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笔记

  一、网络标准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把网络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模型;(通俗的讲就是建立一个模板,大家可以在这个模板中自由发挥,建立适合的一套模板,一起玩的人多了,就形成一种特殊通用的网络协议)

 目的:这种分层的方法使不同厂商和技术之间的互操作性更容易实现。

 模式:每个层次都执行特定的功能,并且每个层次都依赖于其下一层的服务。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主要关注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硬件特性。
  • 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 传输数据硬特性:数据编码、传输速率、电压水平等。
  • 数据的单位为“bit”。
  • 规范代表:RJ45,RS232,RS485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 从网络层接收数据包。
  • 将原始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
  • 帧的错误检测与校正。
  • 物理地址(如MAC地址)的识别(及物理地址包含在这层中)。
  • 数据的单位为“帧”,包含物理地址。
  • 协议代表:SDLC、PPP、STP等。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 从传输层接收数据
  • 主要任务是路由(Rout)数据包,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从源到目的地。
  • 路由(Rout)是一种将数据包从源端移动到目的端的方法,该方法建立子啊IPV4 & IPV6基础之上。
  • 网络地址(如IP地址)的识别(及网络地址包含在这层中)。
  • 数据的单位为“包”(Packets),包含有网络地址。
  • 协议代表:IP(Internet Protocol)、IPX、RIP、OPPI等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从会话层接收数据。
  • 将数据分为称为“段”(Segment)数据单元(Data Unit)。

        每个数据单元包含一个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序列号端口号有助于引导每一个网段执行正确的应用程序,序列号有助于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综合段,以便再接收者处形成正确的消息:

  • 传输层通过分段(Segmentation)、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和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来控制通信的可靠性。
  • 数据的单位为“段”(Segment)
  • 协议代表:TCP、UDP、SPX等

        UDP比TCP更快,因为它不会提供任何关于数据是否真正交付的反馈,而TCP提供反馈,因此丢失的数据可以在TCP中重新传输。在是否接收到所有的数据并不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如流媒体电源、歌曲、游戏、IP语音、TFTP、DNS等可以使用UDP协议传输数据;而必须要进行完整的数据传输的场合,例如万维网、电子邮件、FTP等,就需要使用TCP协议。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 从表示层接收数据。
  •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会话)。
  • 会话验证和授权。
  • 它还可以处理会话中的同步和恢复问题。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从应用层接收数据
  • 将这些字符和数据(如:Chinese、666),转换成机器能够理解的二进制格式(1001 0110),这个功能称为“翻译”功能,以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 它可以处理数据的加密、压缩和数据格式转换。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应用层是最高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 与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通信的所有应用层协议都属于此层。
  • 协议代表:HTTP/S协议、SMTP邮件传输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Telnet等

二、TCP/IP网络模型

 

 

1.历史背景

  • 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于1984年发布,旨在提供一种通用的网络参考模型。
  • TCP/IP模型是在实际互联网的发展中逐渐演化而来,更贴近实际需求,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DoD)开发的。

2.实际应用

  • OSI模型没有指定具体的协议,而只是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框架。因此,不同的协议可以用于每个层次。
  • OSI模型更常用于教育和理论领域,而实际网络工程更多地采用TCP/IP模型。
  • TCP/IP模型是实际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因为它更直接地反映了实际使用的协议和体系结构,
  • TCP/IP模型在每个层次上定义了特定的协议,如IP、TCP、UDP等。这些协议在实际互联网通信中广泛使用。

三、以太网

        以太网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规范,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一组标准,用于局域网的数据传输,包含在IEEE 802.3标准中。

        其他层次的定义由其他协议栈(如TCP/IP)来完成。以太网的功能需要依赖其他协议和层次,例如网络层(如IP协议)和传输层(如TCP和UDP协议)来实现数据的路由、分组和传输控制等。这些协议栈通过在以太网上运行,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网络功能和服务。

1.对物理层的规定:

  1. 传输媒介:以太网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如Cat5、Cat6)、光纤和同轴电缆等。每种传输媒介都有其特定的传输特性和限制。

  2. 传输速率:以太网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常见的包括10 Mbps(10BASE-T)、100 Mbps(100BASE-TX)、1 Gbps(1000BASE-T)和10 Gbps(10GBASE-T)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更高速率的以太网标准出现。

