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概述
⽇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我们经常需要通过打印⽇志来发现和定位问题,或者根据⽇志来分析程序的运⾏过程.在Spring的学习中, 也经常需要根据控制台的⽇志来分析和定位问题.
打印日志
一:在程序中得到⽇志对象.
通过⽇志⼯⼚ LoggerFactory 获取
在程序中获取⽇志对象需要使⽤⽇志⼯⼚ LoggerFactory,如下代码所⽰: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ger=LoggerFactory.getLogger(LoggerController.class);
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需要传递⼀个参数,参数可以是 String 类型或者 类对象 标识这个⽇志的名称.这样可以更清晰的知道是哪个类输出的⽇志.当有问题时,可以更⽅便直观的定位到问题类,所以通常情况下,传入的参数都是当前类的类对象
注意:Logger 对象是属于 org.slf4j 包下的, 不要导⼊错包.
通过 lombok 提供的 @Slf4j 注解
lombok 是一个程序猿很常用的工具类,它提供了 @Slf4j 注解帮助我们快速的创建⽇志对象,代码如下:
首先,添加 lombok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projectlombok</groupId>
<artifactId>lombok</artifactId>
<optional>true</optional>
</dependency>
通过 @Slf4j 注解快速获取⽇志对象
@Slf4j
public class LoggerController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og() {
log.error("打印error日志");
}
}
如上代码在类 LoggerController 前加 @Slf4j 注解,就相当于写了一段如下的代码到类 LoggerController 中,创建了名称为 log 的日志对象,直接使用即可
private final static Logger log=LoggerFactory.getLogger(LoggerController.class);
二:使⽤⽇志对象输出要打印的内容.
日志打印的方法对应日志的级别,⽇志的级别从⾼到低依次为: FATAL、ERROR、WARN、INFO、DEBUG、TRACE (后面会详细介绍),打印日志的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Log() {
log.error("打印error日志");
log.warn("打印warn日志");
log.info("打印info日志");
log.debug("打印debug日志");
log.trace("打印trace日志");
}
SLF4J 框架介绍
SLF4J 就是其他日志框架的⻔⾯. SLF4J 可以理解为是提供⽇志服务的统⼀API接⼝, 但并不涉及到具体的⽇志逻辑实现.
SLF4J是⻔⾯/外观模式的典型应⽤
门面/外观模式定义
⻔⾯模式(Facade Pattern)⼜称为外观模式, 提供了⼀个统⼀的接⼝, ⽤来访问⼦系统中的⼀群接⼝. 其主要特征是定义了⼀个⾼层接⼝,让⼦系统更容易使⽤.其中 SLF4J 就是日志框架中的高层接口
SLF4J 框架的意义
SLF4J 框架既然不是具体实现功能的日志框架,那么它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假设现在我们不引入 SLF4J 这个门面框架
常⻅的实现功能的⽇志框架有 log4J , logback 等.如果⼀个项⽬已经使⽤了 log4j ,⽽你依赖的另⼀个类库,假如是 Apache Active MQ, 它依赖于另外⼀个⽇志框架logback, 那么你就需要把logback 也加载进去.此时项目中就存在了两个日志框架,这就会导致一些问题:
1. 不同⽇志框架的API接和配置⽂件不同,如果多个⽇志框架共存,那么不得不维护多套配置⽂件(这个配置⽂件是指用户⾃定义的配置⽂件).
2. 如果要更换⽇志框架,应⽤程序将不得不修改代码,并且修改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些代码冲突.
现在我们引入 SLF4J 这个门面框架
引⼊⻔⾯⽇志框架之后,应⽤程序和⽇志框架(框架的具体实现)之间有了统⼀的API接⼝(⻔⾯⽇志框架 实现),此时应⽤程序只需要维护⼀套⽇志⽂件配置,
简单来说,SLF4J 门面框架作为实现功能的框架和应用程序的中间者,它管理了很多功能框架的 api 接口,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的 api 接口,降低了应用程序使用框架的难度,并且避免了应用程序和功能框架进行直接接触,起到了解耦的效果,当功能框架的内部实现发生变化,门面框架为应用程序提供的 api 不会发生变化,就不用修改应用程序的代码
⽇志格式的说明
上图所示的是一段 Spring Boot 的日志,⽇志输出内容元素具体如下:
1. 时间⽇期:精确到毫秒
2. ⽇志级别:ERROR, WARN, INFO, DEBUG 或TRACE
3. 进程ID
4. 线程名
5. Logger(日志对象)名(通常是日志对象所在类的类名)
6. ⽇志内容
⽇志级别
日志的级别从⾼到低依次为: FATAL、ERROR、WARN、INFO、DEBUG、TRACE,
FATAL:致命信息,表⽰需要⽴即被处理的系统级错误.
ERROR:错误信息,级别较⾼的错误⽇志信息,但仍然不影响系统的继续运⾏.
WARN:警告信息,不影响使⽤,但需要注意的问题
INFO:普通信息,⽤于记录应⽤程序正常运⾏时的⼀些信息,例如系统启动完成、请求处理完成等
DEBUG:调试信息,需要调试时候的关键信息打印
TRACE:追踪信息,⽐DEBUG更细粒度的信息事件(因为级别过低,除⾮有特殊⽤意,否则请使⽤DEBUG级别替代)
级别越⾼,收到的消息越少
要是细心我们会发现,在 ⽇志格式的说明 中,⽇志级别没有提到 FATAL(致命信息),这是因为 Spring 没有提供 FATAL 级别的日志打印,因为没有必要,如果发生 FATAL 级别的错误,程序马上就无法运行也就会被马上发现了
⽇志配置
配置⽇志级别
该配置项设置了最低显示的日志级别,Spring 默认是 info ,所以我们要想看到 debug 级别的日志就需要设置最低显示的日志级别为 debug
logging.level.root = debug
其中 root 表示根目录,表示设置了所有类打印的日志级别,我们也可以单独设置某个类最低显示的日志级别,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一般写 java 文件下的路径
logging.level.com.example.springbootdemo=debug
⽇志持久化
默认情况下日志都是输出在控制台上的,然⽽在线上环境中,我们需要把⽇志保存下来,以便出现问题之后追溯问题.把⽇志保存下来就叫持久化.
⽇志持久化有两种⽅式
1. 配置⽇志⽂件名
logging.file.name=logger/springboot.log
2. 配置⽇志的存储⽬录
只配置存储目录的话,Spring 会为路径下的日志文件命名为 spring.log
logging.file.path=logger2
注意:logging.file.name 和 logging.file.path 两个都配置的情况下, 只⽣效其⼀,以 logging.file.name 为准.
配置⽇志⽂件分割
如果我们的⽇志都放在⼀个⽂件中,随着项⽬的运⾏,⽇志⽂件会越来越⼤,难以查阅,所以需要对⽇志⽂件进⾏分割
配置⽇志分割后的⽂件名格式
logging.logback.rollingpolicy.file-name-pattern=${LOG_FILE}.%d{yyyy-MM-dd}.%i
配置日志文件自动分割的最大内存,如下代码表示当日志文件达到 10MB 就自动分割
logging.logback.rollingpolicy.max-file-size=10MB
分割以后的文件如下所示:
文件名包含了日志的日期和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