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美

出门,左转,顺胡同,东走50米,看到了什么,哇哇哇(不是青蛙),好香的臭豆腐啊,我认为那是最美的东西了。

    很多的人都认为什么什么是美的,但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认定,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关于美的一些事情。

    先是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在黑格尔哲学中。美的概念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宇宙生活是绝对观念体现的过程。只有在其整个空间和其存在的全部时间内的宇宙才是绝对观念的完全体现;而在为空间时间所限制的某一事物中绝对观念是绝不能完全体现出来的。绝对观念体现后就分解为各个特定观念的链条;而每一个特定的观念也同样只有在它所包罗的无限众多的事物或实体中才能完全体现,但绝不能在某一个别实体中完全体现出来。
 
  但是,一切精神活动领域都受从直接上升到间接这条规律的支配。由于这条规律,那只有经过思维(间接形式下的认识)才能完全理解的[绝对]观念,起初是以直接的形式或一种印象的形式出现于心中,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为空间时间所限制的个别事物完全吻合于它的概念,似乎某一特定的观念完全体现在这个事物上,而一般的观念又完全体现在这特定的观念上。对事物的这种看法是一种假象(ist ein Sc hein),因为一个观念决不会完全显现在个别事物上;但是在这个假象下面却包含着真实,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一般的观念确实体现在特定的观念上,而这待定的观念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个别的事物上。这个以为观念完全显现在个别事物上的、本身包含着真实的假象,就是美(das Schone)。
 
    美的概念在流行的美学体系中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由这个基本观点得出了如下的定义:美是在有限的显现形式中的观念;美是被视为观念之纯粹表现的个别的感性对象,因此在观念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感性地显现在这个别的对象上,而在个别的感性对象中,又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观念的纯粹的表现。从这方面说,个别的对象就叫形象(das Bild)。

  这样,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一致。

    黑格而的定义可能很有问题,在本世纪初都在批判,用康德的美学观点来代替.

    康德之前的西方美学有两个阵营,或坚信美是美感的根源,或强调美感决定美。康德借助于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实现了人本主义位移。而这一美学思想的重大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这表现为3个方面:(1)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纷纷通过批判黑格尔客观主义、继承和光大康德的人本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克罗齐、科林伍德把康德做为自己的理论先驱,把主体情感、想象、直觉看成产生美、美感的根源,从而建立了全力张扬现代主义艺术、在二十世纪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表现主义美学。胡塞尔、杜夫海纳则从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中得到了启示,开创了追寻本体之本、思维之思的研究美与美感的现象学方法。而海德格尔则又将现象学方法和康德的先验方法再度综合,建立了存在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执二十世纪美学牛耳达40年之久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潮。(2)康德影响下的二十世纪美学人本主义的一个整体性倾向是非理性主义。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是一次脱胎于康德而又不同于康德的人本主义位移。康德将美与美感的根源视为审美判断力,判断力的外化是可经验的现象,其本质则是人的自由。自由不可为感知所把握,这正是美作为一种自由形式的超越性之所在.

    中国的美学发展:

    王国维和梁启超分别开启了2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转型中的两种取向。王国维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参照西方现代美学的理论框架,确立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二是美学的话语形式也发生了从传统经验的、印象式的、重体悟的表达向逻辑的、智性的和思辩的方向转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美学被纳入进现代思想文化启蒙的轨道。第二次转型发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其中又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主要任务是恢复现实主义的美学传统,打破沉闷、僵化的局面;第二阶段发生在80年代中期到末期,以方法论的变革和文学主体性的探讨为契机,理论界将西方理论一个多世纪里组建起来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武器迅速操练了一遍。第三阶段发生在90年代,随着工商主义大潮的汹涌,市民阶层凭借着强大的经济优势进入社会中心,大众文化全面扩张,实用理性、消费意识形态、现世观念增长,追求感性化、快餐化和平面化的文化消费模式盛行。因此,90年代的文化主题是如何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统治下拯救精神,是从本体根据上或“本体论承诺”上完成对原有美学形态的超越。

    美学界一般认为,中国20世纪美学分别在世纪初、60年代、80年代出现了三次美学热潮,这三次美学热潮造就了以朱光潜为带表的第一代美学家,以李泽厚为带表的第二代美学家,以及正在茁壮成长之中的第三代青年美学家。同时,中国20世纪美学经过100年的艰难探索,经过世纪之初的对于西方美学的介绍以及60年代的四大学派的论战之后,从80年代开始,也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取向,这就是:从认识活动的角度考察审美活动的反映论美学、从实践活动的角度考察审美活动的实践论美学、从生命活动的角度考察审美活动的生命论美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前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2。

    这个是批判黑格而给出的美的定义: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就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对美我是主张用唯心的观点的。美是一种感觉,是人类才有的一种感觉。

   经常有人说什么狗认为是屎是美的这种话,你不是狗,你又能如何知道?

   美是主观的,如果脱离了人,美就不存在了;美是变化的,今天可能认为是美的,明天就变了(唐朝的肥女,呵呵);美是因人而异的,希特勒刚开始当画家的时候画的都是规整的建筑,后来也是按规整的方式去要求人,认为不和规范的都要毁灭,这也是自己的美学观点;美有时是分时间地点的,有个爱好摄影的人,总是在用完所以的胶卷后,才看到最美的风景,他成天都拿这事和别人说,于是有一次大家出游,当他用完胶卷后,又说看到了一个好的风景,友人就把预藏的胶卷给他,结果他再从取景框中看,一切都不同了。

    美是有各种各样的特征的。天下间任何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看来都有可能是美的。美不是由偏颇产生的,是自来就有的,关键的是看它的是什么人。

    我也来给美下个解释性的定义,不是很和规范,我认为:美是人类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对事物的一种变异思维。

   下面是推荐书籍,如果要研究美,最好把以下的书先看完,都不是很深的.

  李泽厚   《美学三篇》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全面、系统地讨论自已美学思想的专著。《美的力程》从宏观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华夏美学》概括描述了以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的悠久历史根源所包含的矛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学四讲》从[自然的人文]的观点出发,提出文学与人类命运相关连的前景[三书]旁征博引,见解独到,引导读者步入金碧辉煌的美学殿堂。

  宗白华  《美学散步》    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和精神与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融汇一体,建构了一种观照艺术、甚至学术的独特方式。德国古典哲学中精深博大的宇宙本体境相,邃密的逻辑和玄奥的思辩,与中国古典哲学、艺术中的圆融智慧和悠渺意境,以及灵气飞动的生命意趣,交相辉映,形成了宗白华先生精神境界的独特的底色。在《美学散步》这些极精微的思想和方法中,我们不难看到: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柏格森关于生命和世界的时间意识,以及康德深邃博大的哲学时空观,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和思维方法的一维;他把这些理论与中国的《易传》、老庄以及禅宗等思想融会贯通,铸成一体,从具体的作品体悟入手,运用精密的思辩方法,破解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之谜,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精湛、绝妙的思想和理论。《美学散步》所展现的如此高妙境界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范式,在现代中国美学界,不仅前无古人,至今也无来者,几成绝唱!也许,它对于中国美学的贡献,我们在21世纪才会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西方美学名著提要》所取著名美学著作计八十八部。著者计数十个国家,时间跨度达二千四百年。每部作品前都有各名家生平业绩的简要介绍,读了这些「背景」文字,对其著作内容的了解就顺当多了。该书广涉西方近九十位思想大师的带表作,这些原著有不少尚未译成中文,故对其精选、研读,并写出精短的提要,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该书正是数十位研究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