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封装会把晶振破坏了吗

如果说芯片对于PCBA如同人的大脑,那么晶振就是心脏了,它一旦出现跳动(振动)不正常,比如时跳(振)时不跳(振),后果可想而知,就更不用说这颗“心脏”完全停止“跳动”了。

晶振的基本结构原理比较简单,从外部来看就是外壳加基座,基座下面是引脚。基座里的弹片上用导电胶固着着非常薄的水晶晶片,比玻璃还易碎。在晶振受到足够激励功率的电流时,晶片就会有规律振动,这是水晶的物理特性。在这里,很容易明白的道理是:晶片越薄,晶振的振动频率就会越高,反之,晶振的频率越低,就说明它的晶片越厚,比如,54MHZ的晶振的晶片就会比4MHZ的晶片薄很多倍,因此受物理性冲击的破坏的可能性越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晶振要“小心轻放,跌落勿用”原则。

在SMT产线,超声波工艺有时会被采用,它的特点是成本低,操作便捷,比如针对完成后的PCBA的清洗,去除残留焊锡。或者在某些产品的封装方面,如读卡器,U盘等的封壳方面,以达到不用螺丝或打胶,并降低成本的目的。超声波封装会把晶振破坏了吗?答案是极有可能的!因为超声波是一种高频率震荡波,而晶振则是频率元器件,它们的共性都是依靠高频振动来实现自己的工作目的。

超声波封装会把晶振破坏了吗

超声波仪器工作时会产生高频率震荡波,若与晶振的晶片产生共振效应,极其易碎的晶片就很有可能被震碎,造成晶振停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晶片是通过导电胶与基座上的弹片连接(固着)在一起,在超声波的高频震荡下,导电胶被震裂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升高。一旦导电胶出现裂痕,晶振在工作中就会出现时振时不振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当装有该PCBA的设备受热或晃动时,已出现裂缝的导电胶会因为热胀冷缩或物理振动而连通(导电)后,仍旧可以给晶片提供激励电流。当设备遇冷或静止放置后,导电胶裂缝可能会张开,晶片与基座之间出现断路,不再起振,即没了脉搏,心脏死了。作为大脑来工作的芯片无法再捕捉到晶振发出的频率信号,设备将无法再正常工作。

尽管如此,但鉴于超声波带来的成本优势,超声波工艺在某些SMT产线依旧很受欢迎。这就需要SMT产线提前明确告知晶振厂家,否则因晶振被破坏带来的电子产品不良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为此,晶诺威科技专门针对可以安全通过超声波的晶振进行了研发,除了采用了抗超声波的高强度导电胶以外,对晶片的固着点位也做了特殊处理。经反复验证,我们采用的该特殊生产工艺可以消除超声波对晶振的破坏性隐患,使晶振安全过关。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STM32红外循迹和超声波避障在原理上并不冲突,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考虑。 红外循迹和超声波避障都是基于不同的传感器技术,用于检测和避开障碍物,以实现机器人的移动控制。 红外循迹原理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感知地面上的红外反射信号,通过检测黑线和白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机器人的运动方向。 超声波避障则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接收返回的超声波信号来检测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以确定是否有障碍物。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同时使用红外循迹和超声波避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传感器选用:要选择不同的接口或引脚连接红外与超声波传感器,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不存在硬件上的冲突。 2.信号干扰:因为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都属于接收和发送传感器,可能对彼此的信号产生干扰。在设计电路时,要合理分离它们的供电与信号线,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 3.算法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算法需要根据红外循迹和超声波避障传感器返回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使机器人能够同时检测和处理两种传感器的数据,实现循迹和避障功能。 综上所述,STM32红外循迹和超声波避障可以同时使用,但在硬件连接和算法设计方面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并避免可能出现的冲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