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一、概论
1.1 给水排水系统功能与组成
- 给水系统: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市政消防用水
- 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 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
- 组成:原水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业用水排水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
1.2 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量变化
- 城市用水量分类
城 市 综 合 用 水 量 { 城 市 综 合 生 活 用 水 量 { 居 民 生 活 用 水 量 公 共 设 施 用 水 量 工 业 企 业 生 产 和 工 作 人 员 生 活 用 水 量 消 防 用 水 量 市 政 用 水 量 未 预 见 用 水 量 及 给 水 管 网 漏 失 水 量 城市综合用水量\begin{cases} 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begin{cases} 居民生活用水量\\ 公共设施用水量 \end{cases}\\ 工业企业生产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市政用水量\\ 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end{cases} 城市综合用水量⎩⎪⎪⎪⎪⎪⎪⎪⎪⎨⎪⎪⎪⎪⎪⎪⎪⎪⎧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 用水量定额:设计年限内达到的最高用水水平,是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依据(单位:L/(人·d))
- 平均日用水量: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Qad
- 最高日用水量: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Qd
-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小时Qd/24
-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用水量Qh
- 用水量变化的两种方法
- 用水量变化曲线
- 用水量变化系数:最高/平均;城市越大,用水量越均匀,Kd越小
日 变 化 系 数 : K d = Q d Q a d = 365 Q d Q y 时 变 化 系 数 : K d = Q h Q a h = 24 Q h Q d 日变化系数:K_d=\frac{Q_d}{Q_ad}=365\frac{Q_d}{Q_y}\\ 时变化系数:K_d=\frac{Q_h}{Q_ah}=24\frac{Q_h}{Q_d} 日变化系数:Kd=QadQd=365QyQd时变化系数:Kd=QahQh=24QdQh
1.3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 给水管网系统=输水管+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水量调节设施
- 输水管:输送较长距离管线,一般不沿线向外运输,两条并行
- 配水管:主干管、干管、支管、连接管、分配管
- 泵站:一级泵站、二级泵站、加压泵站、二次供水泵站
- 水量调节设施:调节流量;储存备用水量;提供消毒剂接触时间
- 排水管网系统=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排水调蓄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排放口
1.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类型与体制
- 给水管网系统分类:
- 按水源分:单水源、多水源
- 系统构造: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分区给水管网系统(串联、并联)
- 输水方式:重力输水、压力输水
- 排水管网系统体制:
- 合流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
-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 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截下初期雨水,剩余溢流
- 分流制:
- 污水管网系统: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不完全分流制
- 雨水管网系统:雨水–>完全分流制
- 混流制
- 合流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
二、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规划
- 一般近期按5-10年进行规划,远期按10-20年进行规划
-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
- 分类估算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分类进行计算
- 单位面积法:雨水管网常用
- 人均综合指标:按城市规模和人口数进行计算
- 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生长曲线法
-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管网布置+输水管定线+给水管网定线
- 管网布置:树状网&环状网
- 输水管定线:
- 输水管网:从水源→水厂||水厂→给水管网
- 一般不少于两条,每平行的2or3条直接装连接管,防止检修时断水
- 安全措施:管坡顶点设排气阀;管坡低处设排水阀
- 给水管网定线
- 定义: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 干管间距:500~800m
- 连接管间距:800~1000m
- 最小分配管直径:100mm;大城市150~200mm
-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
- 一般采用重力流、树状网
- 排水管网布置:
- 正交式:干管与等高线垂直相交
- 平行式:排水干管与等高线平行
- 截留式、分区式、分散式、环绕式
- 连接方式:窨井
- 检查井:放在管径变化、方向改变处,保证衔接通畅,方便清通和维护
- 跌水井:防止管道被强力冲刷而损坏
- 污水管网布置:划分排水区域-干管布置-支管布置
