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联的网络。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节点交换机相连。
  第二阶段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拥有很多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的IP地址,同时也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的网络连接设备。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是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叫做一个报文(message),再发送之前会把该报文分成固定大小和格式的分组(packet,又称包)。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在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来处理。

   现实使用中我们采用的是TCP/IP,她是一个四层的网络体系结构;OSI采用的是七层协议,她只是一种标准,由于很复杂又不实用,但是概念清楚理论也较完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结构。
   有一段自由的频率可供民用,频段在2.4GH和5.8GH频段,像我们平常用的无线局域网、蓝牙、无线键鼠等大都采用这个频段。
   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所有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所有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WDM(Wavelw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人们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相同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码分复用最初用于军事通信,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数据链路层第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一个帧。
透明传输:不管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
差错检测: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点对点协议PPP:不保证完全可靠,但是保证不提交错误帧。
PPP、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适用于广域网。

   在物理层上用到的是中继器;数据链路层上用到的是交换机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