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标准体系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支撑。2017年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印发了《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对建设节能标准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并给出了优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措施,搭建了完备的节能标准体系框架。
节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基础共性、目标、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优化等 7 个标准子体系。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
基础共性标准在节能工作中广泛应用,是其他节能标准的依据和基础。
目标标准子体系
目标标准子体系包括能耗限额标准、能效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的关键和重点。其中,能耗限额标准是针对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农业等重要领域提出的节能要求,作为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等的技术依据;能效标准是针对家用耗能器具、商用设备、工业设备、照明、电子信息、交通工具等终端用能产品提出的节能要求,作为实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能效标识制度、淘汰落后产品和设备制度等的技术依据。
能效标准应制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原则上制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设计标准子体系
设计标准子体系包括规划设计和源头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其中,规划设计标准涉及生产过程、用能系统、建设等的节能规划和设计要求;源头控制标准涉及用能预算、项目前评估等相关标准。
建筑标准子体系
建设标准子体系包括节能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标准,主要涉及建设项目及工程的相关节能要求。
运行标准子体系
包括节能工艺、技术、高效产品、设备和系统等相关的经济运行、维护等标准。通过科学管理、运行工况调节或技术改进,能源供需达到合理匹配,实现能耗低和经济性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实现节能效益。
评估标准子体系
包括计量和检测、分析和计算、能效评估方面的标准。其中,计量和检测标准涉及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能源能效检测、能量平衡与测试、节能监测等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测试和评价;分析和计算标准涉及合理用能、能源审计、节能计算等标准;能效评估标准是衡量节能措施实施效果和节能收益的重要尺度,涉及过程评估、节能量评估、能源绩效评价、节约型组织评价等标准。
优化标准子体系
包括系统提升、节能服务、供需优化等方面的标准。其中,系统提升标准涉及能源管理体系、能量系统优化、能效对标、能源管控等标准,与国家节能重点工程标准需求密切相关;节能服务标准涉及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性协议、节能融资等标准,是支撑节能市场化机制的技术标准;供需优化标准涉及余能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能源、智慧能源等标准,通过能源供给方式多样化、智能化,加大余能利用,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例,减少化石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