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前言
上篇写了测评综合得分计算,本来单项测评项控制点得分计算比较简单,不用写,但是涉及到整体的测评结果分析,就顺便写一下,算是一个完结。
测评项控制点得分计算
先给出新版测评报告中的描述与公式:
根据附录D中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以算术平均法合并多个测评对象在同一测评项的得分,得到各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根据测评项权重,以加权平均合并同一安全控制点下的所有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并按照控制点得分计算公式得到各安全控制点的10分制得分。
控
制
点
得
分
=
∑
k
=
1
n
测
评
项
的
多
对
象
平
均
分
×
测
评
项
权
重
∑
k
=
1
n
测
评
项
权
重
×
10
(1)
控制点得分=\cfrac{\sum_{k=1}^n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times测评项权重}{\sum_{k=1}^n测评项权重}\times10\tag1
控制点得分=∑k=1n测评项权重∑k=1n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测评项权重×10(1)
n为同一控制点下的测评项数,不含不适用的测评项。
这里面提到的附录D是:单项测评结果记录,其目录结构如下:
D.1安全物理环境
D1.1机房1
结果样式: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结果记录 | 符合程度 |
安全通用要求 | |||
物理位置选择 | a)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 系统部署在XX云中,物理安全由XX负责 | 不适用 |
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 系统部署在XX云中,物理安全由XX负责 | 不适用 | |
物理访问控制 | a)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 系统部署在XX云中,物理安全由XX负责 | 不适用 |
D1.2机房2
D1.3机房3
D.2安全通信网络
D2.1安全通信网络
D.3安全区域边界
D3.1安全区域
D.4安全计算环境
D4.1服务器
D4.2数据库
D4.3XXXX系统平台
D.5安全管理中心
D5.1管理中心
D.6安全管理制度
D6.1安全管理制度
D.7安全管理机构
D7.1安全管理机构
D.8安全管理人员
D8.1安全管理人员
D.9安全建设管理
D9.1安全建设管理
D.10安全运维管理
D10.1安全运维管理
这里要说下,第一次做等保的新手根据这个附录D是算不出测评项控制点得分的,因为没有权重!没有权重!没有权重!权重表另外找,有单独的excel表。
言归正传,和综合评分计算一样,单个对象和多个对象的计算有点点区别,多个对象要求平均,下面分开说明:
多个对象
S
=
∑
k
=
1
n
[
(
x
ˉ
k
)
×
w
k
]
∑
k
=
1
n
w
k
×
10
(2)
S=\cfrac{\sum_{k=1}^n[(\bar x_k)\times w_k]}{\sum_{k=1}^nw_k}\times10\tag2
S=∑k=1nwk∑k=1n[(xˉk)×wk]×10(2)
关于多个对象的说明我再从前一篇贴过来:
在等级2.0基本要求中,共包括10个安全类: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关于1.0和2.0要求的区别,可以看这里的第四章),其中只有安全物理环境和安全计算环境会涉及多个对象。
多个对象意思就是:安全物理环境中能有多个机房,每个机房是一个对象,安全计算环境中有多个服务器,Web服务器是一个对象,数据库服务器是一个对象,应用服务器也是一个对象。
这里的
x
ˉ
k
\bar x_k
xˉk就是多个对象在同一个安全控制点上的得分的平均值,听起来比较拗口,看个例子:
为演示方便所有数据,包括权重均为虚构
第一步
先通过测评、整改阶段后,得到最终测评结果: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机房1 | 机房2 | 机房3 | 机房4 |
物理位置选择 | a)测评指标1; | 符合 | 符合 | 符合 | 符合 |
b)测评指标2; | 不符合 | 不适用 | 符合 | 符合 | |
c)测评指标3。 | 不适用 | 部分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第二步
然后转换成分数,并加上权重: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机房1 | 机房2 | 机房3 | 机房4 | 权重 |
物理位置选择 | a)测评指标1; | 1 | 1 | 1 | 1 | 0.7 |
b)测评指标2; | 0 | 别算我 | 1 | 1 | 0.7 | |
c)测评指标3。 | 别算我 | 0.5 | 1 | 0.5 | 1 |
第三步
按公式(2)计算分子、分母并求和: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机房1 | 机房2 | 机房3 | 机房4 | 权重 | 分子 |
物理位置选择 | a)测评指标1; | 1 | 1 | 1 | 1 | 0.7 | (1+1+1+1)/4×0.07=0.7 |
b)测评指标2; | 0 | 别算我 | 1 | 1 | 0.7 | (0+1+1)/3×0.7=0.46 | |
c)测评指标3。 | 别算我 | 0.5 | 1 | 0.5 | 1 | (0.5+1+0.5)/3×1=0.67 | |
求和 | 0.7+0.7+1=2.4 | 0.7+0.46+0.67=1.83 |
第四步
根据公式(2)算结果:1.83/2.4×10=7.625
这个就是这个涉及到多个对象的安全控制点的得分。
单个对象
S
=
∑
k
=
1
n
(
x
k
×
w
k
)
∑
k
=
1
n
w
k
×
10
(3)
S=\cfrac{\sum_{k=1}^n( x_k\times w_k)}{\sum_{k=1}^nw_k}\times10\tag3
S=∑k=1nwk∑k=1n(xk×wk)×10(3)
这个显然计算要比上面简单一点,因为不用求平均,也就是只有一个对象的测评结果:
第一步
先通过测评、整改阶段后,得到最终测评结果: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测评结果 |
定级和备案 | a)测评指标1; | 符合 |
b)测评指标2; | 不符合 | |
c)测评指标3; | 不适用 | |
c)测评指标4。 | 部分符合 |
第二步
然后转换成分数,并加上权重: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测评指标得分 | 权重 |
定级和备案 | a)测评指标1; | 1 | 0.7 |
b)测评指标2; | 0 | 0.7 | |
c)测评指标3; | 别算我 | 1 | |
c)测评指标4。 | 0.5 | 0.5 |
第三步
按公式(3)计算分子、分母并求和:
安全控制点 | 测评指标 | 测评指标得分 | 权重 | 分子 |
定级和备案 | a)测评指标1; | 1 | 0.7 | 1×0.7=0.7 |
b)测评指标2; | 0 | 0.7 | 0×0.7=0 | |
c)测评指标3; | 别算我 | 1(别算我) | 别算我 | |
c)测评指标4。 | 0.5 | 0.5 | 0.5×0.5=0.25 | |
求和 | 0.7+0.7+0.5=1.9 | 0.7+0+0.25=0.95 |
第四步
根据公式(3)算结果:0.95/1.9×10=5
这个就是这个涉及到单对象的安全控制点的得分。
控制点符合情况汇总表
用上面的方法把每个控制点的分数都算出来,并汇总成表格,表格以不同颜色对测评结果进行区分,不符合的安全控制点采用红色标识,部分符合的安全控制点采用黄色标识,不适用的用N/A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