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停产之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未来产品形态,会是四足机器人吗

本文分析了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形态的发展,尤其是四足机器人。Pepper机器人的停产引发对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定位的思考,指出轮式、双足机器人的局限。文章提出,四足机器人如Unitree Go 1可能在家庭场景中担任陪伴老人、安全监护等角色,具有潜在市场。此外,四足机器人在室内可作为智能助理,提供导航、安全、社交等服务。尽管当前功能仍有待完善,四足机器人可能成为最先落地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形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引言:7月初Pepper停产的消息,让我回忆起那个经典问题: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应该是轮式还是双足?没想到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也许“bingo”的答案:四足机器人

目录

一、Pepper停产背后的产品视角剖析

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应该是轮式还是双足?

三、四足机器人的场景及价值分析

四、国内外四足机器人相关企业及高校团队信息汇总

附:10篇引申阅读文章

(对Pepper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第2部分开始看)

一、Pepper停产背后的产品视角剖析

7月初,2篇Pepper停产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

其中提到,软银其实在2020年就已经产了Pepper(只不过现在才被曝光)。自2014年推出以来,制造了27000台Pepper机器人。团队方面,美国和英国的销售团队已裁掉一半,日本的机器人业务员工也进行了转岗。

报道中提到“低利润和巨大的研发是造成高额亏损的主因”,但这只是结果,如果能从AI产品经理的视角来剖析,会更有意义。

1、场景功能

“在最初Pepper开始售卖的时候,SBRH(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为Pepper设定的场景是商店接待、餐厅服务、家庭护理和医疗康复,为此SBRH不仅开始大规模铺设销售和服务门店,还开启了租赁的商业模式,最初10台Pepper被送去企业里打工,每小时收取1500日元的工资,主要是接待和引导服务,但Pepper的业务能力并不强……”

1)商店接待?作为从业者,我们自己肯定都知道,现有的AI(+机器人)能力,是很难有“足够好”的前台接待产品体验的(之前说过很多,本文就不细说了)。包括前几年被曝光的“XX银行机器人”对话视频,其实是人工在后台回复(或提前设置好特定的问答知识库)的……

2)餐厅服务?是接待还是送餐?如果是送餐,那效果肯定比不上专业的送餐机器人了。

3)家庭护理和医疗康复?这是比餐厅(送餐)要难得多的方向,专业的护理机器人或相关AI产品,目前也都还不那么work呢;Pepper提这个方向,而且顺序放在最后,可以说是给非专业人士施展的障眼法/画饼。

4)公开报道中还提到“在2014年6月,SBRH发布了Pepper,并宣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识别情绪的仿人形机器人。”——这是故意不说“识别情绪”的真实效果程度、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透支了大众的信任。

以上这些问题,孙正义这种level的人,不可能完全不了解,那为什么软银还要那样宣传、售卖Pepper呢?可能原因是,软银迫于短期收入压力,一方面,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觉得先推起来,后面还有机会慢慢迭代。——这句话看起来是对的,但可能没想清楚2个前提——A)一开始的产品定位、核心价值等认知insight,需要是正确的;B)MVP产品的核心功能价值,至少应该是“可用”的。

下面再说2点商业化相关的问题:

2、应用商店/开发者

“Pepper首先经历了一轮开发者销售阶段。当时300多台Pepper被交付给了开发者们,用于开发兼容性APP。……在SBRH的设想中,未来Pepper机器人将和手机一样,能够拓展出更多的APP。”

一开始就做“开发者/应用市场”,是不make sense(讲不通)的。因为品类本质价值都没有站稳脚跟、自己都做不出杀手级应用,却指望比自己更不懂机器人和AI的开发者,去做出杀手级应用?几乎完全不可能。什么时候可以考虑应用市场了?基于“场景”的品类机器人成立之后(相关内容可参考hanniman历史文章《智能音箱上的语音技能市场,能否对标手机上的应用市场?》)。

3、教育市场

“但软银机器人其实或许也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即教育市场……卖到学校等教育场景中,推广AI编程,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Pepper专属教材。另外则是举办国内及亚洲机器人赛事,通过将Pepper植入国际赛事实现捆绑式销售。

从结果看,把机器人卖到学校和研究所,确实是能够赚一波钱的;但是,这种定位的核心是“教具”,并不算真正品类角度的成功。——类似的例子,大疆「机甲大师 RoboMaster」的品类本质是“AI编程学习机”,而不是机器人(具体可参考《AI潮玩好物(1)——大疆AI编程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 RoboMaster S1」》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186130 一文的第二部分)。

二、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应该是轮式还是双足?

过去几年,每当面临这个问题,从业者往往都陷入“不确定”的存疑心态。一方面,现阶段双足机器人的体验,还不够好,另一方面,有的公司又一直坚持在这个方向下注,似乎等达到“理想状态”时就能够颠覆一切了。

这个问题背后的核心点在于

1、机器人的“本质价值”及“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

2、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最核心场景、最典型用户人群、最杀手级功能,可能是什么?

这些,直到我7月初看到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的报道时,内心突然“bingo~”了一下——

三、四足机器人的场景及价值分析

上图是宇树科技发布的“伴随仿生机器人”「Unitree Go 1 」

大家一定要先看下官方产品视频:

(来自报道《时代变革,人类科技史上第一款【伴随仿生机器人】发布,1.6万起!》)

也许你有疑问:这看起来就是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大狗机器人的简化家庭版?“陪跑步”就能让用户买单?跑步人群本身解决不了“拿瓶水”的问题而需要它来驮??

先别急,咱们先回到那2个本质问题

1、机器人的“本质价值”及“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

如我在《AI潮玩好物(1)——大疆AI编程教育机器人「机甲大师 RoboMaster S1」》(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186130 )中提到的:

“机器人,其品类的本质价值是什么?是代替/辅助人,所以衡量“机器人”产品好坏的指标,是能够代替/释放多少劳动力。比如送餐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等。比如我曾看过报道,说送餐机器人的送餐效率(三层托盘,平均的日传菜量在300盘左右),可以相当于3至4个服务员。”

那么,Unitree Go 1在视频中体现的产品定位“陪跑步”,是一个make sense的定义吗?

我个人是存疑的。1)对于“跑步”这个事情本身,可能部分用户希望有人陪跑/(异性)陪聊,但“有没有陪跑”应该不算刚需吧??(什么叫“刚需”?曾看到过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说法——一旦用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