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宅罗嗦的OSC书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367814/


 本科上操作系统这门课的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当时看的是郑扣根先生翻译的中文版。其实我本科学校用的是清华的那本很薄的书做教材,但是当时身边一牛人推荐我看这本传说中操作系统3大牛书之一的恐龙书(因其英文版封面是真恐龙而得名)。因为之前看英文版COD的教训,买了中文版。这里交待一句,中文版在china-pub的书评简直惨不忍睹,不过也基本符合china-pub上广大读者对几乎一切翻译书的评价:“翻译的真差”,“连中文都不通”,“译者难道是外行人吗”,“研究生给翻的吧”,“大家还是应该去看原版”,云云。大概是买书前看了这些书评,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时看书的时候倒没觉得翻译得有多离谱。 
   
  在我们那所学校里很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比如我自己,高中想学文科————老爹不让,高中毕业的时候想报工业设计————我老爹作为行业内知情人继续不让,最后郁郁不得志的报了建筑学,决心要在大学里蹉跎五年以报复这不自由的世界,结果分数不够,掉到了一个叫“网络工程”的专业里,上着跟计算机专业别无二致的课程,其过程不可谓不跌宕起伏。周围的人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苦衷。但是像我这样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这年头也不多了,对于执着的大多数,四年时间终究不够让一个人爱上计算机,尤其大一一开学很多人就被C语言打击到了,后来的故事无非就是待在寝室里用剩下的三年打魔兽或者CS(还真有人有此类天分,两个月养成一代枪神,得到“X大第一枪”的头衔,甚至有其他系一众学生慕名前来围观),偶尔研习松岛枫阿姨艺术人生里迭起而澎湃的高潮,或者有个别幸运儿,在那些月黑风高的晚上,用自己和别人的寂寞塞满学校周围的日租房。大多数人毕业的时候未必出去写程序或者继续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第一选择是逃离这该死的火坑。那些本该满脸胡茬,睡眼惺忪,穿T恤拖鞋去面试程序员并从此走上不归路的诸君,却纷纷前往水电站核电站和其他待遇颇丰的国有单位,摇身一变成为祖国某项事业的管理人才(至少是后备管理人才嘛),每日盯着屏幕发呆,月初还有工资无数,年末有奖金也许还能分到房;当然多数人只能死皮赖脸置办一身西服,去跟生物系环境系艺术系和表演系的精英们抢那些销售的职位,全然不顾买家“形象相貌佳”的要求。如此的氛围代代相传,基本上肯用功读圣贤书学现代科技的人越发凤毛麟角。夸张点说,只要你听课了,奖学金基本上是少不了的。 
   
  可以理解,在这大家争先恐后被银行按住,揭下一层皮的按揭年代里,谁会大义凛然的拿着底薪玩过劳死呢?人生苦短,我们不要悲情英雄,我们要刘邦;我们不要写程序,我们要车震。。。 
   
  后来大四要毕业的时候觉得留着这本中文版也没啥用了,想着要卖了,结果当然是放在学校的论坛里无人问津。当下的大学BBS上,楼最高的不是技术讨论,是怀春少女荡漾出的春情小品;最好卖旧书的不是经典著作,而是上课会用到的教材(无奈何我们学校选教材又不选经典书)。想想也对,那些未来销售领域的精英,项目管理的豪杰,又怎么会在意操作系统是怎么蹂躏完CPU又去体贴内存的呢? 
   
  而我,一位典型的四眼阿宅,神情憔悴的怪薯熟,欧吉桑与Otaku的终极完美合体战士2.0,虽然也曾朝三暮四,想过移情别恋,但最终阴差阳错的跋山涉水,背井离乡,继续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悲剧命运。然后,最近为了对付一个考试又要看这本书,不过这次是英文原版。可是当我终于看到原版的时候,才觉得那些高呼去看原版会好很多的人未必真的看了原版。 
   
  命运啊,你这迟来的领悟。以下文字开始急转直下,非本行业人士可跳转倒数第三段。。。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中差不多也算是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写操作系统这点破事的书不可谓不多,不要说美国,就是国内都有无数学校写着自己的操作系统教材。这些书,可以很薄,300多页纸也不是讲不清操作系统;当然也可以很厚,比如这本OSC,洋洋洒洒近1000页,像我这种下载了电子书打印出来看的,根本没法把整本书塞进一个书包。 
   
