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和费马大定理

法国人费马是科学史上的传奇人物,职业是个律师,但为世人所熟知的却是他的数学研究。对学物理的人来说,费马的名字是与光学中的费马原理联系在一起的:光在两点间的传播所走的路径使得用时最短。这是物理学中最小作用量原理 (least action principle,最少动作原理) 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作为一个业余数学家,费马是微分求极值技术的先驱,还研究过数论、解析几何和概率论等学问。费马能熟读希腊文,通晓希腊古典典籍。有人评论说费马的数学基础就是希腊典籍加上韦达的新代数方法。

亚历山大的丢番图是位数学家,有代数学之父的美誉,编著有名为Arithmetica (算术)的丛书。《算术》丛书大部分已遗失。丢番图在《算术》丛书中考虑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代数方程,其中之一是形为 xn+yn=zn 的方程,其中x, y, zn都是正整数。对于n=1,方程 x+y=z 就是自然数的加法,有无穷多组解。对于n=2,方程 x2+y2=z2 有人们所熟知的毕达哥拉斯数组 (3,4,5),  (5, 12, 13), (9, 40,41), (11, 60,6 1), (13, 84, 85) , (17, 144,145), (19, 180,181) 等等,也有无穷多组解。如果把n扩展到负整数,对于 n=-1,方程变为 x-1+y-1=z-1 (optic equation),三数组 (6, 3, 2) 显然是方程的解。给定三个整数 m, n, k x=km(m+n)y=kn(m+n)z=kmn,就能得到一个三数组满足 x-1+y-1=z-1 ,比如 (1510, 6), (28, 21, 12) 等。n=-2 时,方程变为 x-2+y-2=z-2 ,任意三数组 a=(u2-v2)(u2+v2) b=2uv(u2+v2) c=2uv(u2-v2) ,其中u, v是互质的整数,满足这个方程,也有无穷多种可能。

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的《算术》一书的拉丁文译本时,认真地研究过这些丢番图方程。1637年,费马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下了一段话: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费马猜测方程 xn+yn=zn 对于n没有解,这就是所谓的费马猜想或者费马大定理[1]。有趣的是,费马写下这句话后直到28年后去世,并没有发表他宣称的证法。1667年,费马的儿子在他遗留的书本里翻到了这一句话并将之公诸于世,1670年再版《算术》一书就把费马的评论收录进去了 (1) 。费马的评论或者猜想慢慢地也就变成了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吸引了无数数学爱好者。然而,自1667年算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三百余年间,没有数学家成功证明过这个猜想,以至于这个猜想被评为最困难的数学问题 (当然是指人人能看得懂的那类问题。渐渐地,人们甚至从怀疑到底费马是否曾得到过这个猜想的简洁证明到怀疑这个猜想到底是否有简洁证明。在对费马的怀疑声中,有观点认为他这么写时是确切知道自己并没有证明的,至于动机就不好说了。费马的这个行为甚至有人模仿, 后世的英国数学家哈代给丹麦数学家玻尔的明信片上就写着:我已证明了黎曼猜想。他的想法是,如果不幸遇到海难了,人们会从明信片内容相信他证明了黎曼猜想。即便将来黎曼猜想被别人证明出来了,也会有人认为是他首先证明了黎曼猜想。你现在在看这段文字,就表明哈代当初的策略成功了。

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刺激了19世纪分析数论的发展和20 世纪模形式定理的证明,也不枉了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所投入的努力,说它是会下金蛋的鸭子估计说得过去。虽然对于一般情形没有证明,但是期间出现了许多针对特定 n 值的证明。费马自己就证明了n=4 的情形方程无解。对于n=4,方程 x4+y4=z4  进一步可以改写为 x4+y4=(z2)2 。而由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不可能是整数的平方这一事实, 可以导出 x4+y4=w2 (x, y)成对互质的解。或者,若假设有 (x1, y1, z1)  x4+y4=z4 的解,则一定存在一组更小的解 (x2, y2, z2) ,这个序列可以一直继续下去。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求为整数,数组 (x, y, z) 作为解必须有最小的可能。这证明了 n=4 时方程无解。对于n=4,还有许多不同的证明,证明者包括欧拉、勒让德、勒贝格 (Victor-Amédée Lebesgue1791-1875)、克罗内克等大数学家。

关于 n=5,成功证明的数学家包括欧拉、勒让德、勒贝格、狄里希利等人。以 n=5 的解法之一为例,让我们感受一下证明的难度。假设 x5+y5=z5 有整数解,显然可以认为 xyz≠0  gcd(x, y, z)=1 ,意思是这三个数最大公因子为1,它们是互质的。当然,由于奇数的整数幂必是奇数,偶数的整数幂必是偶数,两个奇数之和与之差皆为偶数, 故可以认定 x, y 是奇数而 z 是偶数。从索菲的证明我们可以假设xyz5的倍数——法国女数学家索菲·热尔曼 (Sophie Germain1776-1831) 已证明了若 n≥3 2n+1 是素数,n 必能整除xyz。若5能整除xyz,有两种可能,5能整除z5不能整除z。若5能整除zz 还是偶数,则z一般地可表达为 z=2m5kz' 的形式。如果5不能整除z 那可以假设它整除奇数x,可令 x=5kx' 。从这儿出发,最终都能推导出矛盾来。由于过程太长,此处不给具体的细节了,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考文后的推荐阅读。无意深入的读者请记住,一项伟大事业的每一步可能都是艰难的。

1994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 (Andrew Wiles1953-) 宣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怀尔斯提交了两篇论文,Modular elliptic curves and Fermat's Last Theorem (模形式椭圆曲线与费马大定理) 以及Ring theoretic properties of certain Hecke algebras (某些Hecke 代数的环论性质),其中第二篇有一个合作者。这两篇文章1995年作为数学年鉴杂志的一整期发表出来,不知道几人能读懂。笔者读不懂,也就不试图介绍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