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管理工作范围

  • 数据库对象管理:物理设计、物理实现。
  • 数据库安全管理:防止未授权访问、防止安全漏洞。
  • 备份恢复管理:指定合理备份策略、保证灾难发生时快速恢复和最小损失。
  • 数据库性能管理:对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监控和优化、对可使用资源进行优化,增加吞吐量。
  • 数据库环境管理: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管理、IT基础设施正常运作。

企业级容灾:和其他应用系统一起考虑整个平台的容灾性能。

  • 灾难备份--恢复时间目标RTO: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 灾难备份--恢复点目标RPO: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

备份方式:

  • 根据数据集合范围:全量备份、差异备份(与上一次全量备份的差异)、增量备份(与上一次备份的差异)。
  • 根据是否停用数据库:热备(能读也能写)、温备(只能读)、冷备(关机)。
  • 根据备份内容:物理备份(备份磁盘)、逻辑备份(导出备份)。

数据库安全层次:网络层次安全、操作系统层次安全、数据管理系统层次安全。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指标:吞吐量、响应时间。

  • OLTP:在可接受响应时间基础上提供尽可能高的吞吐量;降低单位资源消耗,快速通过并发资源区域。
  • OLAP:在有限资源内尽可能缩短响应时间;一个事务应充分利用资源加速处理。

性能优化的一些工作场景

上线优化或未达到性能期望的优化;

相应速度逐渐变慢的优化;

系统运行过程中突然变慢(应急处理)的优化;

突然变慢,一段时间恢复正常的优化;

降低资源消耗的优化;

预防性的日常巡检工作。

性能管理需要采集的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

  • CPU使用数据;
  • 空间使用率;
  •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和角色;
  • 心跳查询的相应时间;
  • 提交到数据库的SQL为基本单元的性能数据;
  • 数据库工具提交的作业相关的性能数据(如加载,卸载,备份,恢复等)。

关注的时间范围

日常范围:一周高峰段时间、月度结束时间、季节变化数据。

一天范围:用户集中使用时间段;系统压力较高时间段等。

系统内置很多监控报表,帮助建立性能报表。

运维管理:数据库安装、卸载、迁移、扩容、维护等。

数据库重要概念

Schema:对象的集合,允许多个用户使用一个数据库而不互相干扰。

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根据数据库对象使用模式安排数据物理存放位置,提高性能。

表的存储方式:行存储(需要经常读写)、列存储(统计分析类查询)。

分区:将大表数据分成许多小的数据子集,则对分区对象的查询可以仅搜索自己关心的分区。

数据策略选择:

复制:适合记录集较小的表;表中数据在各节点上完全复制。

分布列选择原则:保证数据均匀分布,尽量选择聚合字段,尽量选择关联字段。

字段设计建议:尽量使用效率更高的数据类型;多个表存在逻辑关系时,同一含义的字段应使用相同类型;字符串数据建议使用变长并指定最大长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