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反射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反射机制的使用,包括如何通过反射创建对象、获取和设置成员变量的值、调用方法,以及获取注解信息。此外,还讲解了反射获取类、方法和参数的注解以及参数和返回值类型。最后,讨论了反射的原理,强调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如Retrofit框架的实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通过反射,我们可以构建实例,得到成员变量的值,得到方法并调用。

   还可以获得定义在成员变量、方法、方法参数上的注解。

  接下来看代码实现,然后讲原理。

 1)构建无参实例:通过反射调用无参构造函数

        //1.通过全类名加载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example.lib.Person");
        //2.通过类的字节码拿到定义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
        //3.通过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onstructor.newInstance();

 2)构建有参数实例:

        //1.通过全类名加载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example.lib.Person");
        //2.通过类的字节码拿到定义的构造函数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lazz.getConstructor(int.class,String.class);
        //3.通过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onstructor.newInstance(20,"xiaohua");

3)通过反射获取成员变量的值。

        //4.通过属性名获取属性
        Field field = clazz.getDeclaredField("age");
        field.setAccessible(true);
        //5.调用get方法拿到对象obj属性age的值
        Integer age = (Integer) field.get(obj);

4)通过反射调用对象的方法。

        //4.通过方法名和参数类型,拿到方法
        method = clazz.getMethod("setAge", int.class);
        //5.调用方法 obj是哪个对象身上的方法。
        method.invoke(obj, 21);

        method =  clazz.getMethod("getAge");
        method.invoke(obj);

5).通过反射获取静态变量的值。

       //1.通过全类名加载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example.lib.Person");
        //2.获取静态属性ID
        Field  field = clazz.getField("ID");
        field.setAccessible(true);
        //3.拿到静态属性ID的值。
        // 因为静态变量存在方法区,在对象创建之前,就已经加装到了内存
        //所以,没有对象,也可以获取变量的值,这里传null也是可以的。
        int id = (int) field.get(null);

2.通过反射获取定义的注解的值

   1)获取成员变量的注解以及值。

@Target({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BindView {
    int value();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
    @BindView(10000)
    TextView textView;
}
        //10通过反射拿到定义在属性上的注解
        Class  clazz = MainActivity.class;
        Field textView = clazz.getDeclaredField("textView");
        BindView bindView = textView.getAnnotation(BindView.class);
        int txtId = bindView.value();

 3)通过反射获取定义在方法和方法参数上的注解以及值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Post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public interface NetWorkInterface {
    @Post("http://www.baidu.com")
    Call getPerson(@Queue("name") String name, @Queue("200") int price);
}
      //11通过反射拿到方法上定义的注解
        clazz = NetWorkInterface.class;
        Method method = clazz.getMethod("getPerson", String.class, int.class);
        //获取Post注解
        Post post = method.getAnnotation(Post.class);
        //获取值
        String url = post.value();
         //12通过反射拿到参数上的注解
        //为是个二维数组,因为方法参数会有多个,一个参数有可能定义多个注解
        Annotation[][] annotations = method.getParameterAnnotations();
        for (Annotation[] ans : annotations) {
            for (Annotation an : ans) {
                if (an instanceof Queue) {
                    Queue queue = (Queue) an;
                    String value = queue.value();
                }
            }
        }

4)获取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

        //13.拿到方法参数的类型。
        Type[] types = method.getGenericParameterTypes();
        for (Type type : types) {
            System.out.println(type.toString());
        }
        //14.获取方法返回值类型
        Type type = method.getGenericReturnType();

3总结:通过反射,可以拿到对象身上的成员变量的值、调用方法,获取定义在成员变量、方法和               方法参数上的注解。Retrofit 就用到了注解加反射技术,和动态代理(这个技术稍后分享)

4.通过反射,可以做到以上事情。反射的原理是啥?

1)我们写的源代码是.java文件,通过javac编译后成为.class文件,即字节码文件。

2)程序执行时,JVM会类加载字节码文件到内存,严格意义上说是加载到方法区,并转换成

     java.lang.Class对象。万事万物皆对象,Class被称为类对象,描述类在元数据空间的数据结构,包含类中定义的属性、方法、构造方法、注解、接口等信息。

    所有反射的第一步是拿到类对象Class对象。拿到了Class对象,也就拿到了类中定义的一切。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om.example.lib.Person");

这行代码就是通过类加载器把Person类加载到内存,并得到对应的Class 对象。

未完待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niuyongzh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