- 支管布置方式:低边式、围坊式、穿坊式
- 雨水管渠布置:
- 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
- 雨水口布置:街道交叉路口的汇水点;道路上平均间隔30-80m
三、水力学基础
- 给排水管网按紊流、非恒定流、非均匀流计算
- 给水管网按压力流计算、排水管网按重力流计算
-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 谢才公式:hf=il
- 圆管满流:达西-韦伯公式
- 计算λ:
- 各种流态:柯尔波洛克-怀特公式
- 较光滑的圆管满管紊流:海曾-威廉公式
- 明渠、非满管流或较粗糙的管道:曼宁公式
v = 10.67 q 1.852 C w 1.852 D 4.87 l v=\frac{10.67q^{1.852}}{C_w^{1.852}D^{4.87}}l v=Cw1.852D4.8710.67q1.852l
- 忽略
- 流速水头太小,忽略
- 局部水头损失不超过沿程水头损失5%,忽略
- 非满管流:充满度、过水断面面积、湿周、水力半径
- 水力等效简化:经过简化,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 两个200的管道双并联,实际等效为259
- 沿线均匀出流的简化:管道沿线出流的流量可以近似的一分为二,平均分配在两个端点
α = γ 2 + γ + 1 3 − γ α=\sqrt{γ^2+γ+\frac{1}{3}}-γ α=γ2+γ+31−γ
四、管网模型
- 简化原则:宏观等效、小误差
- 元素:管段+节点
- 管段:只能输送水量,无水量变化;但有水头损失,有能量变化
- 构造属性:管长、管径、粗糙系数
- 拓扑属性:管段方向、起端节点、终端节点
- 水力属性:管段流量、流速、扬程、摩阻、压降
- 节点:只能传递能力,无能力变化;但是有流量输入、输出
- 构造属性:节点高程、节点位置
- 拓扑属性:关联管段及方向、度
- 水力属性:节点流量、节点水头、自由水头
- 规定:流出为正、流入为负
- 欧拉公式:L+N=M+P
- 矩阵:
关联矩阵:节点为列,管段为行,起点为1,终点为-1—>A
回路矩阵:回路为列,管段为行,在回路里为1,不在回路里为0—>B
基本回路矩阵:在回路矩阵的基础上,正方向为1,逆方向为-1 - 两大方程:
- 连续流方程/质量守恒方程/节点流量方程:A×q+Q=0
- 能量守恒方程/管段压降方程:ATH=h
- 衍生:环能量方程组:B×h=0
五、给水管网水力水质分析计算
- 管网恒定流方程组求解条件:
- 节点流量或压力必须有一个已知
- 管网中至少有一个定压节点
- 树状管网水力分析:逆推法
- 环状管网水力分析:管网平差-试算法
- 假定流量,计算闭合差小于e,最后顺推至节点水头和自由水压;压力同理
- 虚环能量方程:虚节点编码0压力0,相接节点流量0本身为两者流量相加;本质为造环,解决双定压节点
- 牛顿-拉夫森算法:线性化转换求解环能量方程组,通过迭代逐步逼近
- 哈代-克罗斯算法:只保留主对角元素,忽略其他元素
六、给水管网工程设计
- 流程:
- 设计用水量计算
-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定额
- 居民生活用水量:查表
- 工业企业用水:按数据,一般是万元产值用水
- 工业工作人员用水:一般车间每人每班25L(淋浴40)高温车间每人每班35L(淋浴60)
- 消防用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每平方米每次,每日多少次;
- 漏损:15%~25%
-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上述定额相加-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用于校核)
- 绘制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时间为横轴、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为纵轴
- 小时平均供水量比率
- 小时供水量比率
- 泵站小时供水量比率
- 计算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
- 清水池有效容积=调节容积+消防贮备水量(2h室外)+生产自用水量+安全贮备水量
- 水塔有效容积=调节容积+消防贮备水量(10min室内)
- 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定额
- 设计流量分配与管径设计
- 用户:集中用水户(集中流量);分散用水户(沿线流量)
- 流量计算
- 集中流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
- 沿线流量:比流量×(最高日用水量-集中流量)
- 注意:比流量计算中,双侧配水为1,单侧配水为0.5,不配水为0
- 节点设计流量计算:集中流量直接加,沿线流量一分为2平均在起点和终点
-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课设中是假定流速,用软件运算自动分配管段流量
- 体现目的性、经济性、可靠性
- 给水管流速限制:0.6 m/s < v < 2.5-3.0 m/s
- 经济流速:在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最小的流速
- 100~400mm,0.6-0.9 m/s
- ≥400,0.9-1.6m/s
- 水力分析
- 泵站所在管段暂时删除
- 假设控制点
- 课设中是假定清水池的高程,不设泵站,节点代替水塔,输入高程等数据后,进行管网平差,找到最不利点,再根据水头损失调整管径,给定压节点加上供压差额,最终确定最不利控制点以及最终管径
- 控制点:给水管网用水压力最难满足的节点
- 节点服务水头:地面高程加上节点所连接用户的最低供水压力
- 泵站扬程=提升水头+克服管道水头损失(1.63)
- 水塔高度=节点水头-高程
- 三大校核:
- 消防工况校核:
- 在最高日用水量的最不利点加消防流量,管网平差后灭火处节点服务水头大于10mH2O
- 若水泵扬程不够,放大个别管径or加消防泵
- 水塔转输工况校核
- 在泵站供水量大于用水量的时间里,多余的水经过管网送入水塔内贮存,为水塔转输工况
- 各节点流量从最高时转化为最大转输工况
- 把水塔所在节点作为定压节点,通过水力分析,得到该节点流量,判断是否是转输流量
- 若不满足,加大最短路径的管径,提高水塔进入流量
- 事故工况校核
- 把靠近泵站的主干管断路,各节点流量=0.7×最高时流量,水力分析,得到各节点水塔,全部高于服务水头即可
- 若不满足,设平行双管or贮备用水
- 消防工况校核:
七、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7.1 污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 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 污水管网: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排放流量