  前面说300多页未必讲不清操作系统,那是因为操作系统其实讲来讲去不过那几件事:谁得到了CPU的垂青,多进程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内存怎么劈腿,磁盘如何滥情,等等等等。所以国内清华的那本薄薄的经典教材也算个中枭楚,在有限的纸张内把考试要考的东西都教给你,我个人还是很仰慕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所以一边在课堂上很拽的在桌子上摆一本厚厚的OSC,扛着这样的大部头在自习教室里大杀四方,希冀着猛然得到猛女的垂青,一边私下里偷偷摸摸用那本清华教材准备期末考试。唉,惭愧了。 
   
  话说回来,虽然没打听过,不过我自己倒觉得清华到未必用自己人写的那本薄薄的书做教材。毕竟是以培养学者和一流研究人员为己任的国内顶级名校,所以在教材上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选用一本外国专家写的名著才是正途。那么操作系统领域何谓名著?开篇曾说操作系统领域这个级别的经典名著有3本,而OSC这本写给青蛙,geek和宅男的恐龙书便是其中之一。 
   
  经典教科书的份量,很多时候是领域外人士也可以凭借肉眼分辨的。一本书,只要厚如OSC,想必内容上就不会有疏漏。而内容的完整几乎是判断一本入门技术书的第一准则。从这一点上OSC绝对合格。另外,出版至今,已经先后出了八版,每一次新版本诞生都伴随着删去过时的内容,加入最近的技术,所以作者的责任感也毋庸置疑(当然最近几年差不多两年一版的速度也让人觉得希伯老师的钱包恐怕如其思想一般深不可测)。另外很多时候作者顶着的一长串头衔也是质量的保证,比如希伯老师的头衔就足够让人觉得此书绝对是操作系统领域登堂入室的不二选择。 
   
  但是一本书好,不应该好在目录上;一部著作出色,也不该仅仅体现在对新事物的接纳速度上;而一位优秀的技术作者,光有头衔显然也是不够的。面面俱到只是从出众到伟大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漫长,只是很遗憾,个人以为OSC即使从第一版至今绵延20年经久不衰,比《六人行》还长寿,但其实并没走好第一步之后的路。 
   
  首先就说希伯老师的逻辑。中文版的广大读者最深恶而痛绝之的,大概就是翻译过来之后连中文都不通的语言,简单的说叫“不是人话”。英文版绝对没有这个问题,但是OSC的语言似乎也就仅仅是人话了。技术文章特别适合用英文来写作,因为中文玩的是竹节文法,前后要狗屁不通才够意境,最美不过乔峰阿娇武大,古道西风瘦马(所以国人写离散数学写出过不错的经典书);英语讲求流水文法,尤其是技术文章,不用连词把你的逻辑体现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工程专业科班出身。然而OSC在这件事上基本是败了。逻辑,我一直觉得学计算机的人都特别有逻辑,但是显然希伯老师至少在表达的时候没有体现好自己的逻辑。一个人脑子里有一套风骚的理论体系,并曾亲历历史,不等于他能讲清楚这些他知道的事。希伯老师恐怕就属于讲不清楚型,大牛嘛,也许注定是孤独的。 
   
  其次是罗嗦。这就不单单是语言,还有内容。有时候特简单一事,却非要写好长一大段;特明显一事,还要故作深奥的一点点分析。讲清楚当然是作者的责任,但是有时候把特别明显的事情反复强调,其实会适得其反。我阅读的过程中就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希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反应是这样去解决,而且都是挺直接的想法,结果希伯老师却在一边说,这个问题难啊,它难的原因是1,2,3,4。。。然后我基本就蒙了,黑暗中,台灯下,自己的身影越发描下,被迷雾般的挫折感笼罩着,难以自拔。我以为自己又犯傻了,想问题又直接了,IQ又暴露了,结果往下看希伯老师的解决方案,其实还是那些最直觉的路数,但又非要像个老太太一样罗了八嗦矫情好几句才觉得自己爽到了。说真的,如果各看官觉得这篇书评真是太罗嗦了,那你还是不要去看希伯老师的书,因为你只会觉得更加暗无天日。 
   
