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基础架构标准化的运维体系之CMDB

何为CMDB

维基百科的定义: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简称CMDB,是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用语,是组织用来储存软件硬件资产(常称为形态项目CI)资讯的数据库。配置管理数据库可以将形态项目拆解到对应的逻辑层。数据库类似组织的资料仓储,也会记录各资产之间关系的资讯。CMDB提供方式可以了解组织的关键资产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例如信息系统、upstream来源以及资产之间的相依性、以及资产的downstream目标。

下面是ChatGPT给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未来,我更喜欢说CMDB银行换个名字叫UMC(Unified Metadata Center)

为何CMDB

从以下3个方面来看为什么需要CMDB。

从定义来看,CMDB本质上是一个存储软硬件资产的数据库。一般由公司内部技术部的基础架构团队负责管理和维护。技术部在没有CMDB之前,通过各类表格进行硬件资产的入库登记、机房上架信息登记、软件资产登记等各类的信息登记。一是人工维护;二是信息不准;三是效率低下,虽说诸多缺点,但没有CMDB也是万万不能的。

从作用来看,管理和维护由基础架构团队负责,着眼于资产管理,面向底层的软硬件资产的录入、查询、修改。一是替代原始的资源表格;二是起到快速检索和资源共享的作用。总体来说服务于运维,小范围内赋能运维对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从数据来看,录入的信息仅限于软硬件资产,数据的流动受限于的部门墙仅在技术部,甚至只局限在运维团队。数据本身的价值,未有效使用(被消费),一方面局限在某一团队,无法保障数据被充分消费也就无法保障;另一方面局限在软硬件资产管理上,没有从应用或者业务系统的视角,自上而下的进行资产的拆解和数据的血缘关系培养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行业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只有 25% 的组织从其 CMDB 投资中获得了有意义的价值
如上所述,传统的CMDB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看它不爽,但也干不掉他。作为CMDB管理和维护方的技术部,需要进行破局。CMDB作为技术运营部的基建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管理层很少关注。总结下来有三点

  • “基建”,本就是如水电时刻在用,也就无人关注
  • “资产”,在ITIL中更多的是面向资产管理,作用局限
  • “不准”,如果你在公司内部负责CMDB的建设,我相信一定在为CMDB的数据准确性犯愁,亦或为模型CI为难

换个思路,围绕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如题,应用系统贴近业务,业务服务公司战略,为公司挣钱。思路上正确。
但,
如何开展?
既然围绕业务系统开展,那么看看业务系统的生命周期和CMDB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理清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生命周期

CMDB需要和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挂钩,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依赖CMDB

理清各个节点CMDB的角色

对于CMDB来说,任何一个模型的任何一个CI项,均需要有意义。从供需角度分别来说

  • 供方:CMDB提供信息,供上游平台消费使用
  • 受方:使用CMDB的数据,并负责录入、更新模型的所有CI

信息录入和消费使用

CMDB为整个技术部门乃至业务的信息底座。
从上至下看,它是统一数据的来源;
从下至上看,它是上层建筑的底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录入

4种标准方式,分别为

  • 人工维护:最为原始,简单。适用于公司规模小,资产未规模化的公司。数据录入时间不固定,数据一致性差
  • 自动发现:自动化,高效。数据录入在事后,数据一致性好
  • 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流程触发,维护对象全生命周期的状态。数据录入在事前,数据一致性好
  • 自动化场景维护:一是依赖CMDB中的数据提高devops的效率,例如完成评审后,自动创建git仓库、ci流水线、制品仓库、容器平台NS、配置中心NS等等并赋予相应人员权限;二是各类实时运营场景,消费CMDB中的数据提运维运营的效率,例如可观测性需要全面贯通CMDB中的各类数据,自动化获取。

消费使用

针对数据的使用,不管是CMDB还是UCM,关键词有两个,一是统一要求数据的全局性,二是中心强调数据的权威性。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