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问
新的互联网应用和产品层出不穷,如何判断一个新产品的潜力,抓住其增长红利期,从而紧跟下一个流量之巅?对于下一个明星产品的判断,除了基于 Google 趋势、微信指数等数据,能否总结出一套方法论,一种类似于道层面的指导。
2. 回答规则
- 请在本帖下面回答,字数不限,角度不限。
- 回答收集会在本周四(4 月 6 日)晚 12 点截止。
- 投票选出回答的前 5 名,每人可以获得一套由大咖嘉宾推荐的书籍一套。获得投票第一的回答还可以获得 100%的入圈费返还。
3. 众人回答及评论
- 陈俊强回复亦仁:
- 把人分六重境界:
- 1.内功不够看不到红利机会;
- 2.看得到红利机会,没有条件抓住;
- 3.看得到红利机会并抓住;
- 4.看到红利机会,最快速抓住并狠狠放大,成为所谓的富豪所谓的名人,因为所有的红利机会时间都不长,墨迹的话只能喝口汤;
- 5.能力达到自己制造红利制造大风,自己引领标准,马云一流;
- 6.真正的无为不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有外物都是暂时借用的,追求肉体锤炼和精神锤炼,以求彼岸。
- 命由己造,我命由我不由天,后天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努力来不断提升自己内功。
- 把人分六重境界:
- 游戏 Jimi:
- 从这几点入手判断新产品潜力及抓住红利期:
- 1.增加优质信息来源,抱大腿,第一时间获取潮流新的一手信息,如关注 Caoz 知道了小密圈,成为最早一批用户。
- 2.保持好奇心,对新产品进行思考,培养用商业视角看待新产品的思维习惯,去拆解产品对官方、对用户、对自己的价值所在,思考官方怎么赚钱、用户有什么价值、自己可否从中套利等问题。
- 3.快速行动,看到机会快速尝试,很多互联网新产品试用成本低,做起来先,边做边想,观察他人做法获取启发。
- 在知道和执行阶段进行潜力判断:知道阶段看自己什么时候知道产品、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身边人知道得多吗,如果身边人都在用基本没戏;执行阶段想好套利方式后去做,看竞争对手多少,有很多或有做得非常好的可能机会不大,但可能有细分机会,关键看自己能力匹配。
- 从这几点入手判断新产品潜力及抓住红利期:
- AAA 奕初:
- 1.精确的产品定位(由细分市场开始慢慢扩大服务范围);
- 2.用户痛点(把产品或服务步骤化,找出现有产品功能或体验不好的点,发现现有市场上用户最基本的需求点,傻瓜式满足);
- 3.便捷的反馈机制;
- 4.能提现用户高逼格;
- 5.能很方便的扩散传播;
- 6.产品或服务和其它竞品要有很好的区分度。
- 亦仁:
- 旅游归来后系统写文章,先列一些点:
- 1.主动分享信息与盈利,合作共享;
- 2.最小化的流量与盈利测试;
- 3.产品化与工具化的方式放大;
- 4.信息研究与挖掘能力;
- 5.产品沉淀与品牌沉淀;
- 6.快速执行力;
- 7.熟悉各种流量以及变现模式;
- 8.保持专注和研究;
- 9.……
- fred 回复亦仁:期待。
- 寂寞火山&鞠海深回复亦仁:期待。
- 旅游归来后系统写文章,先列一些点:
- 文枭:
- 1.用身体判断而不是思考判断,如果这个产品能带给你身体反应,那么值得进一步关注,比如心跳加速、忍不住笑了、手心出汗等。
- 2.是否有可以带来真正社交价值的自然传播机制,如微信、陌陌。
- 3.产品团队背景、韧性、产品持续的制作思路,当产品迎来流量爆发时是否能顺利顺风而上。
- 4.政策风险、产品核心价值观,当做大的时候是否有瓶颈。
- 5.团队对产品是否有克制,是否清晰地坚持其内在的核心。总的来讲“道”最终是由对支撑产品核心价值和灵魂的团队来决定,有灵魂的产品才有持续长尾的机会,希望早上车最好的方式是学会辨别老司机。
- 卫平:
- 我觉得就两点:你的敏感性;你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两点够了,就大体可以下结论。
- 萧遥:
- 判断趋势从两个路径考虑:1.经济规律或者市场规律,可以用波特的 5 力模型、查理芒格的思维体系;2.人性需求,是经济规律背后的驱动力,满足哪些人性及行为模式如何。
- 个人希望加一个维度,个人喜好,做这个开心不开心。
- 预测未来错误难免很多,很多洞察能力也是实战踩坑来的,估计不好表述。
- Caoz:
- 从道上讲,就是这个产品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方式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以及这个改变是否不可逆转。这里要注意孤岛效应,比如智能机刚起来的时候,很多人意识不到一旦身边的人都是智能机用户,自己会成为人群里的孤岛,无法和别人在同一个层面交流,所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通杀所有用户,判断智能机会席卷的时候,是智能机市场占有率只有不到 10%的时候。
- Seals:
- 1.PC 时代的流量入口是浏览器,因此 Google 等搜索引擎是流量重点;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分散为各个高频 APP,因此针对 APP 的内容打法愈发重要,此趋势不可逆。
- 2.早期互联网数据量较少,主要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工具属性偏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更需要个性化、精准化的推荐。
二、关于测评人平台的讨论
1. 坚果提问
新人提个点子:大家说搭建一个测评人平台怎么样?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很多中国电商企业希望在国外寻找测评人,使用样品或者金钱让网红测评产品进而达到营销目的。但目前这种规则简单、缺少监督的机制,合作双方主要靠信任,以致于出现不少卖家被测评人骗去产品的问题。而且对测评人来说,合作方式也往往很单一,就是样品加现金,没有更多选择。当然,市面上目前也有一些中介平台,但测评人和卖家双方看不到联系方式,无法可持续性合作。是否可以做一个测评人平台,让双方直接交流但是引入类似支付宝的监督机制呢?
2. 亦仁回复
上一次创业的时候,考虑过这事,做大 v 与品牌方的对接平台,后来思考后,没有深入去做,一个考虑是大 v 不会轻易的在这样的平台上曝光,因为如果大 v 这样做会影响公信力,另外一个是大 v 并不缺品牌方,缺品牌方的可能是中小,而好的品牌方需要大 v,最终可能会劣币驱逐良币。试客评测平台国内貌似现在有一些数码产品、家居的平台,不太了解呀。
3. 少女脉回复
- 第一,做到中立、独立,还是有一定需求的,需求一直有,比如化妆品这块真实的使用评价,比如小红书。
- 第二,做平台很难,前期聚集种子用户,激励他们生产内容,很可能几年内都没有正向现金流,自己养不活自己,需要依赖资本。
- 第三,如果自己有很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可以先考虑自己做某个垂直品类测评,有了流量后,再去考虑平台或者电商变现,这种成功的案例不少,比如宝拉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