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开题报告)

本文探讨了一项关于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的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创新提升实用性、操控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残疾人士多元化需求。文章详细阐述了研究目的、国内外现状、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结构设计优化和实施计划,强调了课题的社会、技术、经济和人文价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的目的
本课题“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创新设计,开发一款具备多种实用功能、操作便捷、安全舒适的电动轮椅,以满足残疾人士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的多样化需求。具体而言,本课题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提升轮椅的实用性:通过增加轮椅的附加功能,如智能导航、语音控制、自动升降等,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
优化轮椅的操控性:设计易于操作的控制系统,使轮椅的操作更加简单直观,降低使用难度,便于残疾人士独立操作。
增强轮椅的安全性:在轮椅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性因素,采用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确保轮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提高轮椅的舒适性:关注轮椅的乘坐舒适性,通过优化座椅设计、调整减震系统等措施,提高轮椅的乘坐体验。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本课题旨在推动电动轮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工具,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意义:残疾人士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残疾人士的出行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技术意义:电动轮椅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出行工具,其技术发展对于提高残疾人士的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将推动电动轮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经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望转化为实际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人文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关注残疾人士的生活需求,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尊重。通过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工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幸福感,彰显社会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本课题“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技术、经济和人文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有望为残疾人士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残疾人士关怀的增强和技术进步,电动轮椅的研发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国内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始致力于多功能电动轮椅的设计与开发。这些轮椅通常结合了先进的电动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控制器等,以实现智能导航、自动避障、语音控制等功能。同时,国内的研究也关注轮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优化座椅设计、调整减震系统等措施,提高乘坐体验。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电动轮椅的核心技术、智能化水平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多功能电动轮椅的设计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进展。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动轮椅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这些国家的电动轮椅不仅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而且注重轮椅的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一些轮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方式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时,这些轮椅还具备多种安全保护功能,如自动刹车、倾斜报警等,确保用户的安全。此外,国外的研究还涉及到了轮椅的续航能力、轻量化设计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轮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然而,由于技术、市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设计。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推动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的发展,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
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需求分析
本研究首先聚焦于现有轮椅的功能限制以及残疾人和老年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访谈,我们收集并分析目标用户群体的真实反馈,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轮椅性能的具体需求,如行驶稳定性、操作便捷性、乘坐舒适性、续航能力以及特殊环境适应性等。此外,我们还将关注残疾人和老年人对轮椅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期望,以确保设计出的轮椅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设计方案制定
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将提出多功能电动轮椅的整体设计概念。这包括确定轮椅的工作方式、结构形式、驱动系统、悬挂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关键要素。我们将充分考虑轮椅的实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以确保设计出的轮椅能够满足目标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三、结构设计与优化
轮式结构设计:针对平地行驶的需求,我们将设计具有优良稳定性和行驶效率的轮式结构。通过优化轮子的尺寸、材质和布局,提高轮椅在平坦路面上的行驶性能。
腿式结构设计:为了克服障碍物,如台阶和楼梯,我们将设计腿式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需要时展开,为轮椅提供额外的支撑和推进力,以实现高通过性。同时,我们将关注腿式结构的折叠和收纳问题,以确保轮椅在不需要时能够保持紧凑和便携。
自动调平结构设计:针对不同地形的变化,我们将开发车身自动调平机构。这一机构能够实时监测地形变化,并自动调整轮椅的高度和姿态,以保持乘坐者的舒适度。通过这一设计,轮椅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四、关键部件选型与参数确定
在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和结构形式后,我们将进行关键部件的选型和参数确定。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电机、电池、传感器和控制器等部件。我们将根据轮椅的性能需求和预算限制,筛选出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的部件,并确定其技术参数。同时,我们还将关注部件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设计出一款具有高度实用性、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的多功能电动轮椅,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将围绕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制定、结构设计与优化、关键部件选型与参数确定以及实验验证与优化等阶段展开。
需求分析与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残疾人和老年人对轮椅的实际需求和市场上的产品现状。
设计方案制定: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功能电动轮椅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形式、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等。
结构设计与优化:利用CAD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等仿真验证,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部件选型与参数确定: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电机、电池、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并确定其技术参数。
实验验证与优化:制作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包括性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预期效果
技术成果:成功设计出一款多功能电动轮椅,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轮椅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色,提高了用户的生活质量和出行便利性。
市场推广潜力:设计出的多功能电动轮椅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学术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电动轮椅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实行方案明确、进度安排合理,预期效果显著。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望推动电动轮椅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残疾人士和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3.2.15-2023.3.10)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相关材料的搜集,以及网上查阅资料来了解国内外对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的研究现状。本阶段要完成的是对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解,撰写设计步骤,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完成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23.3.11-2023.4.11)主要零件的相关理论和设计计算,即全部参数的设计计算。本阶段进行主要零件的参数计算,强度校核和性能分析以及运用相关计算公式。
第三阶段(2023.4.12-2023.5.16)用机械辅助绘图软件完成总装图,即绘制出装配图以及完成主要部装图,最后是完成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结构设计说明书,设计步骤,参考文献,以及零件图片说明等等。本阶段完成的是绘制总装图,用机械CAD完成装配图,三维建模,完善多功能电动残疾人轮椅设计结构设计说明书,进行归纳整理,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论 文)开题报告
5、已查阅参考文献:(10篇以上中文,至少1篇英文)
[1] 辜俊丽宋端树崔天琦韩继光.基于AHP与TRIZ的残障人轮椅设计[J].包装工程, 2019, 40(24):187-193.
