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转速计算电机控制电流频率,关键要看你是哪种类型的电机,比如:
• 感应电机(异步电机)
• 永磁同步电机(PMSM)
• 直流无刷电机(BLDC)
基本上,核心公式都是根据转速 (RPM) 和电机极对数 § 来计算频率 (f):
f=P×RPM/60
其中:
• f是电机控制电流的频率,单位是赫兹 (Hz)。
• P 是电机的极对数(注意:极对数 = 极数 ÷ 2)。
• RPM 是转速,单位是转每分钟(revolutions per minute)。
举个例子:
假设你的电机是 4极电机(即极对数 P=2P = 2P=2),转速是 3000 RPM。
那么频率就是:
f=2×3000/60=100 Hz
也就是说,控制电流需要是100Hz的频率。
计算出来的电流频率与基波频率是同一个频率吗
标准理解(PMSM、BLDC、感应电机正常工作时):
• 电机控制器(比如变频器、FOC控制器)产生的输出电流,它的主频率(基波频率)就等于你根据转速和极对数算出的那个频率。
• 基波频率就是指电流(或电压)中主要的那个低频成分,它对应电机磁场旋转的频率。
• 这时,电流的频率和基波频率是一致的。
比如:
• 电机3000RPM,2极对数,那么算出来是100Hz。
• 那电压电流的基波都是100Hz,磁场也是以100Hz旋转。
注意特殊情况:
• PWM调制频率(比如10kHz、20kHz):这是逆变器开关频率,和基波频率不同,通常很高,只是调制用,不是基波。
• 谐波:如果PWM质量不好,或者电机非线性,电流中可能混入5次、7次等高频谐波。但我们说的基波频率仍然是你算出来的那个。
• 低速、大转矩控制(比如弱磁区控制、高转矩模式)下,电流可能有复杂波形,但基波频率仍以公式为主。
15K的开关频率的中断执行时间与20K开关频率中断执行时间的区别
• 15kHz下,每 66.67微秒 执行一次中断。
• 20kHz下,每 50微秒 执行一次中断。
为什么中断执行时间是50μs,FOC处理时间需要<20μs,而不是FOC时间是50就行?
-
中断执行时间必须留出裕量,不能塞满整个周期
原因:
• MCU需要时间去响应中断、保存现场、恢复现场。
• 还有ADC采样、通讯(CAN、UART)、安全保护(过流、过压检测)等等其他中断,它们也需要CPU时间。
• 如果FOC处理时间太长(比如刚好50μs),系统没有空闲时间,中断响应会延迟或者丢失,导致程序卡死或失控(失步、过流等)。
所以工程上,一般要求:
FOC ISR执行时间 < 中断周期的40%~50%
(业内经验值,不是公式,但很重要)
比如:
• 20kHz PWM → 50μs周期
• FOC处理时间推荐 < 20μs(大概40%)
• 剩下的30μs留给其他中断、系统调度、异常处理。 -
如果没有裕量,容易出问题的场景
• 中断堆叠:一个中断没处理完,下一个中断又来了,系统会死机或者自动复位。
• 数据采样延迟:采样位置偏了,导致FOC控制失准,效率下降或者振荡。
• 通讯中断丢失:比如CAN报文超时、故障检测滞后。
• 过流保护失效:严重时烧毁功率器件(IGBT/MOS)。
所以必须留足够的安全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