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项目、脑科学
在过去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射击选手杨倩在10米气步枪的项目中获得了金牌。
那么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如何才能保持冷静,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呢?
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从脑电信号入手,探究一下脑电技术应用于竞技体育中,可以带来些什么。随着脑电技术的发展,以及脑电硬件设备方面主动屏蔽技术的开发,使得采集运动过程中的脑电成为可能,让脑电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环境。主动屏蔽技术的优势在于,电极线的移动不会产生大幅度的伪迹,进而使其对EEG信号采集过程的干扰降低。
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呈现出更好的表现,有研究者将脑电设备应用于运动过程中,探究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的脑电信号变化,无论是足球比赛中的点球,篮球比赛中的罚篮,还是射击项目中每一发子弹的发射,等等,所考验的都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高低,由于心理状态不佳影响到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发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因此,要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水平,对于人脑在竞技运动中变化的研究必不可少。接下来总结了几篇文献,内容关于移动便携式脑电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