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两周,今天终于把《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读完了,书中的写作手法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整篇文章都是由青年与哲人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不适应,但是看着看着就很容易被带入到青年的角色中去, 很有意思的写作方式。
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大, 第一次体会到阿德勒的哲学的独到之处。如: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很有意思的说法。读完之后发现之前遇到的一些书,表达的含义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自我理解中书中描绘的意境与佛教经典也有重合之处, 都提倡做好自己, 尊重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 努力做好自己能够改变的。
最后,期望这本书没有白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自我接纳;周围的人都作为自己的伙伴,他者信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能够改变的事情, 融入共同体,他者贡献;
鼓足勇气,迎接本该来的一切。
记录分享下从书中摘录的一些有意义的词句: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发怒时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课题分离: 辨别究竟时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首先 要 思考 一下“ 这是 谁的 课题”。 然后 进行 课题 分离—— 哪些 是 自己的 课题, 哪些 是 别人 的 课题, 要 冷静 地 划清界限。 而且, 不去 干涉 别人 的 课题 也不 让 别人 干涉 自己的 课题。 这 就是 阿 德 勒 心理学 给出 的 具体 而且 有可能 彻底改变 人际关系 烦恼 的 具有 划时代 意义 的 观点。
“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人生并不存在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