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120节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


        《淮南子》集“道”家大成,借神农、黄帝等上古贤哲来宣扬“贵虚无为”的道家理念,在这一点上,《黄帝内经》与它如出一辙。《黄帝内经》搜录有战国时期的医理,主体成书时间与《淮南子》同期,后世屡经增补,最终形成《素问》、《灵枢》两部,各有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素问》重点论述脏腑经络的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偏重于理论分析,《灵枢》重点阐述经络腧穴的针具刺法,偏重于针炙实治。


        《黄帝内经》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对象,形成中医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五行”中的“金”、“木”分别指代自然界中具有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的“固体”,“水”、“火”分别指代自然界中具有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的“流体”,“土”指代具有静止趋势的所有“固体”和“流体”。“五行”按照相生顺序排列为“木”、“火”、“土”、“金”、“水”,它完成由“固体”上升转为“流体”上升,然后静止,然后由“固体”下降转为“流体”下降,然后静止,然后再由“固体”上升转为“流体”上升,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


        《黄帝内经》中给出了方位、时序、五气、生化、脏、腑、窍、体、志、色、味、音、声、谷等多个集合与“五行”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五气”的风、暑、湿、燥、寒五项,“生化”的生、长、化、收、藏五项,“脏器”的肝、心、脾、肺、肾五项,“腑器”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项,“孔窍”的眼、舌、口、鼻、耳五项,“身体”的筋(肌腱)、脉(血管)、肉、皮毛、骨五项,“情志”的怒、喜、思、忧、恐五项,“颜色”的绿、红、黄、白、黑五项,“味道”的酸、苦、甜、辣、咸五项,与“五行”的映射关系,可以认为是成立的,而各种声音频率以及超过40种的五谷杂粮,硬要划分“五行”,就很是牵强附会。


        《黄帝内经》中处处透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但处于那个时代的医师,对宇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盖天说”层次,不可能领悟“天人合一”的确切所指。真正的“天人合一”跨越所有的宇宙尺度,具有统一的转化常数和转化规律。从1E-35米尺度的“相对零维”,到1E+26米尺度的“相对十一维”,每放大1E+05倍折算成增加一个“相对维度”。处于每个“相对维度”等级的物体都是作为“三维物体”来进行研究的,它们具有确定的三维结构,这是属于它自己所在的“相对维度”等级的结构。在把“显微镜”的倍数提高到1E+05倍后,“研究主体”会降低到下一个“相对维度”等级,这个新的“研究主体”是以“二维物体”的形式存在于原来的“研究主体”,那个“三维物体”之中的,新的“研究主体”的面积将会是原“三维物体”体积数值的1E+10倍,在一个维度上降低的倍数,会在剩余的两个维度上进行平方操作加以补偿。也就是说,如果把一张极薄的薄膜不断的折叠,然后塞进空心球中,能塞进去的薄膜面积就是空心球体积的1E+10倍,当然,只有相对的“二维物体”,而没有绝对的“二维物体”,只要放大倍数足够,再薄的薄膜也是“三维物体”。整个宇宙就是一层层的“卷纸结构”,每个“相对维度”等级上的物体,不管自身结构有多么复杂,都以“二维物体”状态卷成高一等级维度上的“三维物体”,在更高等级维度上,再以“二维物体”状态卷成高一等级维度上的“三维物体”,就这样一级级的卷上去。


        我们人体作为“卷纸结构”中的一层,自身也是一个“卷纸结构”。这样就可以理解站着不过两米的扁平身体,为何能容纳10万公里,也就是1E+08米长度的血管。同样可知,每个脏腑器官如果一层层地进行表面展开,表面积要达到1E+10平方米也是可能的,这个数值并没有确切的测量值支持,但人体细胞个数在4E+13的数量级上,却是有确切数据支持的。归根到底,从高维度向低维度展开带来的倍率放大值是1E+5倍,这个数值是非常惊人的。人体向血管展开,是由三维展开成二维,相当于由头到脚抽开卷纸,它的展开倍率最高可以达到1E+10倍,最终只有1E+08米的血管长度,说明血管的分布密集度还保留有相当大的裕量。人体向细胞展开,是由三维展开成一维,展开倍率是1E+15倍,最终只有4E+13个的细胞个数,同样说明细胞的分布密集度还保留有相当大的裕量。


        在“天人合一”的“卷纸结构”系统中,“相对零维”等级上的代表是假想中的“普朗克粒子”,属于“微黑洞”,它的尺度是1E-35米,“相对一维”等级到“相对三维”等级,也就是1E-30米尺度到1E-20米尺度,目前还没有经过统一命名的粒子,“相对四维”等级到“相对六维”等级,也就是1E-15米尺度到1E-5米尺度,分别以原子核、原子、细胞作为代表,“相对七维”等级,也就是1E+0米尺度,以人类作为代表。“相对八维”等级大致是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100公里左右,“相对九维”等级大致是水星到太阳的距离,为5.791E+10米,“相对十维”等级大致是一光年的距离,为9.46E+15米,“相对十一维”等级大致是银河系直径,为十万光年。


        处于“相对七维”等级上的人类,看着浩瀚宇宙,很少能察觉出自己处于层层“卷纸”系统中的一小段薄片上,看到的都是经过多次弯曲后的景象。每个人都经历着人类族群大同小异的生理周期,『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三七,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内容概要:该论文聚焦于6G通信中20-100GHz频段的电磁场(EMF)暴露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可重构架构神经网络(RAWA-NN)的预测框架。该框架通过集成权重分析模块和优化模块,能够自动优化网络超参数,显著减少训练时间。模型使用70%的前臂数据进行训练,其余数据用于测试,并用腹部和股四头肌数据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不同参数下的相对差异(RD)在前臂低于2.6%,其他身体部位低于9.5%,可有效预测皮肤表面的温升和吸收功率密度(APD)。此外,论文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涵盖数据预处理、权重分析模块、自适应优化模块、RAWA-NN模型构建及训练评估等内容。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兼容性研究、6G通信技术研发以及对神经网络优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6G通信中高频段电磁暴露对人体的影响;②开发更高效的电磁暴露评估工具;③优化神经网络架构以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和预测精度。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出了理论框架,还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方便读者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展到更高频段(如300GHz)的数据处理、引入强化学习优化超参数、以及实现多物理场耦合的智能电磁暴露评估系统。建议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模型架构和参数,并结合真实数据进行验证。
内容概要:本文是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发布的《基于数据空间的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研究报告》,探讨了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前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挑战。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数据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尤其是可信数据空间(TDM)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文中还深入分析了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典型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和方案架构,如数据访问控制、数据使用控制、智能合约、数据脱敏等。最后,文章展示了多个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如中信银行总分行数据流通管控、工银金租数据流通、银联安全生物特征支付等,并总结了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存在的法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适用人群:金融行业从业者、数据安全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科技研发人员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重要性和挑战;②学习可信数据空间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③探索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具体实践案例;④了解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技术和应用分析,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金融数据可信流通的健康发展。阅读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金融数据安全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最佳实践,为相关政策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