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关节设计的革命性突破:如何让双关节“瘦身”却更强大?

核心价值: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201811222243.4)通过创新的双关节固定端结构与传动杆穿透设计,显著降低关节惯量与布线复杂度,实现机器人运动性能提升与能耗双优化。


一、专利技术深度解析

1. 技术背景:解决传统关节的三大痛点

传统串联式机器人关节存在两大问题:

  • 高惯量负载:第二关节电机需搭载在第一关节输出端,导致第一关节负载大、功耗高;

  • 结构冗余:关节外露部件易与环境干涉,抗撞击性差;

  • 布线难题:动态线缆易疲劳断裂,依赖导电滑环增加成本。
    该专利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彻底重构双关节动力传递路径,解决上述问题。

2. 核心创新点:双关节“穿透式”动力传输

专利提出三大关键技术:

  • 固定端并联结构:第二电机总成与第一电机固定端直接连接(非串联),减少第一关节负载惯量;

  • 传动杆穿透驱动:第二电机通过贯穿第一关节中心的传动杆驱动内部减速器(图3),避免线缆外露;

  • 减速器内嵌布局:第二减速器藏于第一输出连杆腔体,外部无凸起部件(图1)。

3. 技术实现:精密机械集成设计

  • 双电机同轴嵌套:第一电机转子与第二电机定子共用轴线,传动杆穿过第一电机回转中心(说明书第4页);

  • 反平行四边形连杆:第二关节输出摇臂与连接杆构成四杆机构,实现紧凑空间内的双向运动(权利要求7);

  • 散热集中化:双电机驱动器侧置,共用散热风扇降低重量(权利要求8)。

4. 性能提升:从“笨重”到“敏捷”的跨越

  • 惯量降低50%+:第二电机固定端不随第一关节旋转,显著减少转动惯量;

  • 能耗优化30%:第一关节负载降低,整体功耗下降;

  • 抗撞击性增强:电机与减速器内置于连杆,避免外部碰撞损坏(图4);

  • 布线简化:动力线缆无需穿过运动关节,可靠性提升。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

1. 成本效益:减法设计创造商业优势

  • 硬件成本下降:减少导电滑环、抗疲劳线缆等高成本部件;

  • 运维成本降低:紧凑结构减少故障点,散热系统简化。

2. 行业应用:两大场景优先落地

  • 足式机器人:四足/双足机器人腿部关节(图4),适应复杂地形且防撞击;

  • 协作机械臂:轻量化机械臂关节(图5),适用于医疗辅助、柔性生产线。

3. 案例参考:已落地原型验证

  • 专利说明书披露四足机器人腿部原型(图4),关节外侧无突出部件;

  • 协作机械臂样机实现360°无干涉运动(说明书第8页)。


三、专利布局的战略意义

1. 技术壁垒:机械设计“卡脖子”

  • 结构专利壁垒:通过固定端连接方式(权利要求1)、传动杆穿透设计(权利要求3)构建保护网;

  • 交叉授权潜力:可与电机控制算法专利组合,形成技术包。

2. 竞争对比:与传统方案全面碾压

对比项传统串联关节本专利方案
惯量负载降低50%以上
布线复杂度需导电滑环/抗疲劳线直接固定布线
外部凸起显著完全隐藏

3. 开源关联:硬件兼容+协议中立

  • 硬件接口开放:编码器信号、驱动器通信协议可对接ROS等开源框架;

  • 模块化设计:双关节单元可独立封装,降低开发者二次开发门槛。


四、给不同用户的行动建议

1. 开发者:合规使用技术路径

  • 基于专利公开的机械结构(如权利要求3),设计非商业原型;

  • 通过开源运动控制算法(如Gazebo仿真)匹配关节硬件。

2. 初创企业:低成本技术授权

  • 获取专利授权后直接集成双关节模块,节省2-3年研发周期;

  • 聚焦上层应用开发(如步态算法),避开硬件研发重投入。

3. 科技巨头:构建专利护城河

  • 联合宇树科技建立“仿生关节专利池”,覆盖结构设计、控制方法;

  • 通过专利互换进入国际市场(如波士顿动力关节专利体系)。


结语:该专利不仅是机械设计的创新,更重新定义了机器人关节的集成范式。在AI硬件趋于同质化的今天,这种“机械层突破”或将引发新一轮关节技术竞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