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识密码的一点认知

本文介绍了标识密码体系(IBC)的概念、原理及其与PKI的对比,阐述了IBE加解密、IBS签名和IBKA身份认证机制。IBC简化了证书管理,适用于电子邮件、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整理过几篇关于数字证书的笔记。数字证书技术的是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字证书技术的身份认证方式,在在金融、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发展多年的 PKI 体系也并非完美,关于数字证书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而当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技术体系 - 基于标识的密码体系(IBC) ,正在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传统 PKI 所面临的难题。趁热打铁写了一篇学习笔记,保持学习,青春永驻。

一、标识密码体系是什么

大家都清楚,在传统 PKI 体系下,一个实体具有一对密钥:一个是公开的公钥;一个是自己保管的私钥。在这样的系统中,信息发送方需要正确获取接收方的公钥,否则就可能出现恶意攻击方可通过提供虚假接收方公钥,即中间人攻击的方式获取信息

为了证明接收方公钥的可信,传统 KPI 体系就需要一个 受信任的第三方来绑定实体与其拥有的密码对。这个受信第三方即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在对实体进行身份核实后,就为其生成一个公私钥对,并为该实体颁发一个证书,证书中包含实体的标识、公钥以及认证中心的数字签名。信息发送方在发送信息前需要获取接收方的证书。在验证证书的有效性后,发送方使用证书中的公钥加密。这就是基于数字证书的 PKI 系统。

基于数字证书的 PKI 系统有几个问题:

  • 发送方在发送信息前必须先获取接收方的证书
  • 发送方在收到一个证书后,都需要验证证书的有效性
  • 认证中心需要花费大量成本管理和维护证书,非常复杂,难以部署

为了解决传统 PKI 的一些问题,以色列密码学家 Shamir 于1984年提出基于标识的密码体系,即 IBC(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其最主要观点是 不需要由 CA 中心生成公私钥对,不需要使用证书传递公钥,而是使用用户标识如姓名、IP地址、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码等代表用户的标识信息作为公钥,私钥则由密钥中心(Key Generate Center, 简称KGC)根据系统主密钥和用户标识计算得出

自 Shami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