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策划朋友圈营销必知的微信八大“封杀”规则

 去年春节,微信推出微信红包,让全国数亿微信用户为之“疯狂”,被马云称为“珍珠港偷袭”。而就在今年距离春节还有两周多的时间,支付宝、新浪微博、陌陌、手机QQ等先后推出红包功能,网络红包大战已经提前打响。

  而比这场网络红包更耐人寻味的,则是微信对支付宝的封杀。1月26日,支付宝钱包8.5版正式上线,该版本增加了红包功能。红包的形式主要有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面对面红包和讨红包五种玩法。个人红包帮助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联系人与手机联系人列表发放给朋友。接龙红包可以到朋友群,要求用户猜红包金额,最先猜中的用户将与该用户所在链上所有人平分红包。接龙红包不仅可以在支付宝钱包内,还可以在微信、朋友圈、QQ、来往、新浪微博等平台。由于该种玩法互动性强,一出现便迅速走红微信、朋友圈。不过在短短数小时之后,不少网友表示,支付宝红包无法在微信平台打开与。支付宝工作人员确认,支付宝红包遭到微信“封杀”。

  关于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先来带大家理一下:

2月2日下午,支付宝宣布增加了支付宝红包在微信、朋友圈、QQ 和 QQ 空间的分享入口。

2月2日晚间,有消息称微信已经全面封锁了支付宝的分享接口,导致支付宝红包彻底无法分享到微信平台。 2月2日晚 11 点,支付宝红包已经不能分享到微信平台,分享内容提示“存在安全隐患”,但是还能正常分享给 QQ 好友。

2月3日上午,QQ也屏蔽了支付宝分享接口,支付宝端提示“红包已发送”,但 QQ 用户会发现该红包旁带有“发送失败”的感叹号标识。(点击重发有彩蛋)

同时微信也在公众平台做出回应: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微信红包则是好友之间的一种趣味互动,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绝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近期我们会对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行为进行逐步打击。

2月3日下午2点,支付宝发布微博,表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银台的服务,微信用户也无法进行支付。“今天支付宝客户中心接到多位商户来电,从昨天下午开始,商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

2月3日傍晚,两大“阿里系”的音乐 App 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都已经无法分享歌曲到朋友圈或微信好友了。当尝试在虾米上分享歌曲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微信提示: 由于当前你分享的内容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分享到微信。

2月4日白天,腾讯正式回应封杀行动。其中,最为夺目的一句话就是“等什么时候阿里系接入了微信支付,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

稍晚一些时候,网易云音乐同样“中枪”,无法分享到微信平台。

  从以上的种种来看,微信此次可谓是大开杀戒,尤其是于阿里之间的厮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损害了众多网友的权益。我们仅仅扒一扒这一系列的相关事实,来看看事情的前因后果。

  从微信的封杀行动来看,一,我们很容易感知就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比拼。阿里、腾讯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其中的巨头,中间的利益纠葛自然少不了,而与竞争对手的攻与受、还有共处,所有的行动都是正常的。

  而再往深处探究,我们可以找来在2014年移动互联网圈内非常火热的一个词--“生态”。无疑在微信种种的行动之下,我们都可以解读为维护微信生态。而在过去的2014年,我们确实还可以找到微信的各大“封杀”行动。下面也请各位跟随艾媒君的脚步,来回顾下微信在过去的几次封杀。

NO.1 “来往”红包

●“封杀”措施:微信朋友圈来往红包打不开

●“封杀”理由:发布疑似钓鱼特征的链接

2013年“双十一”前夕,阿里巴巴旗下移动IM来往启动“6000万天猫双11红包”发放,吸引众多网友在微信圈分享。活动开始不久,用户发现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的红包链接竟无法点开。

2014年11月1日,来往指责微信封杀其分享链接。微信回应称,其没有封杀来往的域名。微信称,是来往通过发布疑似钓鱼特征的链接触发了微信后台的自动保护机制,被系统自动屏蔽。

“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欢迎所有正常使用开放接口的行为,切勿自作聪明,无端制造‘事件’。好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炒作出来的。”微信团队称。

NO.2 朋友圈集赞

●“封杀”措施:暂时封号或永久封号

●“封杀”理由:无视平台规则和用户体验

集赞送旅行、送金条、送手机……此类营销泛滥最终触及了微信的底线。2014年6月,微信宣布清理集赞行为,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前三次将进行7-30天不等的暂时封号,对于违规四次以上的公众账号,将永久封号。