  最后,想说说希伯老师的理论偏执。也许大师的理论功底真的深厚过头了,所以可能对于理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结果是,通篇唧唧歪歪的理论,半天给不出一个例子。连插图都比其他书少很多。当然希伯老师每章都安排了一些实例,但是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要给出生活中的实例,不一定非要说Solaris下面这件事是这样做的而Windows下面是那样的,讲一个基本算法,然后来好歹来两句for example,再画个图,基本就清楚了。非要矫情一堆枯燥的理论,然后再彪出一个复杂的例子,深度有了,可是读者的挫折感也与时俱进了。操作系统其实真不是一个理论性特别强的方向,入门书里面所涵盖的算法就尤其没有太多理论意义,真要做性能研究,肯定去看J.Rain的那本讲系统性能的经典专著。可是这些算法虽然没啥深度,却大多比较抽象,希伯老师这样既没例子又不插图,这本书内容再全面再翔实,都挽救不了这样的败笔。而且他技术巨牛的天性又让他非常有条例的不是把例子穿插在理论里,而是连讲了N节理论之后再连讲2,3节实例。Amazon上有个老美抱怨说看3页就想睡觉,还有人说的很形象:“希伯老师大杀四方的唧唧歪歪之后竟然像我的这篇书评一样给不出一个例子。”我觉得还不至于想睡觉,不过看3页就会让一些有抱怨癖的人写书评玩泼妇骂街是真的。 
   
  成为一名伟大的布道者,如同大海中的灯塔,亦如黑暗中的小桔灯,又如笔直的努力向上的白杨,并因此被传颂,被追忆,得到全世界的仰慕,又被无数少女垂青,被她们清纯的眼神久久的凝望,更常常听到她们梦中呼喊你的呢喃,以至伟大,甚至不朽,如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一般盘踞世界之巅,这些都是很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但也是一种诱惑————夫诱惑者,一般再往下说就是陷阱了。 
   
  豆瓣上有人很彪悍的给了这本经典名著一颗星的评价。我觉得稍微有点过了,冲着希伯老师的头衔,再版8次的执着,1000页的厚度,以及以Berkeley为首一干学校选用做教材而烘托出的地位,我还是心慈手软给了2星。个人心中理想的入门书还是应当如Ross和Kurose的那本计算机网络一样,连篇章的安排都为初学者考虑,从一开始就想着要勾引一众正太们的学习兴趣,即使最枯燥的网络安全这一章都设置了一个偷情的故事作为例子。看看人家的下作的情景设置,一天到晚Solaris云云的希伯老师您又情何以堪啊?希伯老师严谨的作风当然是学界典范,但是在勾引正太,幼齿和萝莉的手段方面,始终还是太正统了。 
   
  说到这里就特别想八一八CS这伤心的学科现在沦落的状况。有时候觉得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作为一门学科,也许还没青春过就已经老去了,还没奔放过就已经收敛了。而这个行业也一样悲剧,在美国泡沫了几年,就转嫁给亚洲国家了。ACM还在嚷嚷CS要长大,r u kidding me? 长大?CS在美国都快死了,还长大?美国一年发多少CS学位?印度和中国一年发出去多少CS学位?ACM自己统计数据是90年代后期到现在美国发出去的CS学位数逐年降低,而06年以来美国发出去的CS研究生学位更是超过50%给了国际学生,为啥?只有亚洲人才愿意牺牲自己的视力,牺牲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IQ来念这个专业,为的是找个美国人不去竞争的饭碗养家糊口。现在金融危机一折腾,一众资本家就更要加快把职位向亚洲转移的速度了。美国人今天不念这个专业,明天也是不会念的。要深入做研究,全TND是数学,IQ暴露的速度比中国股市下跌的速度还快,而且别人还是会误认为你丫就是个修电脑的,并且脑残的很,修电脑修成博士了。想想也对,既然要被数学强奸,还不如去搞金融玩杠杆制造泡沫,不是吗?而即使只是想拿个本科或者硕士,出去写程序混口饭吃,简单的做个养家男,遇到的也都是像OSC这样的令人头疼的教材。ACM一群老头还煞有介事的讨论美国人为啥不学CS了,女生为啥不学CS;然后讨论CS学生该学啥程序设计语言的时候却又死抱着C/C++这样的古董视死如归,一副你要是敢在大学里教脚本语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愤青相(当初MIT刚宣布教Python的结果是有人鼓掌也有人质疑)。可是即使脚本语言都没办法吸引人们来念这个破专业了。那些活蹦乱跳,满脑子派对,酒精,大麻和性的美国高中孩子们都知道要在第一时间把CS从候选专业里删掉,一群老人家死抱着对旧时代的回忆和那点理论深度堆起来的云里雾里的地位,树立起一个该死的门槛不让外人进来,实际上却被外人嗤之以鼻,真是讽刺。我们不要故弄玄虚的深度,我们要萝莉!(而这真是一个连御姐都罕见的学科啊...) 
   
  (把结尾写成炮轰体,就算是跟那段校园轶事呼应而不是跑题了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