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如何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

  • 但是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就成为核心货币,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现实。
  •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 电子邮件背后的技术是革命性的,但是当前指导我们如何应用这些技术的社会习俗却是落伍的。

引言

当一个实用主义者阅读一本书时,对一本书最高的评价,莫过于“:underline[这本书里的内容能为我所用]“。《深度工作》(《Deep Work Rules》)就是这样一本书,不但帮我成功渡过了我的上一个阶段(考研),也让我反思我该如何合理安排下一个阶段(读研)。书中探讨了“当今专注力匮乏“的原因,和其产生的影响与机遇(保持专注的能力变为稀缺资源)。

反思自己的行为,也会发现自己总是陷入一些“浮浅陷阱”。像是书中说到的“最小阻力原则”:我在考研复习数学时遇到了难题,总是下意识喝水、上厕所和打开微信。 客观来看,这是一个坏习惯,而且不利于我的知识的增长,因为正是我不会做的难题(而不是已经会的简单题目)才是我分数的增长点。但不管怎么样,只有先认识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在我考研时帮助到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你的兴趣,开始思考“专注”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价值。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underline[其如果探究一番历史中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活,你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吐温的书房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J.K.·罗琳(J.K.Rowling)确实会使用电脑,但是广为人知的是,她在写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尽管这段时间恰逢科技迅猛发展,公众人物也多对此趋之若鹜。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阅读,思考大局。

在进行知识工作时,需要高度专注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大家似乎都会赞同这样的观点。但这样听起来近乎禁欲的哲学是反潮流的,比起与世隔离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人们更加青睐于用即时的媒体进行交流(微信),或是打开短平快的软件不断让碎片信息冲击大脑。

但深度工作的能力是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

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下,有三种人将获得特别的优势:可以利用智能机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创造性的,在所处行业中最优秀的,还有那些拥有资本的人。

:underline[作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工作者,应该想方设法去获取前两种优势,而这个两个优势的获取都需要强大的专注力。]就拿我的研究生生活为例,为了展现出突出表现,我需要掌握许多专业软件(生信软件)和编程语言(R、Linux、Python)。这些工具的使用都是有门槛的,有些时候需要查看英文的说明书,懂得计算机的语言。而且更多的软件、算法、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出来,如果没有深度工作的能力,我将很难迅速掌握这些复杂的工具。在工作质量和速度都达到精英层次,同样也需要深度工作,如果一个任务是刷手机、和人聊天就能完成的,而不需要去阅读专业文献、写作的,这样的任务是没有门槛的。


深度工作是吸引人的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underline[“深度工作让你变得最优秀“]的愿景并不是最吸引我的,也许这不是我所向往的或者是所能达到的。高效、短时地完成当天的任务,让我在当下的事业中有更多的自主力,可能才是日常幸福感的来源。许多研究生总是抱怨自己早9晚10日复一日的打卡生活,我们自然知道在工位上坐一整天的效率是很低的。:underline[那我能否通过深度工作来提高我的效率,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活中有更好的时间安排来平衡学习和生活呢?]

我在读研究生时,第一次了解到并开始着重利用深度工作这种技能,使我不用在工作日和整个周末加班(在我的同学中很少见),还能每年都写出两篇同行审评的高质量论文(对于一名学生而言,已经很了不起了)。

另一方面,我对深度工作的执着也得到了回报。大学毕业之后10年的时间里,我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发表同行评审学术文章的频率也很高,还受聘于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成为终身教授。虽然有这么多的成就,但我在工作日很少会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

正如开头所说的,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当我们的工作产出无法被直观地计算时,我们就会陷入书中所说的“度量黑洞”;当我们直接把时间(而不是有效时间)作为指标的话,长而久之,我们也就越来越偏离原定的道路。

就像是很多考研人会陷入的误区,错把待在图书馆的时间算作学习时间。客观来讲,早上9点来图书馆,晚上9点走,排除中间3小时的中晚饭,算成每天8小时的时间是合理的吗?如果学习过程中又穿插上厕所、与人交谈、刷视频,这样的时间又该如何算呢?

如果想要一个精确的学习时间计算,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设置番茄钟,只计算专注学习时间,:underline[当你分心了,就停下来,把用时记下来]。当我考研途中惊讶的发现,我一天其实只有2.5小时是专注学习的时候,我赶紧改变了我的学习策略,还好为时不算太晚。


为什么我们变得注意力匮乏

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

书中也谈论到了许多把我们从专注状态拽出来的许多因素,也在我的考研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验证。

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产出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例如我总是在遇到难题时刷手机、喝水、上厕所

如果你在一个浑浑噩噩的下午正浏览网页,忽然想要将注意力转移到一项需要高认知度的任务上,便需要大量抽取有限的意志力,强行将注意力从绚烂的网络内容上转移开。这样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在学习时间穿插短视频也是如此,短平快的信息冲击着我们的大脑,提高了我们的多巴胺阈值,难以再对学习抬得起兴趣

后话

《深度工作》下半部分还介绍了很多帮助我们保持深度工作的准则,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微信读书上搜索这本书,或者购买实体版。

个人来讲,我从这本书中收益颇多。在考研期间凭借着这本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显著地改善了我的学习效率。从在图书馆浑浑噩噩呆一整天,到后来只用白天学习,晚上则属于我自己,去运动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在长战线备考中,也保持了一个较为轻松的状态,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出现非常大的情绪波动。最重要的是,整个生活并没有像我预期的一样——“因为考试而处于停滞状态”。

最后,就算不认同书中的这种专注哲学,也希望作为知识工作者的你能有所启发,尝试着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平时的工作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 觉得我的内容不错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小葱碎碎”,定期分享读书笔记和读研生活分享。

alt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

  • 3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