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功率等级

本文介绍了GSM手机功率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电池寿命和干扰水平的影响。基站通过控制GSM功率等级来调整移动设备的功率输出,确保信号质量的同时减少干扰。文中详细解释了不同频段下的功率等级划分,并探讨了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考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ower class 手机功率等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6b60460102uy4w.html

GSM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Class
http://www.radio-electronics.com/info/cellulartelecomms/gsm_technical/power-control-classes-amplifier.php

由于电源对电池寿命的影响,GSM手机的功率水平和功率控制非常重要。 此外,为了将移动台分组,已经分配了GSM功率等级指示以指示各种移动台的功率容量。

除此之外,GSM移动设备的功率受到严密控制,以便节省移动电池,并且还降低了干扰水平,并且基站的性能不会受到高功率本地移动设备的影响。

GSM power levels

基站控制移动设备的功率输出,保持GSM功率水平足以维持良好的信噪比,同时不会太高以减少干扰,过载以及保持电池寿命。

定义了GSM功率电平表,基站通过发送GSM“功率电平”号来控制移动电源的功率。 然后移动设备相应地调整其功率。 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不同功率电平数之间的增量为2dB。

GSM功率控制所需的精度相对严格。 在最大功率水平下,它们通常需要控制在+/- 2 dB范围内,而在较低水平时则放松至+/- 5 dB。

功率电平数根据使用的GSM频段而变化。 使用的三个主要频段的数字如下:

GSM power level table for GSM 9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SM power level table for GSM 1800

GSM power level table for GSM 19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SM Power class

并非所有移动设备都具有相同的最大功率输出水平。 为了使基站知道它可以发送给移动台的最大功率电平数,基站必须知道它可以发送的最大功率。 这是通过为移动设备分配GSM功率等级来实现的。 该GSM功率等级编号向基站指示它可以发送的最大功率,并因此指示基站可以指示它使用的最大功率等级数。

GSM功率等级也根据使用的频带而变化。

GSM power amplifier design considerations

任何移动电话中RF功率放大器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其效率。 RF功率放大器是主要的电流消耗区域之一。 因此,为了确保长电池寿命,它应该尽可能高效。

