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多路复用I/O服务端客户端之epoll

什么是epoll

epoll是什么?按照man手册的说法:是为处理大批量句柄而作了改进的poll。当然,这不是

2.6内核才有的,它是在2.5.44内核中被引进的(epoll(4) is a new API introduced in Linux kernel

2.5.44),它几乎具备了之前所说的一切优点,被公认为Linux2.6下性能最好的多路I/O就绪通

知方法。

epoll的相关系统调用

其实对于epoll而言,他进行了解耦的优化,将我们复用等待操作拆分成了3个步骤,和一个结果组项。


epoll只有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 3个系统调用。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自从linux2.6.8之后,size参数是被忽略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

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

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wKioL1dOOfvTcGvuAAAdjLlbAhs359.png

为什么会有这个fd选项。应为我认为的是在epoll中,相对于之前的select和poll而言,select针对于nfds,也就是文件描述符最大监听值,poll是针对于他所保存的一个结构体数组,在epoll中,他进行了操作上的拆分,并且在内部的操作上封装了存储数据结构——红黑树,输出数据结构——链表。

存在了复数以上的内部数据,所以选择利用文件描述符来进行内部操作。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wKioL1dOOi6wylTQAAAkfBNnxCI633.png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

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

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针对于我们红黑树种的增删改。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

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wKioL1dNCB-RKBwUAABFFruAln4297.png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

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wKioL1dOPEyzNSLQAAAw_RHDWko159.png

收集在epoll监控的事件中已经发送的事件。参数events是分配好的epoll_event结构体数组,

epoll将会把发生的事件赋值到events数组中(events不可以是空指针,内核只负责把数据复

制到这个events数组中,不会去帮助我们在用户态中分配内存)。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

events有多大,这个 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

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如果函数调用成功,

返回对应I/O上已准备好的文件描述符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将红黑树的读取存储到链表中,然后events就是响应数据结构存储的数组

epoll工作原理

epoll同样只告知那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而且当我们调用epoll_wait()获得就绪文件描述符时,

返回的不是实际的描述符,而是一个代表就绪描述符数量的值,你只需要去epoll指定的一

个数组中依次取得相应数量的文件描述符即可,这里也使用了内存映射(mmap)技术,这

样便彻底省掉了这些文件描述符在系统调用时复制的开销。

另一个本质的改进在于epoll采用基于事件的就绪通知方式。在select/poll中,进程只有在调

用一定的方法后,内核才对所有监视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扫描,而epoll事先通过epoll_ctl()来

注册一个文件描述符,一旦基于某个文件描述符就绪时,内核会采用类似callback的回调机

制,迅速激活这个文件描述符,当进程调用epoll_wait()时便得到通知。


Epoll的2种工作方式-水平触发(LT)和边缘触发(ET)

假如有这样一个例子:

1. 我们已经把一个用来从管道中读取数据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 这个时候从管道的另一端被写入了2KB的数据

3. 调用epoll_wait(2),并且它会返回RFD,说明它已经准备好读取操作

4. 然后我们读取了1KB的数据

5. 调用epoll_wait(2)......


Edge Triggered 工作模式:

如果我们在第1步将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时候使用了EPOLLET标志,那么在第5步调用

epoll_wait(2)之后将有可能会挂起,因为剩余的数据还存在于文件的输入缓冲区内,而且数

据发出端还在等待一个针对已经发出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有在监视的文件句柄上发生了某

个事件的时候 ET 工作模式才会汇报事件。因此在第5步的时候,调用者可能会放弃等待仍

在存在于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剩余数据。在上面的例子中,会有一个事件产生在RFD句柄

上,因为在第2步执行了一个写操作,然后,事件将会在第3步被销毁。因为第4步的读取操

作没有读空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数据,因此我们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2)完成后,是否挂

起是不确定的。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

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调用ET模

式的epoll接口,在后面会介绍避免可能的缺陷。

i 基于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当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时才需要挂起,等待。但这并不是说每次read()