[2] 廖俊森.面向残疾人轮椅的系统设计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 2018.
[3] 李春娇.基于残障老年人的多功能轮椅设计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9.
[4] 赖李李,魏鹳蓉,张娜,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多功能残障人轮椅设计与仿真[J].人类工效学, 2019, 25(2):9.DOI:10.13837/j.issn.1006-8309.2019.02.0010.
[5] 张文静王朝阳李雪松.智能电动撑伞轮椅系统的设计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 2022, 6(19):150-152.
[6] 庄璇,杨子倩.智能轮椅的发展与设计原则[J].设计, 2022, 35(7):3.
[7] 童娜,张羽馨.智能轮椅设计探究[J].魅力中国, 2019.
[8] 任辰辰,李盛博,张卿,等.一款多功能智能轮椅的设计[J].电子质量, 2023(9):75-78.
[9] Sheng Chuanxin,Zhang Lu.为残疾老年人开发的多功能轮椅设计[J].工业设计, 2023(9):17-17.
[10] 李雪俊丁秦杰付玉玲汪晓霞周玉佳.面向轮椅使用者的可变家居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 12(35):32-35.
[11] 李冬梅.多功能智能电动轮椅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 2019(12).
[12] 郭唤唤.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载轮椅系统设计分析与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9.
[13] 徐凯钦,于麓泉,李泓滔,等.人性化多功能轮椅设计[J].中国航班, 2019(11):2.
[14] 王文娟."轮椅族"无障碍服装设计研究[J].残疾人研究, 2018(4):6.DOI:10.3969/j.issn.2095-0810.2018.04.009.
[15] 狄梦洁,闫媚,谭军,等.一种适用于偏瘫患者的新型转移辅助轮椅设计[J].Design(汉斯), 2021, 6(2):5.
[16] 彭正梅邵茂芹石渝怀陈甜甜卢燕陆艳.集防雨防晒加热一体的多功能轮椅的外观设计[J].包装世界, 2021, 000(006):25-26.
[17] 马瑞东,严海领.一种电动爬楼轮椅的改进设计与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 2020(20):2.
[18] Sandoval-Bringas J A , Carreno-Leon M , Espiritu M A ,et al.Design of 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Module Adaptable to a Motorized Wheelchair for People with Motor Disabilities[C]//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clusive Technologies and Education (CONTIE).2019.DOI:10.1109/CONTIE49246.2019.00046.
[19] Ghubade B M , Giripunje 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ligent Wheelchair Controlled by Multifunctional Parameter[J]. 2021.DOI:10.32628/IJSRSET218358.
[20] Rui J , Gao Q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Multifunctional Wheelchair[C]//Microelectronics Systems Education.IOP Publishing, 2019.DOI:10.1088/1757-899x/538/1/01204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机器人语音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智能轮椅作为助老/助残智能服务机器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普通轮椅中加入语音识别技术,用语音来控制轮椅的各种运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主要开发了一套智能轮椅语音识别与控制系统,并对语音识别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设计了一种以SPCE061A单片机为语音信息处理器、以DSP2407A为驱动控制器的主从式智能轮椅语音驱动控制新方案,并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硬件电路的功能。 其次,设计了智能轮椅语音识别与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模式切换开关及操纵杆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等,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硬件系统。 接着,介绍了SPCE061A 单片机以及TMS320LF2407A DSP的软件开发环境、主程序流程图、子程序流程图、中断程序流程图等,并进行软件程序的编写。经过软件硬件联合调试,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语音或者手动控制电机的协调运转,并能通过液晶显示速度值和电池电量,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最后,着重研究了语音识别的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并给出了语音识别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将双超球隶属度函数法引入到模糊支持向量机的计算中,并进行了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的matlab仿真实验。通过选取实验效果较好的线性核函数,将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和DTW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证明了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样本有限、噪声环境下可以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轮椅语音识别与控制系统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来开发更为复杂的智能轮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语音识别研究为智能轮椅在室外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档《gee scripts.txt》记录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进行遥感影像处理与分类的脚本流程。首先,对指定区域内的Landsat 5卫星图像进行了数据筛选,排除云量超过7%的影像,并应用缩放因子调整光学波段和热波段的数值。接着,基于样本数据集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用于区分植被、水体、建筑、土壤、拜耳作物、岩石和草地等地物类型。最后,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处理后的Landsat 5影像,生成分类结果图层,并计算混淆矩阵以评估模型准确性,同时将分类结果导出至Google Drive。 适合人群: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科学或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GEE平台及其在地物分类中的应用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从Landsat卫星获取特定时间段内的高质量影像数据;②通过预处理步骤提高影像质量,确保后续分析的有效性;③构建并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实现地物自动分类;④评估分类模型性能,保证结果可靠性;⑤将最终成果高效存储于云端平台以便进一步研究或共享。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较多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在阅读时建议先熟悉GEE平台的基本操作以及相关遥感知识,重点关注数据处理流程和分类算法的选择依据。此外,对于代码部分,可以尝试在自己的GEE环境中运行,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作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