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一 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 MBR

磁盘结构

1.硬盘的物理结构

  •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2.扇区硬盘的数据结构

  • 扇区: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
  • 磁道: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是由磁头在盘片表面划出的圆形轨迹
  •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由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磁盘结构

  •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x磁道(柱面)数x每道扇区数x每扇区字节数
  •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 磁盘接口类型:IDE、SATA、SCSI、SAS、光纤通道
    IDE: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
    SATA: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I:小型机系统接口,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转速快,支持热插拔等。
    SAS:是新一代的SCSI 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主引导记录(MBR: Master Boot Record)

  •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 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Linux中将硬盘、分区等设备均表示为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磁盘分区结构

  • 硬盘中主分区数目只有4个
  •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序号限制在1~4
  • 扩展分区再分逻辑分区
  • 逻辑分区的序号将始终从5开始
  • 需注意的一点事:扩展分区相当于逻辑分区的外壳,不存储数据,逻辑分区才会存储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件系统类型

XFS文件系统

  • 存放文件和目录数据的分区
  • 高性能的日志文件系统
  • Centos 7系统中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

SWAP,交换文件系统

  • 为linux系统建立交换分区,为了防止内存溢出

linux支持的其他文件系统类型

  • FAT16、FAT32、NTFS
  • EXT4、JFS……

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1. fdisk命令

fdisk命令:查看或管理磁盘分区

交互模式中的常用指令

选项说明
m获取帮助菜单
n新建分区
p查看分区情况
d删除分区
t变更分区的类型
w保存分区操作并退出
q不保存分区操作并退出

使用fdisk /dev/sda 进入交互模式才能使用以上指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查看磁盘分区

使用 fdisk 命令查看磁盘分区,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只有一个磁盘sda,其中该磁盘的sda1\sda2\sda3为主分区,其中sda3为交换模式,sda4为扩展分区,sda5为逻辑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Device (设备) :分区的设备文件名称。
  • Boot:是否是引导分区。若是,则有"*"标识。
  • Start:该分区在硬盘中的起始位置(柱面数)
  • End:该分区在硬盘中的结束位置(柱面数)
  • Blocks:分区的大小,以Blocks (块)为单位,默认的块大小为1024字节。
  • Id:分区对应的系统 ID 号。例如,83表示Linux中的XFS分区或EXT4分区、82代表交换文件系统、8e表示LVM逻辑卷。
  • System:分区类型。

3. 管理磁盘分区

3.1创建分区步骤

在进行管理磁盘分区之前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磁盘,不能直接使用系统盘进行管理,不然会使电脑系统奔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拟机重启 reboot --查询系统是否识别sdd,使用fdisk -l 命令查看一下,发现多了一块sdb 的新的磁盘。

创建好新的磁盘以后:

  1. 使用fdisk /dev/sdb命令进入新的磁盘
  2. 然后使用“n”选项开始创建分区。创建分区一开始会提示有多少主分区,多少扩展分区和可用分区有多少
  3. 接着使用“p”选项创建第一个主分区
  4. 此时分区号使用默认分区号从“1”开始,按“Enter”键继续
  5. 紧接着到起始扇区大小的选择,此处也使用默认值从“2048”开始,按“Enter”键继续
  6. 接下来到选择该扇区的结束初的大小,此处注意需要自己写上自己需要的主分区1的大小,下图中选择了10G
  7. 然后使用“p”选项查看,发现主分区1已经创建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想要更换系统类型,可以先使用“l”选项查询一下可以更换的系统类型有哪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继续创建主分区2,操作流程和创建主分区1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创建一个扩展分区,注意,创建扩展分区的选项是“e”,
该分区空间可以大些,因为之后的额逻辑分区是从扩展分区分出去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可以创建逻辑分区了,注意创建逻辑分区的选项是“l”,其他操作如之前创建主分区一样。还有注意的是逻辑分区都是从“5”开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创建一个逻辑分区6,将剩下的所有的空间全部给6,直接按“Enter”即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创建一个交换分区,当给它10Gib时发现值超出了范围,这是因为之前给其他分区空间太多了,可能与10Gib有一些差别,不过直接按“Enter”就好,将剩下的所有的空间大小全给它就行。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区结束之后记得使用“w”保存配置后退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磁盘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格式化

当分区分完以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将磁盘格式化之后才可以使用,而格式化只需要格式化xfs格式的,即主分区就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分区全部格式化完成后,想要使用该磁盘(文件系统)时,需要将该磁盘挂载在一个挂载点上(即一个目录上),所以需要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挂载目录。

3.3挂载

当分区全部格式化完成后,想要使用该磁盘(文件系统)时,需要将该磁盘挂载在一个挂载点上(即一个目录上),所以需要在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挂载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永久性挂载:随系统启动而启动
首先打开vim /etc/fst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UID唯一标识符
添加一行

UUID或者/dev/sdb1(分区名)
挂载点:/zhu
(格式化类型)xfs
(默认信息)defaults
0(备份:0代表不备份)
0(开机是否检查硬盘:0代表不检查)

卸载分区
命令:umount /dev

3.4创建swap

现在将sdb6更改为swap系统,在创建swap之前,目标分区应先通过fdisk 工具将分区类型ID 号设为82。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改完以后可以查看一下,然后保存。

使用make swap 命令创建交换文件系统,free -m 命令是查看分区空间大小,-m是用兆来显示大小的意思。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lkid:查询是否格式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卸载挂载swap(关闭)
命令:swapoff /dev/sdb5

挂载swap(永久性)
首先打开vim /etc/fst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PT分区

1.(临时性)挂载:parted工具
新建一个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boot:重启
fdisk -l查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始分区:fdisk /dev/sdc,提示使用parted分区
使用parted /dev/sdc 分区
建立一个新的分区表 primary主分区 secondary 次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区编辑完成退出:qui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格式化:mkfs.xfs /dev/sdc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删除挂载
parted /dev/sdc 进入之后,rm numb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