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ABSD(1)

本文介绍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ABSD)方法,强调其体系结构驱动、功能分解、体系结构风格选择和软件模板的应用。文章详细阐述了设计元素、视角与视图,以及用例和质量场景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尤其在处理不确定需求和质量特性方面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所属章节:

第7章.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第2节.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1. 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概述

ABSD,全称是Architecture-Based Software Design,中文译为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ABSD方法是由体系结构驱动的,即指由构成体系结构的商业质量功能需求组合驱动的。使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可以从项目总体功能框架明确就开始,这意味着需求抽取和分析方法还没有完成(甚至远远没有完成),就开始了软件设计。设计活动的开始并不意味着需求抽取和分析活动就可以终止,而是应该与设计活动并行。特别是在不可能预先决定所有需求时(例如,产品线系统或长期运行的系统),快速开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ABSD方法有3个基础:第1个基础是功能的分解。在功能分解中,ABSD方法使用已有的基于模块的内聚和耦合技术第2个基础是通过选择体系结构风格来实现质量和商业需求第3个基础是软件模板的使用,软件模板利用了一些软件系统的结构。

ABSD方法是递归的,且迭代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清晰定义的。因此,不管设计是否完成,体系结构总是清晰的,这有助于降低体系结构设计的随意性。

 

2. 概念与术语

(1)设计元素

ABSD是一个自顶向下递归细化的方法,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该方法得到细化,直到能产生软件构件和类

最顶层,系统被分解成为若干概念子系统一个和若干个软件模板在第2层,概念子系统又被分解成概念构件一个或若干个附加软件模板

(2)视角与视图

考虑体系结构时,要从不同的视角(Perspective)来观察对架构的描述,这需要软件设计师考虑体系结构的不同属性。例如:展示功能组织的静态视角能判断质量特性;展示并发行为的动态视角能判断系统行为特性。因此,选择的特定视角或视图(如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和配置视图)可以全方法地考虑体系结构设计。使用逻辑视图来记录设计元素的功能和概念接口,设计元素的功能定义了它本身在系统中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功能、性能等。

(3)用例和质量场景

用例已经成为推测系统在一个具体设置中的行为的重要技术。用例被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用例是系统的一个给予用户一个结果值的功能点,用例用来捕获功能需求

使用用例捕获功能需求的同时,人们通过定义特定场景来捕获质量需求,并称这些场景为质量场景。这样一来,在一般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使用质量场景捕获变更、性能、可靠性和交互性,分别称之为变更场景、性能场景、可靠性场景和交互性场景。质量场景必须包括预期的期的场景。例如,一个预期的场景是估计每年用户数量增加10%的影响,一个非预期的场景是估计每年用户数量增加100%的影响。非预期场景可能不会真正实现,但它们在决定设计的边界条件时很有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蓝天居士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