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读后感

在 得到APP中订阅了万维钢精英日课,随后就买了这本《万万没想到》。读完后整理了这篇读书笔记。

 

匹夫怎么逆袭

战胜巨人的关键:

1.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所谓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是他的不利条件。

2.你绝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格拉德威尔:

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点特立独行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是屌丝的特权。

尼采: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刻意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1.只在学习区练习:

“有个学生对课本的掌握已经到达,你随便说一个东西,他都能告诉你在课本的那一页,问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答案是:废了。 一旦你会了,就赶紧进入下一关。把这一关的攻略倒背如流没有任何意义。

  舒适区带给你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就有多大的诱惑。

2.掌握套路

两种套路

快速的掌握技能的方法

  • 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
  • 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

基本功

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然后把它分解成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反复练习。

 

重复!重复!再重复!

想要把一个动作套路,一个技能,哪怕仅仅是一个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心态,“长”在大脑中,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重复。

高针对性

 

3.随时获得反馈

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作者认为好的教育体系应该让孩子做的:

  • 自己调研相关知识;
  • 独立或者跟人合作完成项目;
  • 到相关企业实习,把知识用上;
  • 写论文。

*作者认为的现代教育制度

现在教育制度与其说是一种培养制度,不如说是一种选拔制度,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淘汰制度。好的工作岗位有限,想干这个工作的人却很多。大学真正的作用是决定谁能进入到那个岗位上去。至于到了那个岗位怎么做,那是你到了以后才要关心的事情。

 

4.刻意练习不好玩

单独练习

刻意练习不好玩。它要求你调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你觉得你在享受练习的过程,那你就不是刻意练习。找一本小说边喝咖啡边看,在一个空闲的下午打场球,这样的活动都非常令人愉快,但是做的再多也不会提高技艺。能够特别专注的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5.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奖励机制

一般人用不着孤注一掷的刻意练习,但还是需要一点刺激才能练下去,以为只要是有用的练习都不好玩。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toss-skim-read 方法(随便翻翻-略读-精读)

举了个例子在浏览网页看新闻的时候。

  1. 作者把所有每天必去访问的网页存在一个书签文件夹内。然后选择一个固定时间选择全部在标签中展开,只点不读,看看有没有吸引人的文章。
  2. 等到挑选出来要读的十几条或者几十条信息的时候,一条一条的迅速浏览内容。把值得细读的内容保存起来。
  3. 能进入这一步的文章极其有限,找空暇的时间把它们仔细读完。

 

然后就是 窄框架(narrow framing)&宽框架(broad framing)

窄框架: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一事一议。

Eg. 比如路上遇见有人向你宣传慈善项目,让你捐款。你把钱全捐了。然后你走两步又有人向你宣传,而且这个项目更值得捐款,更有价值,不过这时候你已经没钱了。

 

宽框架: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

把所有项目放在一起,从中选择最值得支持的一个。

 

 

强力研读(非小说)

强力研读跟“刻意练习”有三个共同点。

  • 不好玩,不是为了娱乐和休息,是用非常严肃人很的态度把一本书融会贯通。
  • 用时少,没有人能够坚持那种强度,而且没有那种强度的训练还不如不练。
  • 不追求快。

新书要读两遍

第一遍正常通读,读第二遍的同时记下读书笔记,这一遍不用通读,书中的例子大可跳过,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之后这本书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好的读书笔记:

  1. 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 带走书中的所有亮点;
  3. 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者文章的联系。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为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夏的姿态俯视全书,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

但是如果一个小故事实在是很好,我们也得把它留下来。好的读书笔记是不均匀分布的。记笔记是我听说了一个想法之后很激动,必须把它这个想法记下来据为己有的行为。(亮点)

 

强力研读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要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此书的评论,好像跟作者对话一样。把自己的评论全部放在"【   】" 中。

 

一旦你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新课题并且读了这方面的书,你就会主动或者被动的多次与这个课题相遇。你刚放下这本书,一上网又看到这方面的文章,过几天你打开手机又发现微博上有人正在讨论他。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打开印象笔记整理一份这方面的笔记。

 

如果你读的书足够多,你会获得一种难得的经历:感受人类知识的进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说法,过了几年另一本书,用了更有力的证据,把整个结论都给改变了,有时你会赞同这个新结论,有时候你会反对。有时候你必须从几本书中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才是最靠谱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说的其实都不对,只有你知道答案,到了这个层次你已经跟书的作者完全平等了。你甚至可以俯视他们,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这时候你又应该怎么办,写篇文章发表出来!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

作者讲了三个故事:前两个是 美国提出日本实施并且成功反超美国的故事,第三个是帆船比赛第二名采取改变航道的策略,并一举反超第一名的故事。

这些故事说明。只有落后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而能冒这个险。冒险至少还有赢得机会,不冒险就输定了。

【这也是我在CIM 和初二带领学习小组大胆使用新方法的原因,正面循规蹈矩不能取胜,那就创新】

领先者要学落后者:

在已经保持领先的情况下,应当学习第二名的策略。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你领先的地位。不管学习后的条件是否对我们有利,只要我们和落后者的条件保持一致,那么最后肯定还是我们赢,因为现在我们领先。哪怕你的选择是错的,为了确保胜利我也必须做跟你一样的选择。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过度自信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如果恰好没有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嘛,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当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逼的计算得失概率的时候,过度自信的人已经捷足先登了。这个模型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女最后落在了各方面条件非常一般的男生手里,它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汉族一而再、再而三地输给野蛮的少数民族。

 

如此算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它的运行规律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也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自己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如果可以,自信些大胆的去尝试那些想做缺没有十分把握的事】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好玩,

追求成就感,

追求技艺,把玩游戏当成一个体育运动。

 

第一境界单纯就是因为好玩,他们“玩游戏”

第二境界是追求成就感,如《魔兽世界》中玩家集齐各种套装,坐骑以及成就点。

第三种境界,他们追求技艺,他们写技术类的文章。他们研究各种令人烟火缭乱的武器,技能和魔法点,这些对他们来说是基础知识。他们研究作战中最优先的攻击方向以及步法。甚至使用搞科研的精神来钻研游戏官方拒绝公布的游戏细节,然后把它们写成论文。他们可以反复的打某个游戏中的同一张图而不觉得枯燥。他们研究游戏从而获得更好的技艺,甚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艺术。

只有你进入更高饿境界,你才能成为游戏界的泰格·伍兹,甚至是矩阵(Matrix)中的尼奥。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