  3. 编码和调制:以太网使用特定的编码和调制方式来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物理信号进行传输,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4. 连接器类型:以太网使用不同类型的连接器来连接传输媒介和设备,如RJ-45连接器用于双绞线,LC或SC连接器用于光纤等。

  5. 长度限制:以太网对于不同传输媒介和速率都有特定的传输距离限制,超过限制可能会导致信号衰减和传输错误。

2.对数据链路层的规定:

  1. 帧格式:以太网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帧头、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数据和帧校验序列等字段。帧头包含了帧的起始和结束标记,用于同步和定位帧的边界。

  2. MAC地址: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唯一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用于在局域网中标识设备。目的MAC地址字段指示了帧的接收方,源MAC地址字段指示了帧的发送方。

  3. 媒体访问控制:以太网使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来管理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物理媒介的访问。设备在发送数据前会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忙碌则等待,避免冲突。如果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设备会停止发送,并执行退避算法,随机选择一个时间后重新发送。

  4. 帧的最小和最大长度:以太网规定了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确保足够的传输时间和冲突检测时间。最大帧长度为1518字节(不包括帧校验序列),超过该长度的帧将被丢弃或分片。

  5. 帧校验序列:每个以太网帧都包含一个帧校验序列(FCS),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接收方使用FCS来验证帧的完整性,如果校验失败,则丢弃该帧。

四、现场总线(Fieldbus)

现场总线是一系列工业网络协议的总称,主要用于实时分布式控制。

现场总线(Field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它提供了在工业现场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标准化方法。

五、工业以太网(Industrial Ethernet)

        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种网络通信技术。它是以太网在工业环境中的特殊应用,旨在满足工业控制系统对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工业以太网持续推动工厂的工业互联,并不断蚕食着现场总线的市场份额,总的来说常见的PROFINET、ETHERNET/IP、POWERLINK、ETHERCAT、MODBUS TCP等工业以太网背后都有着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倍福、三菱、菲尼克斯等传统工业巨头的身影。

但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工业以太网,我们都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

1.第一类

        完全基于TCP\UDP\IP,硬件层未更改,采用传统以太网控制器,典型的有标准PROFINET、ETHERNET/IP、MODBUS TCP

2.第二类

        部分基于TCP\UDP\IP,硬件层未更改,具有Process Data协议,直接由以太网帧进行传输,TCP/UDP依然存在,不过由Timing Layer控制,典型的有PROFINET RT、POWERLINK

3.第三类

        硬件层更改,使用实时以太网控制器,典型的有PROFINET IRT、CC-LINK IE 、SERCOS III 、ETHERCAT

4.性能横向对比

        如上面截图可以看出,按最小通信周期和同步抖动来划分,

Ethercat和SERCOS-III处于第一梯队,

Profinet-IRT和PowerLink处于第二梯队,

Ethernet/IP处于第三梯队。

        之所以如此,背后的原因取决于其实现路线,工业以太网实现路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4.1基于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使用TCP/IP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在应用层解决实时问题,这种方法显然对标准以太网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但是只能实现软实时,因为CSMA/CD机制的原因,实时性能不高;使用这种方式的有Profinet和Ethernet/IP。

4.2标准以太网帧: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基于标准的以太网,而传输层不采用TCP/IP。通常采用主站控制所有从站对介质的访问时间/顺序,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来避免访问冲突。这种方式可以直接使用以太网的硬件,而通过修改传输层来实现实时性;使用这种方式的有PowerLink、Profinet RT。

4.3修改的以太网帧:

        不使用标准以太网帧结构,而是进行优化和修改以达到更高的性能。通常需要借助专用的硬件来实现,比如ASIC或FPGA。使用这种方式的包括Ethercat、SERCOS III、Profinet IRT。

        有一个基本适用的准则(划重点):对标准以太网修改的越多,性能越高,同时兼容性越差,实施的硬件成本也越大。所以可以看出,不同的工业以太网除了直接竞争外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擅长的领域。至于选择哪种,并不是一味看性能,要从应用需求出发并考虑成本、通用、实施难度及开放性成本等等。

  • 22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