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搞定运营增长 · ③】我复盘了100篇爆款,80%的人都忽略了这一步:内容定位

如果你认真做过内容运营,应该会有一个感受:

有时候,内容不是“写不好”,而是“写得不对”。

我说的“写得不对”,不是格式、排版或语法的问题,而是——你根本没弄清楚你是在写给谁看。

你可能写了一篇爆款公式拆解,结果没人看;

你可能讲了一堆转化漏斗逻辑,结果没人评论。

不是你内容不专业,而是它对你的目标用户来说,没有代入感。

所以,在你落笔写下一篇内容之前,最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这篇内容,是写给谁的?

一、你不是“写给所有人”,而是“写给某一个人”

很多新做内容的人都会犯一个错:以为内容越通用越好。

但其实,真正能打动人的内容,往往是**“我写给你”**的内容。越精准,越有效。

比如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AI写作工具”的文章,一开始我打算面向所有运营人,讲工具、讲功能、讲原理,结果写得特别累,点开率也不高。后来我换了个思路,只写给“新媒体实习生”看:

  • 标题用了“工作日报/周报内容不会写?教你3步用AI搞定”
  • 案例用了“我自己写运营日报时,用AI辅助完成内容结构图的流程”
  • 语气上去掉了所有“技术解释”,只留下结果和操作

结果那篇文章被多个社群转发,点赞收藏翻倍,甚至还有几位读者私信我问“这个工具具体在哪注册”。

这就是写给某一个人和写给所有人的区别。

二、如何快速梳理自己的“用户画像”?

要判断内容该写给谁,我常用一个很简单的“四问法”——

1. 他是谁?

你写的是给新媒体实习生?自由撰稿人?ToB内容运营?AI行业从业者? 确定人群画像,决定你说话的方式。

2. 他在解决什么问题?

人们关注内容的前提,是**“它对我有用”**。你写的,是帮他搞定选题?提升转化?节省时间?省下预算?

3. 他在哪个平台看到你?

平台氛围不同,内容语境就不同。小红书上用户想看“轻松易懂+种草感”;CSDN上的读者则更看重“结构+工具+实践”。

4. 他阅读你内容的场景是?

是通勤路上刷手机,还是搜索解决问题,还是收藏备份?这些场景会影响你开头怎么写,内容结构怎么排。

三、从内容反推用户画像,也是一种办法

如果你已经写了很多内容,却还不确定“我到底面向谁”,那就反过来:

从数据和互动反推你内容的“理想读者”画像。

你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步骤:

1. 打开你数据最好的3篇内容

2. 看看它们的共性(话题/语气/结构/传播路径)

3. 阅读留言或私信,看看评论里是哪些人在互动

举个例子,我有一篇内容是关于“怎么高效生成AI内容脚本”的经验文,在小红书的互动非常高。通过留言我发现:

  • 评论大多是“对内容运营有基础,但缺少方法论和工具”的人
  • 用户关心的是“脚本结构模板”“AI工具操作步骤”“标题优化策略”
  • 很多人关注我之后,会点开我其他“工具技巧类”内容

这就说明,我这类内容的目标用户是有内容输出需求,但缺少系统路径的新手内容人。

我后续的内容规划和标题起法,也都围绕这个人群来设计了。

四、定完用户后,内容要“围着他”转起来

用户画像不是写在表格里看的,是用来指导你怎么说话、怎么选题、怎么包装内容的。

内容怎么选?

选对他有价值的:解决痛点、提供模版、节省时间、降低试错。

内容怎么说?

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别给新手讲“内容漏斗”,而是告诉他“怎么引导读者点进来+愿意转发”。

内容怎么排?

他最关心的优先写在前面。比如“投放内容怎么复盘”,那开头就直接写“我怎么判断A方案比B方案ROI更高”。

五、写在最后

写给谁,决定了你内容的深度、结构、语气和传播路径。

很多人做内容总是“时灵时不灵”,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一个清晰、稳定的用户锚点。你永远无法取悦所有人,但你能取悦那个“你最熟悉的那类人”。

下一篇,我们来拆解:

怎么设计一套“从内容到转化”的路径?

我会分享3种不同转化路径模型、常用承接方式,以及我实测过转化率最高的结构安排。

如果你也在为“我到底写给谁”而发愁,欢迎留言说说你目前的定位,我可以帮你一起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