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5 年 3 月 30 日下午,欧洲首场 OpenHarmony 城市技术论坛在荷兰鹿特丹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 “OpenHarmony 技术创新与生态实践” 为主题,汇聚了操作系统领域的前沿创新理念,深度聚焦与 OpenHarmony 项目相关的技术研究及生态实践,其中仓颉编程语言相关议题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论坛由 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办,华为德累斯顿研究所、欧洲标准与产业发展部、阿姆斯特丹研究所、爱丁堡研究所等协办。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欧洲本土及国内的资深技术专家、高校学者,现场有近百位开发者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更是累计突破 2.1 万。
在论坛中,来自华为爱丁堡研究所编程语言实验室的技术专家 Magnus Morton 发表了《Cangjie for OpenHarmony Nativ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报告。Magnus Morton 详细介绍了仓颉语言的核心特性,深入解读了如何基于仓颉语言进行 OpenHarmony 原生应用的开发。不仅如此,他还分享了爱丁堡编程语言实验室在 Effect Handlers 等前沿技术上的研究进展,该特性目前正在开发,未来将融入仓颉语言,进一步提升其功能与应用场景。
OpenHarmony TSC 主席、ACM Fellow、IEEE Fellow、ACM SIGOPS 主席陈海波为本次活动致开场词,并作《OpenHarmon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system Practice》主题报告。陈海波指出,软件技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关键地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更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基础。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积极联合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通过与国内超 100 所高校成立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和开发者协会,搭建 OpenHarmony 技术大会、城市技术论坛等交流平台,开展技术课题研究、竞赛、线上技术直播和项目孵化等活动,持续推动 OpenHarmony 开源技术和人才生态的蓬勃发展。
在 Panel 环节,华为德累斯顿研究所所长刘宇涛担任主持人,与陈海波、Juan Rico、Jaroslaw Marek、夏虞斌、刘洋以及华为欧洲开源专家 Adrian OSullivan 等嘉宾,围绕 OpenHarmony 在海外的核心价值、差异化竞争力、客户诉求与机遇及未来趋势展开深入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加强本地开发者社区建设、推动技术标准协同创新、深化跨区域合作对 OpenHarmony 在欧洲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需关注社区在开发者友好度和应用支持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 OpenHarmony在构建欧洲开源技术生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OpenHarmony 和仓颉编程语言将继续在欧洲开展更多开源技术生态活动,与全球开源社区开发者共享资源、共探技术进展,推动全球开源生态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