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中小企业混,做产品时间其实也不长,我写这文章心里是很虚的,与其说这是写给那些刚入行的产品新人,还不如说是写给自己的,下面说的东西自己也没做好,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所以不敢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讲大道理,我也不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绝对正确的真理,如果下面我提到,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大家大可一笑了之,因为真的不是一定要怎么样,没准还是错的,我只能说这些是自己的感悟,与各位共勉。
首先说产品助理,那就要先给产品助理做一个定义,很多公司的产品助理,其实做的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只不过由于工作年限,和经验的问题,公司没有给经理的Title,也有的公司,名义上是产品经理,但是做的是助理的工作,所以这里说的产品助理,就是配合产品经理的工作,给产品经理打下手的那些刚入行的产品甚或是实习生,那么刚入行的产品,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以狂拽炫酷哪炸天的姿态,跟RD优雅撕逼呢?我个人觉得以下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执行力
既然助理是给经理打下手的,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执行力,要有高效高质量的输出。输出包括,原型,prd, 竞品分析,跨部门沟通等,如果执行真的做好了,我认为至少还算是合格的产品助理。
画原型是作为助理的基本功,现在市面是有各种原型工具,其中Axure最为主流,这种工具,掌握好一个就够了,其他的可以了解一下,算是给自己增长见识,以后出来可以吹吹牛,不过工具毕竟是工具,并不是说工具用的比别人牛,就有多了不起,工具的使用无它,多用一用就熟了,至于画原型,我也看过很多人说,最好可以先在纸上画一画,做个大概的样子,想好了再用工具去实现,这样效率会高一些,平时多去模仿一下其它的产品,把工具连熟,用最快的时间去熟悉和掌握好这个工具,不过工具的使用不应被拔到很高的位置,毕竟产品的核心价值真的不在于画的原型有多好,我曾经听过一些行业的前辈,他们甚至说,“我招助理,从来都不关心他会不会使用原型工具,反正这东西,进来后很快就能学会了,Axure又没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对此深表赞同。
关于写prd有很多大牛写了专门的文章单讲这个东西,大家可以去搜一搜,我就不再赘述,就仅仅说一点,一般的公司都会有一些模板,如果前期想快速掌握,那就去看一看公司大牛写的东西,借鉴他们的可取之处,前期以模仿为主,prd不是写散文,尽量用最短的文字,把事情说清楚,毕竟RD看这个东西有时间成本。
竞品分析是很多刚入职的助理的第一份工作,首先要确定,竞品分析有没有倾向性,要清楚老大让你做这个竞品分析是为了什么? 以什么维度去分析?侧重点在哪?问好了侧重点,再去想分析框架,比如侧重点是数据,那么分析模型里,大概要包括,上线时间,目前的版本号,在各个分发平台的排名,有没有公布出来的日活数据,在整个细分领域里的所占比例和排名,覆盖地区等等,所以做竞品分析前,要问好老大让你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才能更有侧重点的去做好竞品分析。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老大只是不知道给你安排什么活,刚来闲着也是闲着,就让你去做一个竞品分析,这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看一看用户体验五要素,它把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分为五层,从最底层战略层,到最高的表现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所以它不仅仅适用于分析一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还适用于分析整个产品,这是一个很著名的理论,业内很多人都知道,我自己去看一些应用的时候,也往往去借鉴这套框架去分析,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当然网上也有很多其他的分析框架,可以多看看这些文章。
竞品分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小技巧就是结论提前,以及做好目录,竞品分析报告做细了可能要很多篇,老大没那么多时间去细看,所以一定要把分析结论放在最前面,让老大首先看到结论,如果对其中有些部分感兴趣,再让他们根据目录直接翻到该页,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技巧。
再来说说沟通,产品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沟通,产品就像一个信息的中心枢纽站,很多信息,从源头传到产品,产品经过整理,再中转到其他地方,往往信息的终点站是公司的开发部门,在沟通中产品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因为很多公司的产品没有尚方宝剑不具有很大的权利,他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说服他人,产品谁也得罪不起,天天给人赔笑脸,这就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
首先,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信息的准确性,我们曾经在一些综艺娱乐节目中,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条信息,从队头传到队尾,中间经过数人的转达,信息已经完全走样,跟原来的意思南辕北辙,做为产品,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要把信息原来的意思精准的传达到别的地方,是个技术活,要学会认真的倾听,必要时要帮助给你传达信息的人,梳理逻辑,反复确认各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
