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一、概论

什么是Internet

互联网(Internet):主要由rip协议与tcp协议构成的网络

从具体构成的角度

1、节点

主机节点:主机及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数据交换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负责数据交换)

2、边:通信链路

接入网链路(access):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

主干链路(backbone):路由器间的链路

3、协议(标准)

对等层的实体在通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它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协议控制发送、接收消息,如TCP、IP、HTTP、FTP等

协议包括对语法语义、时序、动作的规定

Internet标准

RFC(Request for comments)——请求评述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以发布RFC文档的形式发布互联网标准

IETF收到关于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新文档,编号并发布到网站上公示评估,评估文档再编号并发布

一个协议可能涉及多个RFC文档

从服务的角度

由(应用层以下的)基础设施和分布式的应用构成

使用通信设施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Web、email、分布式游戏、社交网络等

为apps提供编程接口(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apps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为app提供服务选择(类似邮政服务),包括无连接不可靠服务(UDP)和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TCP)

网络边缘(edge)

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edge(主机、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网络核心core(互连着的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access与物理媒体(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

网络边缘

客户/服务器(C/S)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收服务(当负载达到阈值,性能将断崖式下降)

对等(peer - peer, p2p)模式:终端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文件分发应用)

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做好准备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RFC793]:

①可靠的、按顺序地传送数据(确认和重传,不重复不丢失不出错不失序)

②流量控制(发送方不会淹没接收方)

③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无连接服务)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RFC768]:

无连接、不可靠数据传输、无流量控制、无拥塞控制

TCP的应用:HTTP(Web)、FTP(文件传输)、Telnet(远程登陆)、SMTP(email)

UDP的应用:流媒体、远程会议、DNS、Internet电话

网络核心——分组交换(core)

网络核心:路由器的网状网络

数据传输——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

主机之间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一个个单位:分组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片,每段采用链路的最大传输能力(带宽)

以分组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每次移动一跳将分组从一个路由器传到相邻路由器(hop),一段段最终从源端传到目标端

在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存储)整个分组,延迟比线路交换要大

排队和延迟:如果到达速率>链路的输出速率,分组将会排队等待传输,如果路由器缓存用完了,分组将被抛弃

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 TDM):通信采用划分时间片的方式,但方式不固定,被称为统计多路复用的方式(其它方式有时分、频分、波分、码分等)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路由——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标的路径(路由表)

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①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②资源共享;简单,不必建立呼叫

③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分组延时和丢失),对可靠地数据传输需要协议来约束(拥塞控制)

分组交换网络——存储 - 转发

分组的存储转发一段一段从源端传到目标端,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分成数据报网络与虚电路网络:

数据报网络——

通信前无需建立连接,有数据就传输

每一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可能不一样,可能会失序)

分组的目标地址决定下一跳

在不同的阶段,路由可以改变

类似:问路、寄信

Internet

虚电路网络——

靠“信令”建立虚电路

每个分组都带有标签(虚电路标识VC ID),标签决定下一跳

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

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

类似:打电话

X.25和ATM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access)

接入网——调制解调器(modem)

将上网数据调制加载到信号上,在线缆上传输,在局端将其中的数据解调出来,反之亦然

调制的方式:调频、调幅、调相位、综合调制等

拨号调制解调器

56Kbps的速率(通常更低)通过电话线直接接入路由器

不能同时上网和打电话;不能总是在线

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 

上行传输速率<2.5Mbps(通常<1Mbps)

下行传输速率<24Mbps(通常<10Mbps)

当上下行带宽不对等时,采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线缆网络(有线电视公司)

对原本的单向同轴线缆(用于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双向改造

上行传输速率<2Mbps

下行传输速率<30Mbps

物理媒体与物理媒介

导引型媒体:光纤(玻璃纤维、高速传输、低误码率、安全)、双绞线(两根绝缘铜导线拧合的网线,五类100Mbps,六类10Gbps)、同轴电缆(两根同轴的铜导线)

非导引型媒体:电磁波、光信号等(WIFI、蜂窝、卫星)

Internet结构与ISP

Internet:网络的网络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端系统通过ISP连接到互联网

access net接入相应的运营商ISP,ISP间通过协议连接或通过ixp网络交换中心连接。服务提供商ICP通过接入ISP或建立自己的DC(数据中心data center)提供服务

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分组丢失

可用的缓冲区:分组到达时,如果没有可用的缓冲区,则该分组被丢掉(分组丢失)

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

分组延时(4种)

①节点处理延时:检查bit级差错与分组头部

②排队延时:等待传输、路由器的拥塞程度

流量强度=L(分组长度bits)a(分组到达队列缓冲区的平均速率)/R(链路带宽bps)

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

③传输延时(transmission):将分组从路由器输出到链路上所需的时间=L(分组长度bits)/R(链路带宽bps)

④传播延时(propagation):在链路上传播的时间=d(物理链路的长度)/s(在物理链路上的传播速度)

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表示数据包可以经过多少跳路由

Tracert原理:发送一系列递增TTL的ICMP包,通过返回的RTT计算延迟,目标主机由于找不到端口而返回“ICMP端口不可达”报文,从而计算最终与目标主机间的延迟

吞吐量

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bits/单位时间sec)

瓶颈链路:端到端路径上,限制了吞吐的链路

tcp协议的公平性:链路上有n条连接,则每条连接的带宽为链路带宽的1/n

协议层次和服务模型

层次化方式实现复杂网络功能:将网络复杂的功能分层,每一层实现了其中一个或一组功能

服务和协议

服务(service:低层实体所具有功能的子集向上层实体提供它们之间的通信能力,是通过原语(primitive)来进行层间交互的。垂直

协议(protocol:对等层实体(peer entity)之间在相互通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的集合。水平

本层的服务:借助下层服务实现的本层协议实体之间交互带来的新功能(上层可以利用的)+更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本层协议的实现要靠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实体通过协议为上层提供更高级的服务

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s Access Point):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层间的接口——地点(邻层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每一层都向上层提供服务访问点)

一般而言,物理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网卡接口”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MAC地址(网卡地址)”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IP地址(网络地址)”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端口号”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访问点是“用户界面”

数据单元(DU)

上层(n+1层)将ICI控制信息(头部)与SDU(数据)结合为IDU通过SAP传输到下层(n层),下层通过由SDU与头部(header)组成的PDU进行对等层间的交互

不同层的PDU称呼:

应用层——应用报文message

传输层——报文段segment

网络层——面向连接:分组packet;无连接:数据报datagram

数据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位bit、比特流bitstream等

Internet协议栈(TCP/IP 5层)

应用层:网络应用,实现各种网络功能与服务,包括FTP、SMTP、HTTP、DNS

传输层:在网络层端到端的基础上细分到进程到进程间的通信,将不可靠通信变为可靠通信,协议包括TCP、UDP

网络层:E2E,主机间的端到端通信,负责数据的转发路由,IP、路由协议

链路层:P2P(peer to peer),相邻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PPP、802.11(wifi)、Ethernet

物理层:在物理线路上传送bit

ISO/OSI参考模型:

表示层:允许应用解释传输的数据(加密,压缩,机器相关的表示转换)

会话层:数据交换的同步,检查点,恢复

互联网协议栈通过应用层实现上述服务

封装和解封装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