- 计算居民生活用水量:最高时定额×时变化系数
- 计算居民生活污水量:平均日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 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时变化系数 × 日变化系数
K z = { 2.3 , Q d ≤ 5 2.7 Q d 0.11 , 5 < Q d < 1000 1.3 , Q d ≥ 1000 K_z=\begin{cases} 2.3, Q_d≤5\\ \frac{2.7}{Q_d^{0.11}},5<Q_d<1000\\ 1.3,Q_d≥1000 \end{cases} Kz=⎩⎪⎨⎪⎧2.3,Qd≤5Qd0.112.7,5<Qd<10001.3,Qd≥1000 -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居民平均时×总变化系数+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公共建筑污水+地下渗入
7.2 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 污水管网:
- 管段:管网中流量和管道敷设坡度不变的一段管道
- 节点:管段两边为节点(若无跌水&&流量和管道敷设坡度不变)
- 节点与管段设计流量:
- 沿线流量全部加到上游节点=(转输流量+本段流量)×总变化系数
- 管段设计流量=沿线流量+集中流量(转输集中流量+本段集中流量)
7.3 污水管段设计参数
- 设计充满度:非满管
-
留一部分空间给未预见水量的增长
-
排放有毒有害气体,通风
-
便于疏通管理
-
最大设计充满度:
径D或渠道高度H 最大设计充满度h/D 200-300 0.55 ≥1000 0.75
-
- 设计流速
- 污水最小设计流速:暗渠0.6m/s;明渠0.4m/s
-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10m/s;非金属管道5m/s
- 最小管径
- 居住区和厂区内:污水支管最小管径200mm;干管最小管径300mm
- 城镇道路下:污水管道最小管径为300mm
- 不计算管段:水力计算出的管径小于最小管径,按最小管径计算
- 最小设计坡度:最小设计流速的管道坡度
- 管径2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4
- 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
- 埋设深度
- 埋设深度:管道内壁底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 覆土厚度: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防冻:在冰冻线以上0.15m
防荷载: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人行道下不宜小于0.6m
满足连接管衔接的要求
- 衔接方式
- 原则:①避免回水 ②减少埋深
- 水面平接:水面保持等高;适用于上下游管径相同
- 管顶平接:管顶等高;适用于地面坡度较大或下游管道不等时
7.4 其他
- 绘制:
- 粗实线:污水管道
- 细实线:原地面高程和设计地面高程
- 双竖线:检查井
- 污水控制点:最远点;一条管线的起点;局部低洼处/工厂出水口——确定最小埋深
八、雨水管渠设计和计算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 三要素:降雨量、降雨历时、暴雨强度
- q=167 i
- q:L/s/hm2;i:mm/min
- 暴雨强度频率:F=m/(n+1);加1防止超过100%
- 重现期P:多次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
-
P=1/Fm
ID 雨水管道 内涝 城市防洪 2a 2-5a 5-20a >20a
-
- 暴雨强度公式:
q = 167 A 1 ( 1 + C l g P ) ( t + b ) n q=\frac{167A_1(1+ClgP)}{(t+b)^n} q=(t+b)n167A1(1+ClgP) - 计算暴雨强度公式步骤
- 计算降雨历时:5、10、20、30、45、60、90、120、150、180min
- 计算重现期:0.25、0.33、0.5、1、2、3、5、10、20、30年
- 取样:年最大值法、年多样值法
- 得出P-i-t频率曲线,计算x-、Cs、Cv
- 最后得出常数A、C、b、n
- 面积:
- 汇水面积:雨水管渠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
- 降水面积:降水区域总面积
- 小汇水面积:一般小于100km2,最远点集水时间往往不超过3-5h
8.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 径流系数=径流量/降雨量,一般查表;对多种地面采取加权平均
- 集水时间:雨水从汇水面积上的水力最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
- τ=t1+m×t2
- t1:地面集水时间,雨水在地面流动的时间,一般采用5~15min
- t2:管道中流动时间
- m:折减系数,新版规定m=1
-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Q=φ×q×F
- 注意暴雨强度q中,降雨历时会叠加上管
- Q中F和φ也应该叠加
- 由于管段数量增加,t增加、F增加,可能会导致下管Q小于上管Q,此时应使下管=上管Q
8.3 雨水管渠设计与计算
- 雨水管布置:
- 坡度大,干管应在地面标高较低处or溪谷线
- 平坦,雨水干管宜布置在排水流域中间
- 设计步骤
- 划分排水区域和管段定线
- 划分设计管段和沿线汇水面积
- 确定数据
- 设计流量计算
- 水力计算
- 设计参数
- 设计充满度:满管流计算
- 设计流速:最小0.75m/s;明渠0.4m/s;最大同污水管
- 最小坡度:一般不宜小于0.0025
- 最小管径:
- 最小管径300mm,相应最小坡度0.003
- 最小管径200mm,相应最小坡度0.010
8.4 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 适用条件:
- 雨水稀少的地区
- 必须采用暗渠排除雨水,但接到截面窄
- 完全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流量:Qz=Q生活+Q工业+Q雨水=Q旱+Q雨水
- 旱流污水量=生活污水量与工业废水量之和
- 截流倍数:当溢流井内的水流刚达到溢流状态的时候,合流管和截流管中的雨水量与旱流量比值
- 一般截流倍数采用3
- 溢流井下游管道:Q=(n0+1)Q旱上游留下+Q旱下游纳入+Q雨下游纳入
8.5 其他
- 防洪设计标准:选定某一降雨频率作为计算防洪流量的依据,一般重现期为10-1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