41
574
原创 58、从多项式交互式预言证明到不可篡改的零知识简洁非交互知识论证
本文介绍了如何从多项式交互式预言证明(PIOPs)构建不可篡改的模拟可提取通用零知识简洁非交互知识论证(zkSNARKs)。通过结合编译安全的PIOP与满足特定属性的CP-SNARK,提出了一种高效且安全的zkSNARK构造方法。该方法具备高安全性、模拟可提取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区块链、隐私计算和身份验证等场景,并为未来在效率优化和技术融合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025-09-15 15:54:34
30
原创 34、新冠疫情对空中交通管制员技能衰退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新冠疫情导致空中交通流量下降对空中交通管制员(ATCO)技能保留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时间低流量运行使ATCO在程序回忆、交接管理、态势感知等高复杂度技能方面出现显著技能衰退,尤其是服务于大型机场的雷达管制员。相比之下,处理目视飞行规则(VFR)航班的服务技能有所提升。研究评估了多种减少技能衰退的方法,结果显示模拟练习最有效,其次是清单和面对面简报等静态排练方法。此外,性别、单位规模和管制员评级在技能衰退感知和训练有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建议航空服务提供商(ANSPs)应结合技能类型选择合适的训
2025-09-15 15:32:13
13
原创 8、智能代理技术与生成式AI的前沿探索
本文探讨了智能代理技术在欺诈检测中的个性化应用,分析了其实时、长期、多维等分析能力,并介绍了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崛起及其在文本生成、翻译、摘要等方面的能力。文章还深入解析了ChatGPT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于上下文预测标记的机制和训练流程,同时指出了其存在‘幻觉’问题,即可能生成虚假信息。通过案例说明了AI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警惕其局限性,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应平衡创新与风险。
2025-09-15 15:16:22
17
原创 机器学习核心问题与实践解析
本文详细解答了机器学习领域的核心问题,涵盖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基本概念,以及模型训练、过拟合、交叉验证、超参数调优等关键技术。同时提供了多个实践案例,如使用K近邻分类器构建高精度模型、构建垃圾邮件分类器、使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进行分类等,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的原理与应用。
2025-09-15 15:09:08
589
原创 50、北极研究的综合与评估:现状、挑战与未来方向
本文综述了北极研究的综合与评估现状,探讨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知识增量、跨工作包协作、知识应用与项目遗产等。文章分析了北极地区在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快速变化,介绍了北欧研究倡议的目标与实施过程,强调了评估机制在研究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提案评估流程与重点领域分析,展示了如何推动创新与跨学科合作。同时,文章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知识缺口,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加强气候变化研究、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与新技术应用,旨在为构建韧性北极社会提供科学支持。
2025-09-15 12:46:34
34
原创 深度学习实战:从模型构建到训练优化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个深度学习任务的实现方法,包括在MNIST数据集上训练深度多层感知器(MLP)以达到98%以上准确率,构建具有五个隐藏层的DNN模型,使用Adam优化器与提前停止策略进行训练,迁移学习中冻结预训练层的方法,以及使用TensorFlow实现模型检查点、缓存、交叉验证和超参数调优。此外,还讨论了变分自编码器的训练与图像生成、操作设备分配机制和AdaBoost模型的欠拟合调优策略。
2025-09-15 12:45:45
1034
原创 5、重置控制系统与非线性反馈系统稳定性分析
本文探讨了重置控制系统与非线性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重点研究了基于微分包含的重置控制实现方式及其稳定性特性,并对非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同伦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放宽传统适定性假设下的输出存在性和因果性要求,扩展了同伦方法在更广泛信号空间(如Sobolev空间、分布空间)中的适用性。同时,深入分析了信号空间的拓扑结构,包括半范数拓扑与精细拓扑的性质,以及小信号子空间的拓扑特征。研究表明,这些理论进展有助于提升控制系统的构建、验证与应用能力,为复杂系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应用前景。
2025-09-15 09:23:15
22