时都需要循环读,直到读到产生一个EAGAIN才认为此次事件处理完成,当read()返回的读

到的数据长度小于请求的数据长度时,就可以确定此时缓冲中已没有数据了,也就可以认

为此事读事件已处理完成。


Level Triggered 工作模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调用epoll接口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一个速度比较快的poll(2),并且无论后

面的数据是否被使用,因此他们具有同样的职能。因为即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

个chunk的数据的时候仍然会产生多个事件。调用者可以设定EPOLLONESHOT标志,在

epoll_wait(2)收到事件后epoll会与事件关联的文件句柄从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因此当

EPOLLONESHOT设定后,使用带有 EPOLL_CTL_MOD标志的epoll_ctl(2)处理文件句柄就

成为调用者必须作的事情。


LT(level triggered)是epoll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block socket.在这种做法

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

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 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

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ET (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它效率要比LT更高。ET与LT的

区别在于,当一个新的事件到来时,ET模式下当然可以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到这个事件,

可是如果这次没有把这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处理完,在这个套接字中没有新的事件

再次到来时,在ET模式下是无法再次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这个事件的。而LT模式正好相

反,只要一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还有数据,就总能从epoll_wait中获取这个事件。

因此,LT模式下开发基于epoll的应用要简单些,不太容易出错。而在ET模式下事件发生时,

如果没有彻底地将缓冲区数据处理完,则会导致缓冲区中的用户请求得不到响应。

Nginx默认采用ET模式来使用epoll。


需要注意的一些点是:

  1. 在ET模式下,我们在ET模式下是边缘式触发,他是在非阻塞模式下的运行的,对于服务端来说。我们需要保证读事件写事件的数据完全读取,因为在非阻塞模式下,可能出现数据读取的不完全,所以必须要进行数据控制。

    所以封装了read_data函数,保证读取。

    但是在非阻塞模式下的read函数,如果内部没有数据,他会进行阻塞等待数据写入,返回EAGAIN错误码,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

  2. ET模式下的写事件,他是写出数据,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进程缓冲区大于发送缓冲区的情况下,

  buf,数据区已经满了。无法继续向buf数据区写入数据,然后回进入阻塞,非阻塞模式下。 他会返回EAGAIN错误,等待有空间写入才继续进行写,但是我们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设置buf控制了缓冲区的长度,因为是消息回显。所以暂时不需要考虑出现的情况。

  1. 一次调用write()写入可写入字节,然后返回值。所以我们一次write()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然后对于代码而言我就不书写LT(水平触发模式)了,应为跟ET差不多,只需要把ev.events的属性去掉EPOLLET就好了

我写的是进行消息回显的epoll服务端。

下面看一下代码,写了很多过程输出信息,大家可以结合代码和运行结果看一下epoll的流程。

#include<assert.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ring.h>
#include<errno.h>
#include<fcntl.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arpa/inet.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sys/epoll.h>

#define _BACKLOG_ 5
#define _MAX_FD_NUM_ 64

//因为epoll_data是联合体数据。我们需要获取其中的buf指针还有fd所以我们自己定义一个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data_buf
{
	int fd;
	char buf[1024];
}data_buf_t,*data_buf_p;


//server命令行判断
void usage(char *porc)
{
	printf("%s: [ip][port]\n",porc);
}


//设置为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
static int set_non_block(int fd)
{
	int old_fl = fcntl(fd,F_GETFL);
	if(old_fl < 0)
	{
		perror("fcntl");
		return -1;
	}
	if(fcntl(fd,F_SETFL,old_fl |O_NONBLOCK))
	{
		perror("fcntl");
		return -1;
	}
	return 0;
}