还值得记住的是,由于移动台可能仅发送八分之一的时间,即对于它们分配的时隙(八个中的一个),平均功率是最大值的八分之一。

书名:GSM网络与GPRS 图书编号:1085235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35.0 ISBN:750536954 作者:拉格朗日 出版日期:2002-01-01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无线移动系统及“蜂窝”概念 1.1.1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1.1.2 无线界面 1.1.3 漫游与切换 1.1.4 蜂窝系统和“无绳”系统 1.1.5 蜂窝系统的发展 1.2 PLMN或移动专用网 1.3 GSM的标准化 1.3.1 GSM规范的沿革 1.3.2 ETSI组织 1.4 世界GSM规范 1.5 GSM的主要特征 1.5.1 网络的制定 1.5.2 制定无线界面 1.5.3 GSM 900和DCS 1800 1.5.4 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2章 业务 2.1 PLMN的定义 2.2 GSM网的手机 2.3 业务等级 2.4 承载业务 2.4.1 引言 2.4.2 业务表 2.4.3 移动终端上的通道界面 2.5 远程业务 2.5.1 电话 2.5.2 短消息 2.5.3 传真 2.6 附加业务 2.7 GSM的主要安全功能 2.8 商品化 2.8.1 商业服务公司(SCS) 2.8.2 费率表 第3章 结构 3.1 综述 3.2 符合规范的网络结构 3.3 无线子系统的设备构成 3.3.1 BTS的功能 3.3.2 BSC的功能 3.4 网络子系统的设备设置 3.4.1 HLR的功能 3.4.2 MSC和VLR的功能 3.5 运行维护子系统 3.5.1 网络管理 3.5.2 网管TMN的结构 3.5.3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的功能 3.5.4 鉴权中心AUC的功能 3.5.5 OMC和NMC 3.6 接口介绍 3.7 无线系统的层结构 3.8 固定子系统的分层结构 3.9 移动台 第4章 固定网和信令 4.1 对RTC的认识 4.1.1 分局网络与传输网 4.1.2 呼叫简化流程 4.1.3 国际电话网 4.2 信令与信令网 4.2.1 信令网的单元 4.2.2 功能模式 4.2.3 信令网的寻址 4.2.4 法国7号信令网(SS7)的结构 4.3 SS7在电话中的应用 4.3.1 消息传输子系统MTP 4.3.2 应用子系统 4.4 未联向已建电路的7号信令SS7 4.4.1 信令联接控制子系统SCCP 4.4.2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子系统TCAP 4.5 PLMN的NSS功能结构 4.5.1 PLMN/RTC间的互联 4.5.2 MAP协议的一般介绍 4.6 小结 第5章 漫游、安全和呼叫管理 5.1 引入编码技术 5.1.1 IMSI国际移动用户身份 5.1.2 T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5.1.3 MSISDN移动用户国际号码 5.1.4 MSRN移动台漫游号码 5.1.5 在GSM中使用不同的用户身份的实例 5.1.6 IMEI国际移动设备身份 5.2 用户鉴权和编码 5.2.1 用户身份的保密性 5.2.2 用户鉴权和编码的主要原则 5.2.3 用户鉴权 5.2.4 无线信道上发送数据的保密 5.2.5 网络中的安全数据管理 5.2.6 其他安全机制 5.3 漫游的管理 5.3.1 一般介绍 5.3.2 GSM 漫游的管理 5.3.3 漫游的结论 5.4 呼叫管理 5.4.1 参与呼叫控制的主要部分 5.4.2 呼出(主叫) 5.4.3 通信结束 5.4.4 呼入(被叫) 5.4.5 国际电话的特殊情况 5.4.6 发送双音多频DTMF 5.5 附加业务管理 5.5.1 一般原则 5.5.2 双重呼叫 5.5.3 呼叫返回 5.5.4 其他附加服务 5.6 小结 第6章 工程及蜂窝制概念 6.1 移动无线链路的一般方框图 6.1.1 简述 6.1.2 接收机灵敏度 6.1.3 馈线电缆和合路器引入的衰减 6.2 天线的基本参数 6.2.1 发射天线 6.2.2 接收天线 6.2.3 自由空间传播 6.3 传播模型 6.3.1 三阶模型 6.3.2 宏蜂窝模型 6.3.3 微蜂窝模型 6.3.4 建筑物内部的电波传播 6.3.5 传播规则分析 6.4 覆盖预测和链路平衡 6.4.1 电场和功率间关系的回顾 6.4.2 覆盖门限的确定 6.4.3 链路平衡 6.4.4 链路平衡表 6.4.5 分集技术的应用 6.5 资源复用 6.5.1 传统的六边形小区模型 6.5.2 典型模型的研究 6.5.3 小区规划的实际情况 6.6 影响容量的因素 6.6.1 跳频 6.6.2 功率控制 6.6.3 间断发送 6.7 结论 第7章 无线传播 7.1 无线资源的分配和多通道 7.1.1 频分多址FDMA 7.1.2 时分多址TDMA 7.1.3 跳频 7.1.4 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 7.2 双工 7.2.1 频段隔离 7.2.2 双工物理信道 7.2.3 载频编号 7.2.4 路径时延的补偿 7.2.5 名词“通道”的不同含义 7.3 信号流程 7.3.1 语音 7.3.2 打包的话音传输 7.3.3 信号和数据服务 7.3.4 在发送链路中所考虑的数据单元 7.4 话音编码 7.4.1 一般原理 7.4.2 话音全速率编码器 7.4.3 其他编码 7.4.4 数码话音信号的保护(全速率) 7.5 误差控制 7.5.1 CRC纠错 7.5.2 卷积编码 7.5.3 GSM中所采用的编码 