微信团队称,部分商家无视平台规则和用户体验,屡次利用朋友圈“集赞”,甚至出现预付邮费欺诈、骚扰用户等现象。微信从2014年6月9日起,升级全新技术手段,采用技术+人工举报的方式对“集赞”行为进行全平台清理和规范。

此前,微信已经表明态度,“如果用户发现有公众号存在诱导分享行为的,欢迎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进行检举”。

NO.3 刷量刷粉

●“封杀”措施:或封号

●“封杀”理由:违规

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新增文章“阅读数”和“点赞”功能,很快催生刷量的繁荣。在淘宝上以“微信刷阅读量”为关键词搜索,立即跳出过百个卖家。报价上来看,百次文章阅读从8元、10元到15元不等。

腾讯“棒打”紧跟其后,据淘宝店主反映,7月29日起,全网微信阅读数刷量陷入瘫痪。当日晚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近期打击违规行为计划措施”称,“近期接到举报,部分公众账号出现了虚假点击和集赞等违规行为,我们非常重视这个情况。”

腾讯此前已表示过,对于用恶劣手段刷阅读量的行为,微信团队已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处罚机制。“刷量”者一经查实,将严格惩罚,不排除微信后台采取封号措施。

NO.4 第三方视频

●“封杀”措施:不支持第三方

●“封杀”理由:暂无

2014年9月,微信6.0版本上线新增小视频功能,引爆“视频时代”。早在2014年4月那一次微信公众平台改版,公众账号图文消息里面即开始支持视频。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点击视频图标会弹出视频嵌入框,用户可以将视频URL地址输入完成视频嵌入。不过这里并不支持第三方,只支持来自v.qq.com的内容。即用户要将本地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才能完成嵌入动作。

搜狐视频产品技术中心高级总监、56网总经理马义告诉记者,作为主打UGC、PGC的视频平台,56网重视视频分享。“但你会发现,刷朋友圈时看到最多的还是腾讯视频。”他表示,期待微信视频资源进一步开放,比如将公众账号视频开放给第三方。

NO.5 快的红包

●“封杀”措施:无法分享红包至朋友圈等

●“封杀”理由:恶意营销、诱导分享

2014年11月底,微信正式“封杀”快的“红包”分享功能。用户发现无法在朋友圈中分享快的“红包”,之后群组中的“红包”亦无法打开。

快的于2014年11月24日发表声明“抗议”,称腾讯是在“选择性开放”,因为腾讯旗下滴滴打车的红包可以畅通无阻地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

对此,腾讯则回应表示,“微信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对涉及诱导分享以及恶意营销的行为都会进行打击,决不姑息。”

微信此次的确对于“盟友”滴滴“网开一面”。不过据了解,微信也曾于去年6月封禁过滴滴打车的营销内容,之后很快解禁。

NO.6 微软“小冰”

●“封杀”措施:群聊“无应答”“回答混乱”

●“封杀”理由:涉嫌泄露用户信息

2014年6月,在上线3天后,微软的智能机器人“小冰”遭遇“封杀”。

“小冰”是微软Bing搜索中国团队于2014年5月29日发布的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气、星座、笑话、交通指南、餐饮点评等实用技能。“小冰”上线不久就在部分微信聊天群对话中出现了“无应答”、“回答混乱”等现象。

微软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故障原因是由于“小冰”上线首日对话量激增大大超过预估,同时部分“小冰”被腾讯微信系统误判为SPAM账号所致。

微信声明中称“封杀”原因在于“涉嫌泄露用户信息”。其回应称,“我们接到了大量用户询问,担心这款产品的运营方式是否会泄露用户聊天内容。微信团队对此高度重视,经过查证后发现该产品涉及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影响平台规则和用户体验的违规行为。”

NO.7 营销大号

●“封杀”措施:不能添加新好友、拉群

●“封杀”理由:“微信不是营销平台!”

