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为什么要用aop
1)就是为了方便,看一个国外很有名的大师说,编程的人都是“懒人”,因为他把自己做的事情都让程序去做了。用了AOP能让你少写很多代码,这点就够充分了吧。
2)就是为了更清晰的逻辑,可以让你的业务逻辑去关注自己本身的业务,而不去想一些其他的事情。这些其他的事情包括:安全,事物,日志等等。
aop术语介绍
- 通知、增强处理(Advice)
就是你想要的功能,也就是上说的安全、事物、日志等。你给先定义好,然后再想用的地方用一下。包含Aspect的一段处理代码
- 连接点(JoinPoint)
这个就更好解释了,就是spring允许你是通知(Advice)的地方,那可就真多了,基本每个方法的前、后(两者都有也行),或抛出异常是时都可以是连接点,spring只支持方法连接点。其他如AspectJ还可以让你在构造器或属性注入时都行,不过那不是咱们关注的,只要记住,和方法有关的前前后后都是连接点。
- 切入点(Pointcut)
上面说的连接点的基础上,来定义切入点,你的一个类里,有15个方法,那就有十几个连接点了对吧,但是你并不想在所有方法附件都使用通知(使用叫织入,下面再说),你只是想让其中几个,在调用这几个方法之前、之后或者抛出异常时干点什么,那么就用切入点来定义这几个方法,让切点来筛选连接点,选中那几个你想要的方法。
- 切面(Aspect)
切面是通知和切入点的结合。现在发现了吧,没连接点什么事,连接点就是为了让你好理解切点搞出来的,明白这个概念就行了。通知说明了干什么和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通过方法名中的before,after,around等就能知道),二切入点说明了在哪干(指定到底是哪个方法),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切面定义。
- 引入(introduction)
允许我们向现有的类添加新方法属性。这不就是把切面(也就是新方法属性:通知定义的)用到目标类中吗
- 目标(target)
引入中所提到的目标类,也就是要被通知的对象,也就是真正的业务逻辑,他可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咋们织入切面。二自己专注于业务本身的逻辑。
- 代理(proxy)
怎么实现整套AOP机制的,都是通过代理,这个一会儿给细说。
- 织入(weaving)
把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来创建新的代理对象的过程。有三种方式,spring采用的是运行时,为什么是运行时,在上一文《Spring AOP开发漫谈之初探AOP及AspectJ的用法》中第二个标提到。
- 目标对象
项目原始的Java组件
- AOP代理 –
由AOP框架生成java对象
- AOP代理方法
advice + 目标对象的方法
具体实践
@Aspect //声明切面,标记类
public class Audience {
@Pointcut("execution(* *.perform(..))") //定义切点,标记方法
public void performance() {}
@Before("performance()") //切点之前执行
public ....
@AfterReturning("performance()") //切点之后执行
public ...
@AfterThrowing("performance()") //切点抛出异常后执行
public ...
}
<aop:config>
<aop:aspect ref="audience"> //切面代码Bean,标记类
<aop:pointcut id="performance" expression="excution(* *.performance(..))" /> //定义切点,标记方法
<aop:before method="..." pointcut-ref="performance" /> //前后通知babalalal
<aop:after-returnning method="..." pointcut-ref="performance" />
<aop:after-throwing method="..." pointcut-ref="performance" />
</aop:aspect>
</aop:config>
备注: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