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一):K-近邻算法(史上最全干货) 算法总结+案例实战

k-近邻算法k-近邻法简介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 k-NN)是1967年由Cover T和Hart P提出的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为训练样本集,并且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个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的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最...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k-近邻算法

1. k-近邻法简介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 k-NN)是1968年由Cover THart 提出的一种基本分类与回归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为训练样本集,并且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一个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的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中k的出处,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注意: k-近邻法不具有显式的学习过程,它实际上是利用训练数据集对特征向量空间进行划分,并作为其分类的“模型”.其中K值的选取、距离度量及分类决策规则是k近邻算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2. k近邻算法的数学语言表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k近邻算法中k值的选取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在k近邻算法中的距离度量公式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k-近邻算法中的分类决策规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K近邻算法的一般流程

  1. 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之间的距离;
  2. 按照距离递增次序排序;
  3. 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 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的预测分类

二、k-近邻算法案列实战:实现电影分类

本次案例主要是使用k-近邻算法来对电影进行分类。这里我们主要将电影分为两种:爱情片和动作片。根据电影中出现的打斗和接吻镜头来进行判定。本案例所使用的距离度量为欧氏距离。

  1. 准备数据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根据欧式距离公式,计算距离,选择距离最小的前k个点。根据你输入的电影数据信息,程序返回分类结果。
    程序代码如下:
def classify0(inX, dataSet, labels, k):
    dataSetSize = dataSet.shape[0]
    diffMat = np.tile(inX, (dataSetSize, 1)) - dataSet
    sqDiffMat = diffMat**2
    sqDistances = sqDiffMat.sum(axis=1)
    distances = sqDistances**0.5
    sortedDistIndices = distances.argsort()
    classCount = {
   }
    for i in range(k):
        voteIlabel = labels[sortedDistIndices[i]]
        classCount[voteIlabel] = classCount<
  • 4
    点赞
  • 8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