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记录下来 让自己记住自己的每一次努力
第一部分:2.5小时的行测加性格测试 数字推理题好多啊
第二部分:1.5小时的专业知识测试 有数据结构编程 , 网络,数据库,linux命令,android基础题
一下是90%的题,有几道题不记得了
1.activity 生命周期及其作用: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void onStart()
void onRestart()
void onResume()
void onPause()
void onStop()
void onDestroy()
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自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至调用onDestroy()为止。Activity在onCreate()中设置所有“全局”状态以完成初始化,而在onDestroy()中释放所有系统资源。例如,如果Activity有一个线程在后台运行从网络下载数据,它会在onCreate()创建线程,而在 onDestroy()销毁线程。
Activity的可视生命周期自onStart()调用开始直到相应的onStop()调用结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Activity,尽管它也许并不是位于前台或者也不与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两个方法之间,我们可以保留用来向用户显示这个Activity所需的资源。例如,当用户不再看见我们显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监控会影响UI的变化,而在onStop()中来注消。onStart() 和 onStop() 方法可以随着应用程序是否为用户可见而被多次调用。
Activity的前台生命周期自onResume()调用起,至相应的onPause()调用为止。在此期间,Activity位于前台最上面并与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会经常在暂停和恢复之间进行状态转换——例如当设备转入休眠状态或者有新的Activity启动时,将调用onPause() 方法。当Activity获得结果或者接收到新的Intent时会调用onResume() 方法。
2.android 应用程序Activity之间数据传递与共享的几种途径
1.基于消息的通信机制 Intent ---boudle ,extra
数据类型有限,比如遇到不可序列化的数据Bitmap,InputStream, 或者LinkList链表等等数据类型就不太好用。
组件间通信的核心机制是Intent,通过Intent可以开启一个Activity或Service,不论这个Activity或Service是属于当前应用还是其它应用的!
Intent类型:
1、显式--直接指定消息目的地,只适合同一进程内的不同组件之间通信
new Intent(this,Target.class)
2、隐式--AndroidMainifest.xml中注册,一般用于跨进程通信
new Intent(String action)
但是通过消息机制实现的进程间通信,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我们的Activity与Service之间的交往不是简单的Activity开启Service操作,而是要随时发一些控制请求,那么必须就要保证Activity在Service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连接到Service。如音乐播放器
如上的需求仅仅通过Intent去开启Service就无法满足了!从而Android的显得稍微笨重的IPC机制就出现了,然而它的出现只适用于Activity与Service之间的通信,类似于远程方法调用,就像是C/S模式的访问,通过定义AIDL接口文件来定义一个IPC接口,Server端实现IPC接口,Client端调用IPC接口的本地代理。
由于IPC调用是同步的,如果一个IPC服务需要超过几毫秒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话,你应该避免在Activity的主线程中调用,否则IPC调用会挂起应用程序导致界面失去响应。在 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单起一个线程来处理IPC访问。
2. 利用static静态数据, public static成员变量;
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static Bitmap mBitmap;
}
注:如果经常使用static的Bitmap、Drawable等变量。可能就会抛出一个在Android系统中非常著名的异常
3.基于外部存储的传输, File/Preference/ Sqlite ,如果要针对第三方应用需要Content Provider
4.基于IPC的通信机制
context 与Service之间的传输,如Activity与Service之间的通信,定义AIDL接口文件。
示例: http://www.eoeandroid.com/thread-36249-1-1.html
5. 基于Application Context 不使用static静态变量的时候
Application Context,相当于Web程序的Application,它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一样长
第一步:定义一个继承自Application的类,在这个类中定义任何我们想使其全局存在的变量了,如本例中的 Bitmap。
package net.blogjava.mobile1;
import android.app.Application;
import android.graphics.Bitmap;
public class MyApp extends Application
{
private Bitmap mBitmap;
public Bitmap getBitmap()
{ return mBitmap;
}
public void setBitmap(Bitmap bitmap)
{
this .mBitmap = bitmap;
}
}
第二步:在<application>标签中使用android:name属性来指定这个类
application android:name =".MyApp" android:icon ="@drawable/icon" android:label ="@string/app_name" >
</ application>
第三步:向MyApp对象中存入Bitmap对象,或从MyApp对象中取出Bitmap对象
存入对象代码如下所示:
MyApp myApp = (MyApp)getApplication();
Bitmap bitmap = 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 this .getResources(), R.drawable.icon);
myApp.setBitmap(bitmap);
获得Bitmap对象的代码:
ImageView imageview = (ImageView)findViewById(R.id.ivImageView);
MyApp myApp = (MyApp)getApplication();
imageview.setImageBitmap(myApp.getBitmap());
上面两段代码可以在任何的Service、Activity中使用。全局的。
首先要说明在B中直接使用finish(),接下来手机显示的还是主窗口A,所以一起来看看Android开发网是如何实现的吧.
1. Dalvik VM的本地方法
android.os.Process.killProcess(android.os.Process.myPid()) //获取PID,目前获取自己的也只有该API,否则从/proc中自己的枚举其他进程吧,不过要说明的是,结束其他进程不一定有权限,不然就乱套了。
System.exit(0); //常规java、c#的标准退出法,返回值为0代表正常退出
2. 任务管理器方法
首先要说明该方法运行在Android 1.5 API Level为3以上才可以,同时需要权限android.permission.RESTART_PACKAGES,我们直接结束自己的package即可,直接使用ActivityManager类的restartPackage方法即可,参数为package name,该类通过getSystemService(Context.ACTIVITY_SERVICE)来实例化ActivityManager对象,这种方法系统提供的,但需要显示声明权限,所以使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3. 根据Activity的声明周期
我们知道Android的窗口类提供了历史栈,我们可以通过stack的原理来巧妙的实现,这里我们在A窗口打开B窗口时在Intent中直接加入标志Intent.FLAG_ACTIVITY_CLEAR_TOP,这样开启B时将会清除该进程空间的所有Activity。
在A窗口中使用下面的代码调用B窗口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Android123.this, CWJ.class);
intent.set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CLEAR_TOP); //注意本行的FLAG设置
startActivity(intent);
4.写出快速排序或者冒泡排序的算法,要求写出执行效率高的一个
5.给定一组数据构造单链表,使用一个循环逆转链表 ------- 写程序
6.二叉树给出中序和后序求前序序列
7.linux命令的 忘了 还像是文件读写权限有几种 给出一串命令写出其含义
每个Linux文件具有四种访问权限:可读(r)、可写(w)、可执行(x)和无权限(-)。
类似这样的命令: -rw-r--r-- 1 root root 483997 Ju1 l5 17:3l sobsrc. tgz
8.linux查看网络连接的命令有哪些?
功能说明:显示网络状态。
语 法: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网络类型>][--ip]
补充说明:利用netstat指令可让你得知整个Linux系统的网络情况。
ifconfig 查看网卡
mii-tool 查看网卡的连接状态
ethtool eth* 查看网卡的具体连接信息。
9.NAT是什么,其实现转换的方式有哪些?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Static Nat、动态转换Dynamic 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OverLoad。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
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是不确定的,是随机的,所有被授权访问上Internet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合法IP地址。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动态转换可以使用多个合法外部地址集。当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指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即端口地址转换(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采用端口多路复用方式。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10.一堆SQL语句题 插入 查找 修改 有5-6个小题吧
11.A/B/C三类网络的地址范围 ? 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192.168.14.0的最大主机数?
A类地址范围:1.0.0.0---126.255.255.255B类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C类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255
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提供256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6-2,即254个,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或全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