原创 23、加密域中的数据隐藏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加密域中的两种数据隐藏技术:CPE - HCRDH 和 EPE - HCRDH。CPE - HCRDH 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和数据嵌入实现高有效负载(1 bpp),但重建图像可能存在微小误差;而 EPE - HCRDH 方法通过标记误差位置确保图像完美重建,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极高的场景。文章还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技术特点、操作流程及优缺点,并展望了加密域数据隐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5-09-15 09:18:15
40
原创 7、人工智能技术:从无监督学习到智能代理的探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重点分析了无监督学习在反洗钱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介绍了数据挖掘、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主要AI技术。文章核心聚焦于智能代理技术,阐述其自主性、反应性、目标导向和涌现性等特点,对比传统AI方法的优势,并详细描述其在欺诈预防中的应用流程。通过mermaid流程图直观展示智能代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展望其在医疗、教育、物联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强调其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自适应学习的巨大潜力。
2025-09-14 14:02:20
17
原创 PyTorch基础操作与图像处理实践
本文围绕PyTorch的基本操作展开,包括张量创建、CUDA可用性检查、图像张量转换与亮度分析、数学运算函数的使用等内容。同时探讨了损失函数切换对训练行为的影响、归一化方法的替换实验、以及Jupyter与命令行环境下的Python及PyTorch版本一致性验证。此外,还涉及数据增强、模型容量调整、数据加载器性能测试等多个实践环节。
2025-09-14 13:12:09
802
原创 57、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与KZG方案的模拟可提取性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与基于KZG的多项式承诺方案在代数群模型(AGM)下的模拟可提取性。文章首先介绍了d-幂离散对数假设、NIZK与CP-SNARK的基本定义,以及零知识与泄漏零知识的形式化概念。随后,重点分析了KZG方案及其对应的CP-SNARK $CP_{evl}$ 的构造,并通过一系列混合实验和归约论证,证明了在满足特定安全假设下,该方案具有基于策略的模拟可提取性。研究为构建高效且可证明安全的简洁知识论证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09-14 13:01:42
24
原创 33、飞行员专业技能与空中交通管制员技能在特殊情境下的表现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飞行员专业技能在复杂飞行任务中对眼动和扫描模式的影响,发现专家级飞行员具有更系统、一致的扫描行为,其注视时长、扫视频率和熵等指标显著不同,尤其熵在评估认知负荷和训练效果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同时,研究探讨了新冠疫情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员技能衰退的问题,指出大型机场管制员受影响更明显,推荐通过模拟训练、清单和简报等方式应对。研究强调航空人员技能保持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应加强眼动指标的量化应用与ATCO技能维护策略优化,以保障航空安全。
2025-09-14 12:59:13
11
Linux Shell编程精要
2025-09-08
Perl与MySQL驱动Web开发
2025-09-07
DASH饮食:科学降压指南
2025-09-03
深度学习的数学与架构
2025-09-01
从相关滤波到深度学习
2025-09-01
5G NR技术全景解析
2025-08-27
Objective-C编程入门与实践
2025-08-24
SQL Server 2012编程入门与实践
2025-08-22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的进展及挑战
2025-08-22
Android C++与NDK开发实战指南
2025-08-21
Windows 8应用开发:XAML与C#实战
2025-08-17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魅力与应用
2025-08-16
Windows Server 2008宝典:系统管理与配置全解
2025-08-15
混合云基础与实践指南
2025-08-09
数字农业革命:技术创新与挑战
2025-08-02
芳香分子的光物理特性与应用
2025-07-29
UNIX Unleashed:从入门到精通
2025-07-26
增强认知与神经工效学进展
2025-07-04
PSHAPE:自动化ROP链构建
2025-10-19
超可伸展铜基智能热疗贴
2025-10-18
医疗信息伦理案例解析
2025-10-17
精通Swift 2开发实战
2025-10-14
数字音乐疗法改善轻度认知障碍
2025-10-12
开源BI工具医疗应用评测
2025-10-11
无线传感器网络重同步
2025-10-10
解码人工智能:从理论到实践
2025-09-29
信号处理中的机器学习
2025-09-29
智能图像识别与人机交互
2025-09-23
机器学习数据准备精要
2025-09-24
北极负责任发展之路
2025-09-19
密码学前沿研究精选
2025-09-18
多媒体安全前沿探索
2025-09-17
Java与OpenGL图形框架开发
2025-09-13
机器会做梦吗?
2025-09-11
Manjaro Linux入门与精通
2025-09-11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