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3)
  • 资源 (6)
  • 收藏
  • 关注

转载 find命令来拷文件

find . -type f -mtime -10 | xargs -I {} cp -r {} newpath将当前目录下更新时间在10天以内的文件拷贝到newpath目录中

2012-06-11 19:59:36 670

转载 python with 语句研究

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huithe/article/details/6658831import sysclass test: def __enter__(self): print "enter" return 1 def __exit__(self,*args): print "exi

2012-06-09 19:26:02 3528

转载 Google的十大核心技术

原文链接:  http://www.alibuybuy.com/posts/24118.html本系列是基于公开资料对Google App Engine是如何实现的这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而且在切入Google App Engine之前,首先会对Google的核心技术和其整体架构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之后更好地理解Google App Engine的实现。本篇将主要介绍Go

2012-06-02 23:42:23 907

O+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 part5

本书分为4篇17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Windows平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检测与防护。第一篇为常用工具和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二篇从攻击者的视角出发,揭秘了攻击者利用漏洞的常用伎俩,了解这些知识对进行计算机应急响应和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篇在第二篇的基础上,从安全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漏洞分析和计算机应急响应方面的知识;第四篇则站在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开发、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安全因素,以增强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2009-10-11

O+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 part4

本书分为4篇17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Windows平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检测与防护。第一篇为常用工具和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二篇从攻击者的视角出发,揭秘了攻击者利用漏洞的常用伎俩,了解这些知识对进行计算机应急响应和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篇在第二篇的基础上,从安全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漏洞分析和计算机应急响应方面的知识;第四篇则站在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开发、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安全因素,以增强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2009-10-11

O+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 part3

本书分为4篇17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Windows平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检测与防护。第一篇为常用工具和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二篇从攻击者的视角出发,揭秘了攻击者利用漏洞的常用伎俩,了解这些知识对进行计算机应急响应和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篇在第二篇的基础上,从安全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漏洞分析和计算机应急响应方面的知识;第四篇则站在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开发、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安全因素,以增强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2009-10-11

O+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 part2

本书分为4篇17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Windows平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检测与防护。第一篇为常用工具和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二篇从攻击者的视角出发,揭秘了攻击者利用漏洞的常用伎俩,了解这些知识对进行计算机应急响应和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篇在第二篇的基础上,从安全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漏洞分析和计算机应急响应方面的知识;第四篇则站在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开发、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安全因素,以增强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2009-10-11

O+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 part1

本书分为4篇17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Windows平台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分析、检测与防护。第一篇为常用工具和基础知识的介绍;第二篇从攻击者的视角出发,揭秘了攻击者利用漏洞的常用伎俩,了解这些知识对进行计算机应急响应和提高软件产品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篇在第二篇的基础上,从安全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漏洞分析和计算机应急响应方面的知识;第四篇则站在软件工程师的角度讲述如何在开发、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安全因素,以增强软件产品的安全性。

2009-10-11

MapReduce.pdf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2007-10-3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