//服务端的建立监听。
int startup(char *ip,int port)
{
	int sock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nt opt = 1;
	if(setsockopt(sock,SOL_SOCKET,SO_REUSEADDR,&opt,sizeof(opt)))
	{
		perror("setsockopt");
		exit(1);
	}

	struct sockaddr_in listen_sock;
	listen_sock.sin_family = AF_INET;
	listen_sock.sin_port = htons(port);
	if(strcmp(ip,"any") == 0)
		listen_sock.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else 
		listen_sock.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

	if(bind(sock,(struct sockaddr*)&listen_sock,sizeof(listen_sock)) < 0)
	{
		perror("bind");
		exit(2);
	}

	if(listen(sock,_BACKLOG_) < 0)
	{
		perror("listen");
		exit(3);
	}

	return sock;
}

//保证read的读取完全
int read_data(int fd,char *buf,int size)
{
	assert(buf);
	int ret = -1;
	int index = 0;
	printf("join read_data\n");
	while(index < size)        //读取size个数据
	{
		printf("join read_data while\n");
		ret = read(fd,buf+index,size-index);
		printf("ret:%d,read success,fd is %d\n",ret,fd);
		if(ret > 0)    //读取成功继续进行
		{			
			index += ret;
		}
		else    //失败情况下才会有错误码返回,可以避免二次连接errno全局变量的问题
		{
			if(errno == EAGAIN)
			{
				printf("EAGAIN\n");
				return index;
			}
			perror("read");
			printf("now fd is %d",fd);
			return index;
		}
	}
	return index;
}

static int epoll_server(int sock)
{
	int epoll_fd = epoll_create(256);
	if(epoll_fd < 0)
	{
		perror("epoll_create");
		exit(4);
	}
	
	printf("epoll_create success\n");
	struct epoll_event ev;
	ev.events = EPOLLIN |EPOLLET;
	ev.data.fd = sock;
	
	if(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ADD,sock,&ev) < 0)
	{
		perror("epoll_ctl");
		exit(5);
	}

	//设置一个输出的参数数组;
	struct epoll_event ev_out[_MAX_FD_NUM_];
	
	int max = _MAX_FD_NUM_;
	int timeout = 5000;
	int num = -1;
	int i = 0;
	int done = 0;
	data_buf_p mem = (data_buf_p)malloc(sizeof(data_buf_t));
	if(!mem)
	{
	    perror("malloc");
	    continue;
	}
	while(!done)
	{
		 //switch(num = epoll_wait(epoll_fd,ev_out,max,timeout))
		
		num = epoll_wait(epoll_fd,ev_out,max,timeout);
		printf("num is %d\n",num);
		switch(num)
		{
			case 0://timeout
				printf("timeout \n");
				break;
			case -1:
				perror("epoll_wait");
				break;
			default:
				{    
				//遍历操作。
					for(i = 0; i < num;++i)
					{
					//监听事件
						if((ev_out[i].data.fd == sock) && (ev_out[i].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
							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
							socklen_t len = sizeof(client);

							int fd = ev_out[i].data.fd;
							int newsock = accept(fd,(struct sockaddr*)&client,&len);
							if(newsock < 0)
							{
								perror("newsock");
								continue;	
							}
							//设置每创建的一个文件描述符为非阻塞
							int err = set_non_block(newsock);
							if(err <  0)
							{
								printf("non_block error\n");
								close(newsock);
								continue;
							}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ev.data.fd = newsock;
							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ADD,newsock,&ev);
							printf("get a new connect\n");

