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AGI(或者说,显著“超越人类想象”智能程度的AI),如一些美国AI最前沿的人所说,可能真的会在3~7年到来?
绝大多数人看到这些报道,只是“无感”的翻过,其实心里没当回事儿。
但是,你有没想过,这可能会是真的?
类似的例子,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2、原子弹。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在“造出原子弹”前3年,当时的顶尖科学家就预估,“3年后,原子弹将很可能被造出来”。
为什么ta们能那么说呢???
因为当时,他们搞定了某些最核心的、重大里程碑式的突破。
即,最关键、最难的几个问题,被攻克了;整个事情的脉络、系统,也基本清晰了;那么意味着,剩下的问题,都是基本明确、相对可控的“工作量”(工程问题)。
往后,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大概率会抵达目标(最多早或晚一段时间,比如1~2年)。
3、说回AI。
最近这1~2年,这些美国顶级AI从业者,也说了类似的论断,其背后的底层逻辑,也是类似的。
即,他们也是认为,最核心的认知思路、框架和可能性路径,基本上清晰了;剩下的,应该相对“可预期”。
不论最终的集大成者,是OpenAI、Anthropic,还是 Ilya、马斯克那边或deepseek,整体的,都是在往这个方向高速发展。
4、为什么这些人的判断,值得更多的重视或相信?
之前提过,“圈层”这个概念。
大家看每个季度李广密的访谈,会觉得有很多新的input,而那还只是他“能够对外说”的部分;真正最一线AI牛人的认知差和信息差,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包括 2024年11月13号 AI日报里的这个细节案例:
「2012年,Hinton团队的神经网络 AlexNet 在ImageNet 上一举夺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余凯说,“全世界没有人比我更震惊,因为我是第一届的冠军,我知道准确率从75%提升到85%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立即给 Hinton 发去一封邮件,表达想要合作的迫切期待。而这启发hinton发起竞拍,最总被谷歌4400万美元收购……」
虽然我们也会有时会略微“惊讶”,但最最前沿的人的内心,是会“震动”的。
(引申阅读:《周日换频道(22)_肉眼看不见的信息传递圈层_20171231》详见:https://shimo.im/docs/PZ5hZbz0IdQPAL0o )
5、也就是说,我突然真正开始重视一个可能性:AGI(或显著“超越人类想象”智能程度的AI),万一真的在3~7年内到来了呢?!
可能会带来某种巨变。不论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人本身,都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如果没有提前想到,或做心理缓冲,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提前就去思考和酝酿,这里面,也会有巨大的机会。(预告:明天,将会分享最新行业内幕洞察文章——《将来被AI卷掉工作的人,出路在哪》)
注1:本文,没有说AGI“一定”会在哪年到来,而意思是,至少会远比“之前以为的”要早得多。
注2:本文2024年11月14日,首发于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
对AI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大学生和AI/互联网从业者,欢迎加我微信,慢慢交流~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职位(或学校-专业)
【One More Thing】
「黄钊的AI日报·第七季」早鸟票,正在进行中,已有305读者加入。
适合人群:对AI感兴趣的CEO/CXO/VP、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技术大牛/投资人/AI媒体朋友、AI/互联网同行、高校老师/大学生。
可免费试读2篇,扫下图二维码即可——
注: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会员,可免费开通,无需重复购买,联系乐乐即可(加v,lelegirl721)
-----------------
黄钊hanniman,前腾讯PM,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12年AI、15年互联网经验;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7年)和自媒体“hanniman”(10年);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黄钊的AI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