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ll详解(二)-- epoll工作模式

本文要点:
1. epoll 两种工作模式
2. epoll 工作模式的选择
3. epoll 编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epoll 两种工作模式
epoll模型有两种工作方式水平触发(LT,level trigger)和边缘触发(ET,edge trigger)。
水平触发:
内核中的socket接收缓冲区不为空,有数据可读,读事件一直触发
内核中的socket发送缓冲区不满,可以继续写入数据,写事件一直触发
边缘触发:
内核中socket接收缓冲区由空变为不为空,数据由不可读变为可读,事件触发(仅一次)。
内核中socket发送缓冲区由满变为不满,数据由不可写变为可写,事件触发(仅一次)。

epoll 工作模式的选择
在LT模式下当描述符状态为可读或可写时,事件就会一直触发,这会导致每次触发时返回的描述符数量比ET模式的多,因此会导致效率比ET模式低。
但在实际编程中,如果采用ET模式,由于读写事件只触发一次,很容易导致数据处理不全,处理这些问题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
因此如果无特殊效率需要,还是选择LT更好一些。

epoll 编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 ET模式时,当有多个连接同时到达服务器,epoll_wait会返回多个描述符,由于在ET模式下就绪状态只返回一次,因此为了防止漏掉连接,需要循环调用accept直到接收全部连接(即返回EAGAIN错误)。
2. ET模式时,在读写数据时,同样需要注意读写事件只触发一次的问题,若一次读或写没有处理全部数据,则会导致数据丢失。解决办法是,accept接收连接时,设置连接的套接字为非阻塞,并在读写数据时循环调用read/write直到数据全部处理为止(即返回EAGAIN错误)。
3. LT模式时,若监控epoll out事件,由于内核缓冲区一开始时一直处于可写状态,会导致epoll_wait一直返回,降低效率。解决办法,一开始不监听out事件,直接写数据直到写缓冲区满时(即返回EAGAIN错误),再监听out事件,当数据全部写完时,就取消对out事件的监听。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