						}
						//读取事件
						else if(ev_out[i].events & (EPOLLIN |EPOLLET))
						{
							printf("join read\n");
							int fd = ev_out[i].data.fd;
						//	data_buf_p mem = (data_buf_p)malloc(sizeof(data_buf_t));
							//保存结构体fd。
							mem->fd = fd;
							ssize_t _s = read_data(mem->fd,mem->buf,sizeof(mem->buf)-1);
							 // ssize_t _s = read_data(mem->fd,mem->buf,sizeof(mem->buf) - 1);
							if(_s > 0)
							{
								mem->buf[_s] = '\0';
								printf("%d client:%s len:%d\n",mem->fd,mem->buf,_s);
								ev.events = EPOLLOUT | EPOLLET;
								ev.data.ptr = mem;
								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MOD,fd,&ev);
								printf("change fd success EPOLLOUT\n");
							}
							else if(_s == 0)
							{
								printf("client close...\n");
								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DEL,fd,NULL);
								close(fd);
								free(mem);
							}
							else
							{
								printf("data_read is failed");
								continue;
							}
						}
						//写事件
						else if (ev_out[i].events & (EPOLLOUT |EPOLLET))
						{
							data_buf_p mem = (data_buf_p)ev_out[i].data.ptr;
							int fd = mem->fd;
							char *buf = mem->buf;
							write(fd,buf,strlen(buf));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ev.data.ptr = mem->buf;
							//确保文件描述符正确,不可等于mem-buf,因为是联合体。
							ev.data.fd = mem->fd;
							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MOD,fd,&ev);
							printf("echo write success,change fd EPOLLIN\n");
						}
						else
						{
								
						}
					}
				}
				break;
		}
	}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f(argc != 3)
	{
		usage(argv[0]);
		return -1;
	}

	int port = atoi(argv[2]);
	char *ip = argv[1];
	int listen_sock = startup(ip,port);
	printf("listen succed\n");
	epoll_server(listen_sock);
	close(listen_sock);

	return 0;
}

client端和之前的代码一样。就贴上来了。

看一下运行结果:

wKiom1dNDAiRDOO4AADMOmmwkR4055.png

多个客户端相互连接:

wKiom1dOPn7Qse4MAADBx5k0f6o102.png


epoll的优点:

1.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FD)

select 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一定限制的,由FD_SETSIZE设置,默认

值是2048。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上万连接数目的IM服务器来说显然太少了。这时候你一是

可以选择修改这个宏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不过资料也同时指出这样会带来网络效率的下降,

二是可以选择多进程的解决方案(传统的 Apache方案),不过虽然linux上面创建进程的代价比

较小,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加上进程间数据同步远比不上线程间同步的高效,所以也不

是一种完美的方案。不过 e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

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

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2.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传统的select/poll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你拥有一个很大的socket集合,不过由于网络延时,

任一时间只有部分的socket是"活跃"的,但是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会线性扫描全部的集合,

导致效率呈现线性下降。但是epoll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会对"活跃"的socket进行操作---这

是因为在内核实现中epoll是根据每个fd上面的callback函数实现的。那么,只有"活跃"的

socket才会主动的去调用 callback函数,其他idle状态socket则不会,在这点上,epoll实现了

一个"伪"AIO,因为这时候推动力在os内核。在一些 benchmark中,如果所有的socket基本上

都是活跃的---比如一个高速LAN环境,epoll并不比select/poll有什么效率,相反,如果过多

使用epoll_ctl,效率相比还有稍微的下降。但是一旦使用idle connections模拟WAN环境,epoll的

效率就远在select/poll之上了。也就是数据存储上的优化操作。

3.使用mmap加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消息传递

这点实际上涉及到epoll的具体实现了。无论是select,poll还是epoll都需要内核把FD消息通

知给用户空间,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就很重要,在这点上,epoll是通过内核于用户

空间mmap同一块内存实现的。而如果你想我一样从2.5内核就关注epoll的话,一定不会忘记

手工 mmap这一步的。


总结:

其实对于epoll而言,在我理解中,他更多的是吧我们多路监听的一个事件变成了一个数据结构的机制操作,增删改,来对我们所有的响应进行操作,然后文件描述符就是他们的大哥。

很重要的是,他的边缘模式与水平模式的设计。

还有他的3个优点。

至于read,write在ET模式下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函数封装内部控制好判断条件,在epoll内部利用多进程去规避errno的修改持续性问题(函数不可重入),这将是得不偿失的。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

本文出自 “剩蛋君”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memory73.blog.51cto.com/10530560/178477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