7.5.4 Viterbi纠错译码 7.6 交互 7.6.1 一般原理 7.6.2 全速率的话音交互 7.6.3 对于数据和信令的交互 7.7 包的格式 7.7.1 序列 7.7.2 优先权标记 7.7.3 编码 7.8 调制 7.8.1 数码调制上的呼叫 7.8.2 GMSK调制 7.8.3 解调和均衡 7.9 特性 7.9.1 基本参数 7.9.2 C/I值的分布(色散) 7.9.3 相关参数 7.9.4 接收机特性要求 7.10 结论 第8章 无线界面:逻辑信道 8.1 无线界面之结构 8.1.1 构成电路的界面 8.1.2 无线界面和分层模型 8.2 逻辑控制通道 8.2.1 逻辑信道上的物理信道 8.2.2 从多帧结构至超级帧结构的时域结构 8.2.3 逻辑信道的分类 8.3 专用信道 8.3.1 列举与用途 8.3.2 TCHSACCH多路复用 8.3.3 FACCH信道的建立 8.3.4 SDCCHSACCH多路复用 8.4 信标频道 8.4.1 信标频道的概念 8.4.2 频率校正信道FCCH 8.4.3 同步信道SCH 8.4.4 广播控制信道BCCH 8.5 公共控制信道 8.5.1 随机信道接入RACH 8.5.2 准予接续信道AGCH 8.5.3 寻呼信道PCH 8.5.4 小区广播信道CBCH 8.5.5 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路复用的形式 8.6 观测 8.6.1 TDMA帧内的观测 8.6.2 在26和51多帧结构上观测 8.7 逻辑信道:综合 第9章 网络接入协议框架 9.1 数码化接入电话网RNIS 9.1.1 概述 9.1.2 数据链路层 9.1.3 网络层 9.2 GSM协议集介绍 9.3 移动台的层结构 9.3.1 无线界面上的数据链路层 9.3.2 无线界面的第3层 9.4 Abis接口 9.4.1 物理层 9.4.2 数据链路层 9.4.3 网络层 9.5 用于信令的A接口描述 9.5.1 BSSMAP协议 9.5.2 DTAP协议 9.5.3 BSSMAPDTAP的鉴别 9.6 话音码变换 9.7 综合 第10章 无线资源的管理过程 10.1 移动台的守候状态 10.1.1 小区选择过程 10.1.2 小区锁定 10.1.3 小区重选过程 10.1.4 选择/重选标准(准则)的说明 10.2 无线链路的物理管理 10.2.1 功率控制 10.2.2 断续发射DTX 10.3 专用信道的管理 10.3.1 专用信道的调拨 10.3.2 专用信道的释放 10.3.3 编码的启动 10.3.4 从信令信道到话务信道的转化 10.4 切换 10.4.1 定义 10.4.2 切换的执行 10.4.3 MSC申请的切换 10.5 结论 第11章 数据服务的成果 11.1 电路型数据传输 11.1.1 基本知识 11.1.2 数据呼叫的建立 11.1.3 在固定网中的数据发送 11.1.4 透明模式的速率适配 11.1.5 非透明模型 11.1.6 RLP协议 11.1.7 数据服务的发展 11.2 短消息服务 11.2.1 实施单元 11.2.2 层结构 11.2.3 发送过程 11.2.4 无线界面的发送 第12章 SIM卡 12.1 一般性能 12.1.1 幅面 12.1.2 安全特性 12.2 卡的寿命周期 12.2.1 SIM卡的分配 12.2.2 SIM卡的个性化 12.2.3 SIM卡的后个性化 12.3 内部结构 12.3.1 SIM卡数据的一般构成 12.3.2 SIM卡的数据结构 12.3.3 在SIM卡中存储的信息表 12.4 界面 12.4.1 电接口 12.4.2 交流协议 12.4.3 命令集 12.4.4 会话举例 12.5 预激活的SIM卡 12.5.1 预激活命令交换的一般原则 12.5.2 向SIM卡转移短消息 12.5.3 用卡发送预激活命令 12.6 结论 第13章 GSM网络的扩容 13.1 基本容量的增长 13.1.1 分式复用制 13.1.2 跳频 13.2 蜂窝小区的密度 13.2.1 小区分裂 13.2.2 微蜂窝的开发和多层网络 13.3 多频段网络 13.4 自适应天线 13.5 结论 第14章 GPRS 14.1 引言 14.2 主要服务 14.2.1 服务类型 14.2.2 服务质量 14.2.3 提高速率的技术 14.3 一般结构 14.3.1 实体与接口 14.3.2 数据发送的一般原理 14.3.3 层结构 14.4 漫游管理 14.4.1 移动台状态 14.4.2 临时身份 14.4.3 联网 14.4.4 断开GPRS 14.5 会议管理 14.5.1 PDP格式的基本知识 14.5.2 移动台对PDP格式的激活 14.5.3 网络对PDP格式的激活 14.5.4 PDP格式的去激活 14.5.5 带激活格式的漫游区变化 14.6 用户数据的交换 14.6.1 打包层 14.6.2 SNDCP层 14.6.3 LLC层 14.6.4 向GPRS用户发送 14.6.5 通过GPRS用户的发送 14.7 无线界面上发送的一般形式 14.7.1 物理信道 14.7.2 数据编码 14.7.3 包逻辑信道 14.8 RCL和MAC层 14.8.1 数据流概念 14.8.2 实体RLC的功能 14.8.3 已建立的数据流的接入规则 14.8.4 上行数据流的建立 14.8.5 下行数据流的建立 14.8.6 信道释放 14.8.7 物理参数的管理 14.9 多时隙终端 14.10 结论 第15章 EDGE原理 15.1 物理层的变化 15.1.1 调制方式 15.1.2 包结构 15.2 高速率电路(ECSD) 15.3 EGPRS的包模型 15.3.1 调制方式和编码的图示说明 15.3.2 链路匹配原理 15.3.3 RLC层的变换 15.3.4 混合协议 15.4 密集EDGE 15.5 EDGE phase 2 15.6 小结 附录1 英汉和法汉缩略语及术语 附录2 GSM建议表 参考文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