2014年刚开始,微信就对个人好友过万的微信账号大批“封杀”。微信过万好友的用户发现,不能继续添加新的好友、不能拉群。广告营销味道正在变重的微信经历了一次清洗。

2014年5月份,微信再次出台政策打击营销行为,用户关注好友以及公众账号数量的上限调整为5000,一旦超过5000,用户将无法继续添加。此举给普通用户造成了一些不便,“之前被加很多,现在要辛苦删除了!”有用户称。

腾讯声明表示,“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它不是营销平台。不鼓励利用个人微信号进行营销,为保护用户体验,净化平台环境,微信会对部分通过大量添加好友从事商业营销的个人微信号进行联系人数量限制。”

在2012年、2013年,微信已经多次对草根账号“动手”,限制发送广告、取消互推、分享朋友圈按钮,迫使草根营销号转型。

NO.8 HTML5游戏

●“封杀”措施:限制IP数量

●“封杀”理由: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等

HTML5经过2010年的火热,沉寂两年之后,于2014年突然在微信朋友圈爆发。

这一年涌现了围住神经猫、全民寻找房祖名、家和万事兴等游戏或营销范本。其中又以“神经猫”的成功为最,3天达到500万用户、1亿访问量。

不过,微信已主动限制HTML5游戏在朋友圈中的传播。据开发者透露,微信在一款H5游戏达到一定数量IP访问时,会限制其传播,使分享内容在朋友圈不可见。对于IP数量的要求,有的在十几万,有的在上百万。

2014年12月11日,在腾讯举办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上,播放了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事先录制的一段视频。他提到,对于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的、一些有版权问题的、一些H5游戏,已经做了限制。

除去以上微信的多个封杀行动,去年跟封杀挂上勾的,还有阿里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还有微博紧抓关于微信的推广。而来到2015年,最新的封杀版本就是我们在文章前面回顾的红包大战。

随着两巨头的发展,阿里在商业、腾讯在社交上,已经拥有了绝对优势。同时两者也都有不可忽视的弱点,即阿里的社交和腾讯的商业。对于阿里而言,既不能让用户在微信平台养成购物习惯,也不能让商家在微信公众号开店卖货,更不能让微信成为移动电商渠道和平台,因为这会威胁到整个阿里的未来。而对于腾讯而言,当然不会让阿里借助自己的关系链进行营销,甚至踩在微信的肩上踏出一条社交路来。

另外,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阿里以及腾讯的平台无疑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用户。而对与两者来说,经常在产品中让用户让用户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对于自己的用户是极其不公平的。

在行业人士看来,所谓互联网的开放从来都是一句空话,对大公司来说,生意赚钱永远是第一的。不能共享两大资源平台,对于商家和用户来说无疑都是损失。而从商业角度来讲却也很难判定对错,保证自己的利益、对公司和员工负责、让公司在残酷的市场中生存下去或许才是最大责任感的体现,两家企业都在为保护自身生态、保护未来的发展进行博弈和竞争。

其实,对于BAT而言,都曾经宣扬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但具体到某些产品,比如微信,却变成了“选择性开放”。而 这种“选择性开放”伤害的不仅是用户,还有自己的产品体验。虽然用户无法反抗,但当有其他选择时,用户自然会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用户也有选择自由的权利。

当下,微信等产品对中国移动互联网具有非凡甚至划时代的意义,但能否持续发展,不仅是产品要好,还要看产品内涵以及是否真心从用户角度换位思考。包括回到上月末掀起一阵营销热潮的微信广告,同样带给行业的启示也是,商业无疑是腾讯作为公司的职能,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口碑用着不容忽视的力量,这股力量也左右着产品的存亡。在这点上,我们任何一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士都必须重视。

  文章的最后,我们还为大家找来了网上关于阿里和腾讯恩怨情仇的图说,只为博君一笑。

文章来源:艾媒咨询

感谢PMcaff智囊团杜骁的推荐


欢迎大家关注pmcaff公众账号,近期会有产品经理免费培训活动。

1.请回复公众账号“免费培训”查看详情。

2.点击原文链接可直接参与报名。

pmcaff合作媒体:Chinaz

更多精彩推荐

回复“31”——【干货】腾讯产品大拿告诉你,用户体验是这样设计的!!!

回复“32”——【专访】小米产品经理颠覆早教行业,欲送给孩子1000万美金的人生

回复“33”——【产品】阿里产品经理内训:能力模型解读

回复“34”——【重温经典】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回复“35”——【专访】PP租车张丙军:“打虎亲兄弟“,好团队才能书写互联网传奇

回复“36”——【干货】产品经理的需求管理

回复“37”——【干货】APP解构重构,让你用户不再流失

回复“38”——【干货】产品经理解决问题七步法则

回复“39”——【运营】你不知道的HTML5的概念、方法和推广实战指南

回复“40”——【干货】从苹果ios8的发布,来细数那些精彩纷呈的引导页

文章推荐可直接回复公众账号或者发送至xiaoxi@pmcaff.com,可根据推荐质量将推荐人邀请至pmcaff智囊团预备群中,原创或者推荐均可,欢迎来稿~

pmcaff愿见证你的成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