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测试用例方法类别)

用列表

等价类

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必须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然后列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以下是划分等价类的几个原则:

  • 如果程序规定了输入域的取值范围,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 2 个无效等价类。

例如:程序要求输入的数值是 50 到 100,那么一个有效等价类就是 50~100,而 2 个无效等价类就是小于 50,大于 100 的区域数据。

  • 如果程序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不是一个范围,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例如:程序要进行平方根函数的运算,那么大于等于 0 的数为有效等价类,而小于 0 的数为无效等价类。

  • 如果程序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进行处理,则可以每一个值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然后再选择一个无效等价类。

比如:规定某个输入条件 x 的取值只能为{1、2、3、4、5}中的某一个,那么有效等价类就是 x 等于这几个数,而无效等价类则为 x 不等于这几个数。

  • 如果程序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

例如:程序中某个输入条件规定必须为 5 位数字,则可划分一个有效等价类为 5 位数字,3 个无效等价类为:位数少于 5、位数多于 5、5 位中含有非数字字符。

  • 如果已知的等价类中各个元素在程序中的处理方式不同,则应将该等价类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等价类。

表结构图

 边界值

1. 边界值的应用场景

程序中输入域语句编写错误,不管是由于需求界定不准确、设计不严密、程序书写手误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都可以依据边界值分析法选出的测试点把它们找出来。边界值分析法多应用于以下几个场景中:

(1)输入(输出)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

(2)程序规格说明书中提到的输入或输出是一个有序的集合;

(3)可以通过分析找出程序的边界。

不管是哪种场景,边界值分析法的运用都没有太大差别,首先都是要确定取值范围,然后确定边界,分析预期结果,输出测试用例。

2.等价类和边界值的区别

边界值一般和等价类一起搭配应用。等价类属于确认有效区间,而边界值属于确认边界。边界值数据本质上可以归为有效和无效的范畴,二者常常要一起考虑,边界值分析法属于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但从测试技术角度来讲,需要单独拿出来测试。

边界值分析法和等价类划分法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边界值分析考查正处于等价类划分的边界或在边界附近的状态。

边界值分析通过选择等价类边界作为测试用例,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必须考虑输出域边界。比如某程序需要输出一个 0 到 100 的数,那么针对输出域也要取边界进行测试。

3.常见边界值

如果是字符的话,我们常常考虑它的:正常长度、最大长度、最大长度+1、最小长度-1、空值、只有空格、字符前后有空格。

如果是整数的话,我们常常考虑它的:正常长度、最小值、最小值-1、最小值+1、最大值、最大值-1、最大值+1、中间值、字母、特殊字符、非整数、有小数点。

判定表法

判定表又称“决策表”,是一种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由于决策表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的既具体又明确,因此在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判定表就经常被当作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

判定表法的基本思路是对多个条件的组合进行分析,从而设计用例来覆盖各种组合。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需要的条件如下:

  • 规则说明以判定表的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 条件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所要执行的操作。
  •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影响所要执行的操作。
  • 如果某一个规则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也无关紧要。
  • 当某个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判定表法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而且对条件的组合顺序并无要求。因此,利用判定表法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合集。

但判定法也有他的缺点,那就是没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互斥关系)。

判定表法的四大组成部分
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问题的所有条件,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操作,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结果
————————————————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436351/article/details/123638152

因果法

因果图主要考虑控件之间条件的组合关系和制约关系。每个控件的取值不宜过多,最好为 2 个或 3 个,比如按钮点击或者不点击,单选按钮选择或者不选择,复选框是选择还是不选择。如果控件较多,或者每个控件的取值较多,组合量将会很大,不宜使用因果图法。

下面是提示表

约束:是指输入状态还存在这某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称作为约束。

E约束(异):表示a,b两原因不会同时成立,最多一个能成立。

I约束(或):a、b、c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约束(唯一):a、b当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约束(要求):当a出现时,b必须也出现,不可能a出现b不出现

M约束(屏蔽):表示当a是1时,b必须是0。而当a为0时,b的值不定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436351/article/details/123744541

场景法

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

(1)基本流(有效流):模拟用户正确的操作流程,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都正确,能达到目标的流程

业务流程开始——业务流程结束
(2)备选流(无效流、错误流):模拟用户错误的操作流程,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错误(或者操作错误)导致流程存在反复,但是经过

纠正后仍能达到能达到目标的流程

业务流程开始——业务流程存在反复——业务流程结束
业务流程开始——业务流程存在反复——业务流程中断——未结束
(3)异常流:模拟用户错误的操作流程,表示通过业务流程时输入错误(或者操作错误)产生异常终止流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436351/article/details/123724999

正交法

http://support.sas.com/techsup/technote/ts723_Designs.txt

上面正交法的表链接

正交实验法是一种基于正交表的、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它研究的“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然后套用正交表来随机地产生用例(用例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是一种提高测试覆盖率的简单易用的方法。

因素(Factor):在一项实验中,凡是被考查的变量就称为因素。

水平(Level):在实验范围内,因素被考查的值称为水平。

L 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行数(Runs):正交表中行的个数,也就是实验的次数,也指测试用例的个数。

因素数(Factors):指正交表中列的个数。

水平数(Levels):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

 

 

  • 19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