其次,除了准确的传达信息,当好一个优秀的传话筒,产品助理的沟通活动中,还包括说(撕)服(逼),说服他人重要的一点是,还是学会倾听,了解他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并且控制好情绪,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产品,面红脖子粗的跟技术撕逼,这在沟通中是很不好的情绪传递,真正会沟通的人,从来都不会传递负面情绪,即便有也是故意而为之,是一种技术上的施压技巧,而不是下意识的情绪宣泄,有个理论说面对面沟通中,语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甚至是一些小动作都在给对方一种暗示,在这方面有很多专业的理论,新人可以找一些专业书籍去阅读,学会沟通,是产品助理要学习的一课。
2. 自我学习能力
新入职的助理通常会犯一个问题,就是瞎提意见,我一开始做产品也是这样,觉得刚入职,要表现一下,所以开会的时候,都会讲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有做过功课吗? 基本的业务逻辑了解了吗? 不具备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提的意见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大家为了照顾我的情绪,还要装作很认真听的样子,出来混,这么不懂事,很容易被人黯然销魂掌的,我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大家讨论转化率的问题,我们发现流量很大,但是转化率很低,我当时的意见是,我可以把界面设计的再好看一点,用更加幽默的话术,把按钮突出,让用户有点击欲望,这是一个好的建议吗?当然不是,大家只是笑一笑就过去了,因为转化率的问题根本不是界面好看,按钮是否突出的问题,问题在于在流量入口的引导文案与界面完全不符,且界面的信息架构不够清晰,给用户造成了困扰,导致理解成本的提高,自然转化率就低,所以在没有了解清楚整个的大背景就提意见,大家就只能呵呵了,后来也有过几次类似的经历,比如在业务逻辑上我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大家跟我说,这些不能动,因为动了这个,就等于动了公司的命脉,这些都是因为不了解公司整个业务和流程导致的。
那么做为助理,我们要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没那么多人有闲工夫,主动坐下来给你培训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公司的商业模式,专业术语等,那就需要自己去学习,留心大家对话中你不了解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自己去百度,不太建议直接去问同事,其实问同事的前提是,自己多少要掌握一些背景知识,不然两个人的对话,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对方说的话,自己听着云里雾里的,快速掌握自己团队正在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的的流程和逻辑是什么样的,在有了背景知识后,再去思考产品有哪些问题,然后再参与讨论。
3. 做好团队的润滑剂
不要以为进公司仅仅是在做事情,其实还包括做人,既然是助理,就要知道你是团队中的小弟,大家中午定了外卖,外卖到了门口,谁去拿?明天要开会,会议室谁去预定?大家气氛比较沉闷,都在埋头工作,要不要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不要让自己的工位成为被大家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在大公司混,不刷存在感,不主动去调节团队气氛,很快就会被大家淡忘在繁忙的工作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一个刚入职的菜鸟,起到了团队中开心果的作用,大家是很乐于这样的人存在的,甚至我见过一些刚入职的产品助理,竟然能成为同事之间矛盾的解调器,两个人在工作上撕逼,由于私交的原因,他竟然能从中当和事老,往大了说是做一个斡旋的角色,让整个团队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观,使得团队看起来很和谐,这种助理,公司还会嫌弃吗?
4. 如果自己的上司傻X,那就认了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小型的产品经理的讲座,讲师做过一个调查,他让台下,认为自己的上司傻叉的人举手,台下有大概百分之七十的人举起了手,然后讲师笑呵呵的让大家把手放下,可见在公司里,觉得自己的上司傻叉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跟很多人也聊过这个问题,大家普遍的观点是,自己认为自己的上司傻叉是错误的,因为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坐到那个位置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有比你优秀的地方,并且他们看问题的高度和格局也是跟我们不一样的,这种论调想必大家经常听到,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人在职业上做到一定的位置,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的,有些因素甚至荒谬,在一本叫做异类的书里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的棒球运动员,1月份出生的人占压倒性的比例,究其原因跟美国职业棒球运动员选拔制度有关,一月份出生的人,由于选拔制度的原因,在身体发育上要比6,7月份的人有更大的优势,不了解的人可以看看该书,这里就不细讲了,结论就是有些人的成功,运气因素占很大比重,我这里是要强调,影响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的因素的多样性,且有些因素并不是能让我们那么信服,我也曾经听不少身边的朋友抱怨公司老板种种不可理喻的想法,和如脱缰的野马般发散的思维,所以论证我们认为傻叉的老板到底老是不是真的傻叉,答案并不绝对,这是个深沉的哲学问题。
很多产品助理,甚至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都会因遇到一个善变的老板,一天一个想法,而对公司失去信心,产生消极情绪,做为产品新人,我的建议是,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就认了,每个公司都会有各种各样让我们头痛的问题,老板傻叉只是多种问题的一种,我们在一个平台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怀着积极的心态,往往一个人所处职位的高度越高,人就越固执,多年产生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很难改变,所以拥抱变化,拥抱自己认为傻叉的老板,想必也是产品新人需要学会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