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巴基斯坦 差点被印度亡国

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南亚次大陆围绕克什米尔争端爆发的又一次大规模冲突。

巴基斯坦在战争初期因战略误判、国际孤立及印度军事优势一度濒临亡国危机,最终在中国等国的斡旋与援助下才化解险情。

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未解决。

1965年,巴基斯坦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武装发动起义,试图通过“自由战士”渗透迫使印度让步。

印度则以“反恐”名义越过停火线反击,占领巴控地区部分领土。

印度认为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战争后实力削弱,且巴基斯坦依赖美国援助,试图通过局部战争改变克什米尔现状。

巴基斯坦则误判印度因战争疲劳无力大规模反击,策划了代号“大满贯行动”的突袭。

1965年8月,巴方武装人员潜入克什米尔,但行动失败,5291人被印军击毙。印度随即于9月6日发动全面进攻,直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巴军节节败退。

印度出动400辆坦克发动“查温达战役”,摧毁巴军坦克部队,几乎瘫痪其地面力量。

巴基斯坦向美国、英国等盟友求援,但美国因冷战利益选择中立,甚至对巴实施武器禁运;苏联则偏向印度。

印度“德里大雨行动”直接威胁拉合尔,巴军主力被牵制在克什米尔,后方空虚,国家濒临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手了。中国公开谴责印度侵略,要求印方拆除中锡边界工事,并警告将采取军事行动。此举迫使印度从边境撤军,缓解巴方压力。

中国紧急向巴基斯坦提供红旗-8反坦克导弹等装备,巴军利用其摧毁印军坦克集群,扭转战场劣势。

中国在锡金边境集结重兵,迫使印度两线作战,分散其兵力。

中国的援助使巴基斯坦免于亡国,两国由此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方将中国视为最可靠盟友,中巴友谊成为南亚稳定的重要支柱。

1965年9月23日,联合国调停下双方停火。1966年1月签署《塔什干宣言》,恢复战前边界,但克什米尔问题未根本解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驰行动派

谢谢老板,今晚吃鸡~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