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web 中的 三层架构

本文介绍了Java Web的三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阐述了各层任务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说明了业务逻辑层的重要性,强调了分层架构带来的优势,如团队分工明确、代码规范、降低耦合度等。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什么是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就是把整个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如图所示:

分层的优点:

  • 方便团队分工,一个程序员单独完成一个软件产品不是不可以,但遇到大型软件需要团队配合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由于每个程序员风格不一样,而开发软件大量的代码风格不统一就会造成后期调试和维护出现问题,然而软件分层后,每个层合理分工这样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 规范代码,在开发软件时对每个层的代码进行规范,固定开发语言的风格。
  • 忽略数据库差异,当软件系统要换数据库时,只要将数据访问层的代码修改就好了。
  • 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把问题划分开来各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分配资源。

总之优点很多,分层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代码逻辑清晰了很多。

二,各个层次的任务

  •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现层可以说是距离用户最近的层,主要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一般表现为界面,用户通过界面输入查询数据和得到需要的数据。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是处于表现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主要是从数据库中得到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是直接和数据库打交道的,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基本的操作。

不知道大家和我有没有同样的困惑:为什么中间要有业务逻辑层?为什么数据访问层不能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呢?少了中间一层不是减少了代码量吗?

  • 用户对应为:食客;(食客通过服务员点单)
  • 表现层对应为:服务员;(服务员负责食客的点单和上菜)
  • 业务逻辑层对应为:主厨;(主厨从服务员那获得通知,向助手要原材料,并将原材料绘制成成品交给服务员)
  • 数据访问层对应为:助手;(助手从主厨那获得通知,提交给主厨原材料)

这样的话,当大型个软件系统中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很方便的解决问题

  • 服务员服务态度不好>>>>>>换服务员
  • 菜品味道不好,调味失衡>>>>>>换主厨
  • 菜品的原材料不够新鲜>>>>>>>>换助手

三、三层架构之间如何联系起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