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学习方法篇)(1)-- 标签与知识链

【引子】课程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在学习某概念或知识的时候出现许多相关联、但又未知的其他知识点。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会充满了大量枝枝节节的知识分叉,一旦陷进去就会发现未知的东西越来越多、离本来要学的知识点越来越远。最后发现,哎?我怎么在学和我原来本来准备学的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知识?这种情况既耗费了精力又消磨了学习的热情,实乃计算机学习中一大劲敌。这也是为啥大家都以“XXX学习从入门到放弃”调侃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了。

【例子】举个栗子,在学习操作系统和多线程编程时,有条知识概念是:“线程的执行先后次序由OS(Operation System)的调度算法决定。”

在这条知识概念中,出现了“OS的调度算法”这一“场外知识”,这东西我们还没有学过,但为了充实理解“线程的执行次序不是由线程或进程决定而是由OS决定“我们必须提一下这个没学过的东西,就像是这样:

【废话】“哎,记住啊,多线程的执行先后次序是由OS决定的啊,不是线程或进程啊。啥,你问OS咋决定的?简单的说就是OS内核自己有个调度算法,根据这个调度算法决定。至于调度算法又是个啥,如何实现什么的你就先别管,不影响你理解这条概念,只要记住有个调度算法就行,你要好奇的不行那就自己查查看。不过不知道它是啥也无所谓,暂时不会影响你目前的课程学习,以后如果遇到了必须要深入解释调度算法是啥的时候就会讲了。”

【主概念】场外知识就是指那些“不会影响主概念的理解,只要暂时知道就行”的知识概念。但有时候场外知识如果不理解和定义的话,会极大影响对主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果不好好解决掉它,会使得学到的东西全是“一知半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结果就是学了就忘。不过为了学习的节奏,先把主概念学习时的存疑知识点做个标记或者记录下来,等浏览完一遍主概念后,心里大概有个数主概念讲了些什么,然后再从头开始一一攻克场外知识点,完善整条主概念链。这样的学习效率和理解效率都能大幅度提高。总结一下就是,计算机相关技术学习有三步走:

1.    浏览主概念知识链,记录场外知识点,标记“存疑”二字。

2.    巩固主概念知识链,攻克场外知识点。

3.    复习主概念知识链,结合已清晰的场外知识点。

【关键】主次分明,先主后支,掌握好新概念学习的节奏。就不会迷失在迷宫般的知识枝蔓当中了。

【关键】以后我所有的技术知识博客都会采用“【主概念】”和“【场外】”等标签进行概念标记,在这篇中也有用‘【】’包裹的不同类型标签,以此来创建系统的知识链条,希望标签化与链条式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帮助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