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56节 李聃函谷授道德经


        李聃函谷授道德经


        季札出身吴国王室,受封于江苏镇江丹阳的“延陵”,躬耕于江苏常州武进的“舜山”,自幼父兄喜爱,成年国人爱戴,广交贤士,名重天下。终其一生,吴国强盛,功行无亏,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君子器度,儒道仙风,虽然生逢兵戈四起,却是享尽太平福寿,真正应合“老聃”所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聃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比季札小五岁。他的家乡位于河南周口鹿邑,“春秋”时是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这个地名中含“苦厉曲”三字,确实不同寻常。老聃家世比不得“季札”显赫,却也能够请得起家庭教师。然而家庭教师对“童年老聃”提出的“创世纪”系列问题无力招架,于是13岁的老聃在公元前558年入东周国都洛阳求学,并于16岁时的公元前555年担任“东周洛阳国立图书馆”管理员。


        公元前523年,时年28岁的孔子在鲁国“三桓”孟氏家的公子“南宫敬叔”的陪同下,“一车二马一童一御”前往洛阳向时年48岁的“老聃”请教学问。老聃把孔子引荐给“音乐达人”大夫苌弘,传授孔丘乐律和乐理,又带着孔子『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临别赠言时,愿孔子“上善若水”,指出『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他希望孔子能够『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注重“柔德”,指出如果『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扬如虎行于大街』,太过刚猛,会让别人害怕。孔子虚心接受了老聃的教诲,但他的资质不如“季札”,对于老聃思想的内涵并不能深刻领悟。他告诉弟子们,『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给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公元前521年老聃50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短暂的悲痛过后他悟出了『人之生,乃由无而至有;既由无而至有,必由有而返无』,“有”与“无”之间循环转换这个“天地套路”。『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由于自然道理是不可以违背的,所以要『以智统情』,运用自己的理性来驾驭自己的情感。


        公元前516年老聃55岁时,洛阳爆发“王子朝之乱”,不久后周朝典籍被王子朝等人带往楚国。老聃因为看管藏书失职被免官,于是骑青牛出函谷西游秦国。老聃出函谷时,“关尹”请他留经教化后人,于是他就传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道德经》第一章『可道』点破“有无循环”,第二章『知美』点破“相生相成”,第三章『不尚』点破“不尚无争”,第四章『道冲』点破“若存不盈”,第五章『不仁』点破“不如守中”,第六章『谷神』点破“玄牝为根”,第七章『长久』点破“不为而成”,第八章『上善』点破“善利不争”,第九章『持盈』点破“盈不能守”。


        第十章『抱一』教授“营魄致柔”,第十一章『为器』教授“以无为用”,第十二章『五色』教授“去色声味”,第十三章『宠辱』教授“无身无患”,第十四章『道纪』教授“归于无物”,第十五章『为道』教授“不盈不弊”,第十六章『虚极』教授“观复知常”,第十七章『太上』教授“悠兮贵言”,第十八章『道废』教授“智慧出伪”。


        第十九章『绝圣』建议“抱朴寡欲”,第二十章『唯阿』建议“昏闷食母”,第二十一章『惟道』建议“恍惚求象”,第二十二章『曲全』建议“抱一为式”,第二十三章『希言』建议“同于道德”,第二十四章『企者』建议“弃余去赘”,第二十五章『混成』建议“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轻根』建议“不离辎重”,第二十七章『辙迹』建议“无所弃物”。


        第二十八章『知雄』指出“大制不割”,第二十九章『欲取』指出“天下难执”,第三十章『道佐』指出“不以兵强”,第三十一章『兵者』指出“兵者不祥”,第三十二章『道常』指出“守朴自均”,第三十三章『知人』指出“自知者明”,第三十四章『大道』指出“不为乃大”,第三十五章『大象』指出“与饵客止”,第三十六章『歙张』指出“柔胜刚强”。


        第三十七章『无为』表示“静则自定”,第三十八章『上德』表示“上德不德”,第三十九章『得一』表示“下贱为基”,第四十章『反者』表示“弱者道用”,第四十一章『上士』表示“道隐无名”,第四十二章『道生』表示“强梁非道”,第四十三章『至柔』表示“无为有益”,第四十四章『名身』表示“知足不辱”,第四十五章『大成』表示“清静为正”。


        第四十六章『有道』表示“知足常足”,第四十七章『出户』表示“行远知少”,第四十八章『为学』表示“为道日损”,第四十九章『圣人』表示“圣人无心”。


        老聃把《道德经》授予“关尹”后,骑青牛游历天下一段时间。他在位于河南开封的“梁地”点化“阳子居”要“知足常乐,顺应自然”,然后与“阳子居”结伴行至江苏徐州沛县的“沛地”。老聃隐居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教授了“庚桑楚”等一批弟子。在老聃71岁时,时年51岁的孔子再度登门求教,老聃就传授孔子『心游物内,格物致知』的法门,教他“观天地之象”。29年后,享寿百岁的老聃登仙而去。《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世之学老子者则础儒学,儒学亦础老子』,“道宗”弟子跟“儒宗”弟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还幸亏“道”和“儒”都讲究退让谦恭,否则还不知会起多大冲突。可见两家弟子都极少能够深谙“道”、“儒”核心精神,只是学得些微皮毛,做做表面文章而已。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