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应用程序性能,一种比较通用的方法是使用缓存技术来减少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缓存技术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设计理念,利用内存空间资源来提高数据检索速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iBATIS以一种简单、易用、灵活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缓存。下面,首先看一下iBATIS关于缓存部分的核心类图:
关于这些类的用途,在注释中做了比较概括性的说明,下面就来仔细的讲一下这些类的用途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在iBATIS中,可以配置多个缓存,每个cacheModel的配置对应一个CacheModel类的一个对象。其中包括id等配置信息。iBATIS通过这些配置信息来定义缓存管理的行为。
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检索。在程序中,数据是用对象表示的;为了能够检索到以缓存的数据对象,每个数据对象必须拥有一个唯一标识,在iBATIS中,这个唯一标识用CacheKey来表示。
那么,缓存的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了呢?如何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呢?答案在CacheController的实现类中。每个CacheController中都有一个Map类型的属性cache来保存被缓存的数据,其中key为CacheKey类型,value为Object类型;需要关注的是CacheKey对象的hashCode的生成算法,每次调用CacheKey对象的update方法时,都会更新它的hashCode值,关于hashCode值的计算方法后续在给出详细说明。
在拥有了数据缓存区后,就可以向其中存放数据和检索数据了。在iBATIS中,有多种的缓存管理策略,也可以自定义缓存管理策略。
关于缓存的功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外提供的功能:数据存储和数据检索;另外一种是内部管理的功能:缓存对象标识的生成,缓存区刷新,数据检索算法等。下面就逐一介绍这些功能的代码实现。
1. 数据存储
首先看一下CacheModel中的putObject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因为真正缓存数据对象的地方是在CacheController中,所以CacheModel的putObject方法中会调用CacheController的putObject方法执行真正的数据存储。由于不同的CacheController实现的缓存管理方式不同,所以putObject实现也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不同的CacheController实现的putObject方法
1) FifoCacheController
2)LruCacheController
3)MemoryCacheController
4)OSCacheController
这个缓存管理使用了OSCache来管理缓存,这里就不做仔细的介绍了。
2. 数据检索
在数据被放置到缓存区中以后,程序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数据检索。首先看一下CacheModel类的getObject方法是如何检索数据的
真正的数据检索操作是在CacheController的实现类中进行的,下面就分别来看一下各个实现类是如何检索数据的。
1) FifoCacheController
2) LruCacheController
3) MemoryCacheController
3 唯一标识的生成
在iBATIS中,用CacheKey来标识一个缓存对象,而CacheKey通常是作为Map中的key存在,所以CacheKey的hashCode的计算方法异常重要。影响hashCode的值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对每一个影响hashCode的元素,都需要调用CacheKey的update方法来重新计算hashCode值。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CacheKey的创建以及计算的相关过程。
首先CacheKey是在BaseDataExchange类的getCacheKey方法中被创建的。
这个方法被MappedStatement中的getCacheKey调用
真正需要CacheKey对象的地方是在CacheStatement类中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getCacheKey调用,将对CacheKey有影响的因素施加给了hashCode。其中对CacheKey的hashCode起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aseCacheKey,sql语句,参数值,statement id。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是session id。
现在我们知道了决定CacheKey的相关因素,也就知道了iBATIS是如何唯一的确定一个缓存对象。
经过以上的代码分析,可以掌握iBatis如何生成CacheKey对象和计算其hashCode值,以及存储和检索数据对象。这些正是iBATIS缓存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实现原理,有助于我们更高效的使用iBATIS缓存功能,或者是开发自己的缓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