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
巨大潜力!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数据(2001-2024)
数据简介
由于社会网络是信息和资源流通的载体,企业借助供应链网络中心位置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成为应对外界冲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其供应链网络布局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协作深化带来的机遇和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引致的不确定性并存的背景下,探究企业如何跻身更高的供应链网络位置,以提升风险承受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数据参考史晓洁和李洋(2025)的做法,采用PageRank指标衡量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网络中心性,该指标按照每个链入和链出节点的位置重要性计算目标节点的网络地位,而链入节点和链出节点的重要性取决于与它们发生关联的节点,最终整理获得2001至2024年A股上市公司在客户关系网络和供应商关系网络中的PageRank值。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分别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客户名称和供应商名称,刻画客户关系网络和供应商关系网络,并且只保留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和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超过90%的样本。
数据来源
数据由数据皮皮侠团队人工整理,全部内容真实有效。
数据范围
中国A股上市公司
时间跨度
2001-2024年
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为Excel形式
数据指标
股票代码 | 年份 | PageRank_C | PageRank_P |
基金主代码 | 持股数量 | 持股市值 | 占净值比例(%) |
数据展示
相关研究
1. 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刘海月(《企业供应链网络的绿色溢出效应》)
重点分析供应链网络绿色度对绿色创新的催化作用,揭示网络内绿色实践的溢出效应,强调在特定融资和政策环境下,绿色供应链对企业转型的正向影响。
2. 网络结构特征的影响
于明洋等(《供应链网络位置与企业竞争地位》)
实证验证网络中心位置如何通过信息获取、投资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出网络结构嵌入对战略决策的关键作用。
史金艳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供应网络位置、经营风险与公司绩效》)
探讨网络位置与企业风险及绩效的关系,指出中心性过高可能导致风险增加。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赋能
王少华(《供应链网络位置、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结合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理论,揭示数字化转型如何强化网络效应对企业效率的提升,强调技术应用的协同作用。
杜勇(《“同命相连”:供应链网络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群效应》)
发现供应链纵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模仿效应,信息传递和竞争压力是主要驱动因素。
4. 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共享
孙国强等(《区块链技术、供应链网络与数据共享》)
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提出区块链技术通过降低监管成本优化数据共享策略,为供应链数字治理提供路径。
5. 国际化与网络协同
罗长远等(《供应链网络、市场环境与中国企业“抱团出海”》)
分析供应链网络投资如何帮助企业克服海外市场不完善,强调信息传递和产销支撑机制对跨国投资的促进作用。
6. ESG表现与网络地位
王群勇等(《企业ESG表现对供应链网络地位影响研究》)
验证ESG表现通过降低风险、增强韧性提升企业供应链地位,基于网络分析法揭示上下游ESG匹配对关系形成的影响。
未来研究价值
1. 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长鞭效应的调节路径
路径: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 → 供应链信息共享效率提升 → 长鞭效应弱化
设计:基于库存波动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文本挖掘量化企业数字化程度(如AI、大数据技术关键词),通过GMM方法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供需失衡的缓解效应,引入网络节点中心度作为调节变量。
2. ESG表现通过供应链韧性的网络地位提升机制
路径:企业ESG实践 → 供应商/客户稳定性增强 → 供应链网络中心度提升
设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前五大客户/供应商替换频率衡量供应链稳定性(机制变量),以华证ESG评级和网络限制度指数(lnSH)为核心变量,结合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
3. 绿色技术创新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空间扩散效应
路径:核心企业绿色专利产出 → 网络知识溢出 → 上下游企业环境技术采纳
设计:构建供应链网络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量化节点企业的中介中心性,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绿色创新的跨企业扩散效应。
4. 数字化与ESG协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阈值效应
路径:数字化转型强度 × ESG表现 → 资源配置优化 → 全要素生产率非线性增长
设计:以企业数字化投入强度(如AI专利数)和ESG评级交互项为核心变量,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识别两者协同效应的临界值。
5. 共同股东网络对供应链绿色溢出的强化作用
路径:共同股东联结 → 环境治理标准趋同 → 供应链ESG协同提升
设计:基于股东持股数据构建共同股东网络,利用双重差分法(DID)检验网络密度对上下游企业绿色创新协同的促进效应。
6. 制度环境差异下供应链韧性的异质性价值
路径:属地制度质量 → 数字化转型效能分化 → 供应链中断恢复能力差异
设计:以区域法治指数和行政效率为制度变量,分样本检验高/低制度环境下供应链韧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晓洁,李洋.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供应链网络地位[J].经济管理, 2025, 47(02): 160-183.
[2]罗长远,陈智韬,李铮.供应链网络、市场环境与中国企业“抱团出海”[J].世界经济,2024,47(07):3-32.
声明:本数据由数据皮皮侠团队整理,仅用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